【海南县市省名探源】 海南省有几个是几个县
【海南县市省名探源】 海南省有几个是几个县
海南省现辖下有海口、三亚(均为地级)、 文昌、琼海、万宁、儋州、通什和东方(县级)七市, 澄迈、临高、定安、屯昌、陵水、昌江、乐东、保亭、 白沙、琼中十县,以及西沙、南沙、中沙办事处。
早在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开琼置郡设县,海 南正式划入祖国版图。因此,海南不少市县名称源 远流长,含意精蕴。
海口一名,最早出现在宋代,称“海口浦”,即 今之海甸六村。海口原是历代洪潮冲积而形成于南 渡江入海口的一块浦滩之地。宋末元初,“自浦渡 海”,称“海口港”,海口自此得名。此后有“海口所”、 “海口营”、“海口汛”、“海口镇”、“海口埠”、“海口 市”之称。
三亚市的前身为“崖县”,治所在崖城,1958年 移治于三亚镇。1988年4月海南建省,5月19日经 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以其治名改设三亚市。“三 亚”一名,明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 里”的记载。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 西二河至此会全,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 文昌县地,南朝间曾设“昌平县”,治所“在 文昌县北安知乡何恭都谭步村”(今翁田镇)。唐 武德五年改名“平昌县”,治所在文昌县东路镇 龙澶村后。贞观元年改平昌为文昌县,邑治直至 元至顺二年才复移于古北山都紫贝山阳,即今文昌 县治。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载:文昌一名“取 偃武修文之意”。清光绪《广东考古辑要》卷一 称:文昌县“以县南文昌水得名”。
琼海县由原乐会、琼东两县合并设置,而琼东 县又是由原会同县更名而来。1950年5月1日海南 宣告解放,接着成立乐会县和琼东县人民政府。乐 会县治乐城墟,次年底搬迁中原墟;琼东县治塔洋 墟,次年底迁于嘉积镇。1952年7月至次年12月土 改期间,两县合署在嘉积镇办公。
195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乐会、琼东、 万宁三县合并为琼海县,县治设在原琼东县治嘉积 镇。次年11月,复将琼海县分为琼海(包括原乐会、 琼东二县)、万宁二县。“琼海”一名沿用至今,县治 仍在嘉积镇。据云:三县都东临大海,故名。
1
万宁县是从唐代“万安”、“万全”演变而来的。 唐贞观五年以平昌县设置“万安县”,隶于琼州:龙 朔二年增置万安州;天宝元年改州为郡;至德二年 改万安郡为“万全郡”。迨至南宋绍兴七年始设“万 宁县”。万安、万全、万宁都是安全、安宁之意。古 代万全河今万泉河大部分都在万全县境。 儋县古称“儋耳”。据《汉书》云:“儋 耳者,大耳种也。”《山海经?海内南经》注: “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唐 武德五年改郡为州,将汉“儋耳郡”改为“儋 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将“儋州”改成 了“儋县”,沿用至今。
隋朝大业三年炀帝在海南岛上改崖州为珠崖郡, 全岛设有“澄迈”等十县。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载: 澄迈县名源于:1、“旧县治在澄达迈县”;2、“澄水 迈山四面环绕县治”。清光绪《广东考古辑要》亦云: 澄迈县以境内邑治(今老城)东迈山、南澄水而得名。
通什,黎语称“冲山”。“通什”二字是以黎话语 音用汉字海南话音注写的。“通”为树下,“什”为田 地,为高山古树包围片田地而得名。 东方于1952年建县,是将原昌感、乐东、白沙、 儋县部分黎区划设。该县位于琼岛西部,称东方是 因境内黎峒有东方、中方、西方三村,当时设治于 “东方村”而得名。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的需要, 将昌感、东方、白沙三县合并为东方县(称大县),治 所宝桥(叉河),不久迁驻八所镇。1961年分县,恢 复白沙县,又以昌化江为界划分昌江、东方两县,昌 江居江北,东方居江南,各有山有海。
临高由“临机”、“临鸡”演变而来。唐 武德五年在今治东10里古那虞都海滨之临机村置临 机县。开元中更今名,南宋绍兴初迁于今治莫村。 此后,临高一名直垂千余年迄今不变。元世祖至 元三十年,元帅朱斌率兵平黎。次年,以新归附的峒 寨五百一十九个,民二万余户,在琼山县南境黎峒 分设“定安县”;一说为至元二十八年,平章阔里吉 思率兵讨伐诸黎寨,建议割琼山南境及新归附部分 黎峒设置“定安县”。治所在古之南资都南坚峒新寨 岭下(今龙门区官衙村一带)。因历代蛮黎经常叛乱, 故以“从此境地安定,黎庶安宁”命名为“定安”县。
屯昌县是由新民县更名而来,新民县是于1948 年2月由中共琼崖特委批准,
2
1950年5月海南解放, 该县邑治移于屯昌墟,并将“墟”改为“镇”。1952 年,国务院削掉全国重复的县名。当时全国有两个 新民县,遂将海南岛的新民县以其治所之名,更名 为“屯昌”县。据传,屯昌原为荒地,明末清初战争 频繁,我国东南沿海避乱逃难之民,纷纷南逃来此 定居、垦植,故名“屯昌”。 陵水于隋大业六置县,邑治设于桐楼港(今 同多港)。县名之源有:1、县城东北有“陵楠 水”(今港坡河)直通大海,县以水名;2、唐 代陵水县治设于博吉村,发源于七指岭的陵栅水 (今陵水河)流经县治,以“陵栅水”简称“陵 水”而得名。
昌江县古称昌化县。自隋炀帝大业三年命名至 今。民国三年广东省民政长朱开先令各县知事,遵 照部令改定全国重复的县名,因当时浙江也有个昌 化县,故将海南岛的昌化县改名为昌江县。
民国二十四年春,陈汉光拟将五指山黎区建立 五个县。四月,广东省政府民政厅正式批准设置 乐东、保亭、白沙三县。遂分别叙述如下:
乐东县是将昌江、感恩、崖县部分黎区划设 的,治所抱由峒。追溯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崖州曾在 抱由峒南6里的瑞芝山建筑“乐安城”。明清二代均 设“乐安营、汛”于此。《崖州志》载:“乐安水(今 昌化江中游)源出五指岭,西南流,至乐安汛地。”故 “乐安城”以“乐安水”为名,而乐东县则是由“乐 安城”演变而来。
保亭县是将崖县、陵水、万宁、乐会、定安部 分黎区划设的。因清朝曾设“玉亭营、汛”而得名; 一说是清末冯子材(宫保)征黎时带兵驻此,建亭一 座,后人称为“冯宫保亭”,即冯宫保之亭。日久简 称“保亭”,县以亭名。 白沙县是将儋县、昌江、感恩、定安,崖县部 分黎区以及琼山县飞地水尾营等划设的。因清康熙 二十八年曾设“薄沙营”屯兵戍守而得名。 1948年,今琼中县部分地区解放,二月成立“琼 中县”,治所设于平南丘。1949年3月编入“崖琼少 数民族自治行政委员会”。1952年邻县部分黎境,恢 复琼中县建制,成为毗邻四周九县、位居五指山腹 地、琼岛中部而得名为“琼中县”。
南海诸岛原隶属广东省,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海南行政区建置 的决定中,确定海南行政区统一管辖西沙、南沙、中 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