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HDDLS-001
福州市湖东东路隧道下穿房屋段
水平旋喷预加固施工初步方案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日 期:2012年7月2日
北京中铁瑞威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湖东东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福州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2010.10)
(2)《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3)《福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4)《福州市地下管线探测资料—福州市湖东东路道路工程勘测》(福州勘测院,2010.11)
(5)《福州市湖东东路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步设计阶段》(福州勘测院,2010.11)
(6)《福州市内河综合整治规划报告》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2010.09) (7)《福州市湖东东路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福州勘测院,2011.01)
(8)《福州市湖东东路道路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011.01)
2编制范围
(1)编制范围:水平旋喷桩预加固施工。 (2)施工范围:隧道下穿房屋段。
3工程规模
本工程西起福州市湖东路,东至二环路。线路全长约为1900m,其中隧道约1650m,接线工程约250m(含一座约20m跨度的桥梁)。 3.1平面布置
隧道呈双洞双线布置,东西走向,长1650m,不设缓和曲线,最小曲线半径700m。起点K0+000位于湖东路,距金泉路约90m,在K0+138进入明挖暗埋段,K0+524.6进入隧道暗挖段,并下穿学校及鹤林村民房,在K1+350进入明挖暗埋段,终点位于三八路,距东二环约200m。隧道暗挖段线路呈鱼腹形布置,两隧道净距5~24m。
本隧道共设置六个联络通道,其中为五个人行横通道,一个车行兼人行横通道,同时设两个雨水泵房,一座管理用房。 3.2纵断面布置
隧道从西向东,在U型槽起点处设置0.3%的反坡,形成高约10cm的驼峰,向东进入U型槽敞口段,坡度5.5%;在桩号K0+138,进入暗洞,并以2.988%的坡度下坡,在桩号
K0+350至西侧最低点,之后以0.3%的坡度上坡,在K0+762变坡,以1.088%的坡度下坡,在桩号K1+175到达最低点,之后再以2.997%,5.5%的坡度上坡,出洞至三八路,与三八路地面坡度顺接。 3.3横断面设计
隧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道限高5.0m,隧道暗挖断面布置为10cm装修层厚度+75cm检修道+25cm侧向宽度+3.75m(大车道)+3.5m(小车道)+25cm侧向宽度+75cm检修道+10cm装修层厚度。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 4.1气象水文
本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热丰富。年平均气温19.3℃以上,1月份平均气温10℃以上,7月份气温28.7℃。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每年5~6月为雨季。 4.2地形地貌
线路由西向东穿越金鸡山南麓,穿越段附近山脊高程一般约为10.0~50.0m。金鸡山属条形低中山,山体南麓为剥蚀残丘地貌,自然斜坡较为陡峻,坡角一般达22°左右,并存在较多人工开挖所致陡坎边坡,坡度较大,达60-70°;西段和东段场地(K0~K0+550以及K1+150~终点)为山前冲淤积平原地貌,地表高程约在6.5~12.0m,令有一晋安河道。K0~K0+700主要为路面、空地、河道、跑道、山坡地等;K0+700~K1+400地面有较多建筑物,主要存在32中学、金鸡山公园、外贸汽修厂、单位宿舍、天水园小区、鹤林村溪口村等民房院落;K1+400至终点则位于三八路上,周边多汽车修理厂及民房村落,并于北侧存在一废弃铁路线。 4.3工程地质特征
场地上部多为填土及软弱土层,工程性质较差;中部多为中密为主的卵石(碎石)及残、坡积粘土,工程性质较好;下部中-微风化岩层在金鸡山山体段广泛分布,为隧道暗挖段穿越的主要地层。
场地各土层在水平及垂直方向分布、性质均匀性均较差,属不均匀地基。钻孔内基岩未揭示存在洞穴、临空面,但局部钻孔揭示存在夹杂的破碎岩体○93破碎中风化花岗岩,并见有岩脉侵入分布○92中风化闪长玢岩。金鸡山山顶高程较大处地表存在岩石临空面,金鸡山山体内存在的防空洞。 4.4地质构造
工程场地位于武夷-戴云隆褶带闽东火山断拗带内,西邻闽西北隆起带和闽西南拗陷带,东临台湾海峡沉降带。
根据区域地质,本线路沿线未穿越对线路安全有危害的大型构造或活动构造,整段线路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场地极其临近区域全新世以来未见活动断裂。区内未发现有大断裂穿过,仅发现有小断层F1,断层不具有活动性。 4.5不良地质现象
在地勘中未发现场地暗藏的河道、暗浜等不利于工程的埋藏物,局部钻孔中揭示少量孤石,少数山地场地地表见人工墓穴,且于金鸡山山体内存在防空洞。
线路穿越处,未见明显岩溶、大规模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陷等其他不良地质现象。
因地表沟堑较发育,雨季易汇水,在台风、暴雨季节易形成山洪,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隧道进出洞口及附近边坡影响较大,应加强防护措施。 4.6水文地质特征 1)地下水
在西段和东段明挖场地,上部的淤泥、粘土层等透水性差、层位相对稳定,属相对隔水层、富水性差,地下水主要为上部填土中的上层滞水,主要受农田灌溉、生活用水、地表径流及大气降水、山涧汇流等影响,以蒸发及下渗方式排泄,与下部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差。中下部卵石、碎石层中的孔隙微承压水,水量一般,主要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
在中段暗挖场地(多为金鸡山山体部分),地下水露头及涌水量有限,含水岩组富水性属弱—中等富水,地下水以松散岩土类孔隙水和风化带裂隙水为主,坡残积粘性土土质不均,粘粒含量高,其中的孔隙水富水性差异大;风化带裂隙水富水性差异较大,并且风化带孔隙裂隙水具承压,向上补给松散岩类孔隙水。
场地中下部的基岩裂隙承压水,多赋存于沙土状强风化岩、碎块状强风化岩、各类中-微风化岩构造裂隙网络中。由于风化程度不同,风化孔隙裂隙率和连通性差异较大,其透水性具不均匀性,总体透水性较弱,富水性较差,并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渗流影响,多为基岩裂隙的垂直补给。 2)隧道涌水量预测
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基岩中的裂隙-孔隙水及断裂破碎带和裂隙密集带中的构造裂隙水。风化基岩中的裂隙-孔隙水赋存于风化基岩裂隙中,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大,水量较贫乏;断裂破碎带和裂隙密集带中的构造裂隙水,受裂隙、节理等地质构造的控制,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水量较丰富。
单洞正常涌水量取1556m3/d,最大涌水量取8906 m3/d计算。 4.7地下管线
本工程地下管线繁多,根据现场勘查及业主提供的管线物探资料,湖东路、六一北路、晋安北路、三八路下的市政管线主要有电缆沟、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通讯管沟,通
讯管、煤气管、温泉管等
隧道施工时,应对各类管线进行临时迁改或进行相应的施工保护措施。
第二章 施工方案
1.掌子面处理步骤
此段落原设计采用6步CRD中隔壁法施工,工作面较狭小,机械设备无操作空间,影响施工效率。经水平旋喷进行加固后可以采用预留核心土法进行开挖,既保证了大型钻机PST-20施做全断面水平旋喷桩的空间要求,又节省了中隔壁、临时仰拱等诸多材料。
图-1 预留核心土法示意图
因此,可以按以下步骤对当前掌子面各步序调整与处理: 1、修整掌子面。
2、挂@8钢筋网片、喷C20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厚度30cm。 3、掌子面下方施做临时沉淀池,沉淀旋喷时所返出的浆液。 4、施做周边旋喷桩并下@89大管棚,间隔跳孔施做。 5、施做掌子面旋喷桩并下@32玻纤锚杆。
6、采用预留核心土法进行开挖,每循环加固15米,开挖12米。 7、施做锁脚旋喷桩控制隧道沉降与收敛。
8、仰拱尽量向前跟进做为大钻机工作平台,以加强基地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