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六 仿写
一、仿用句式题的解题通法
无论哪种仿用句式题,句式仿写的方法基本是相通的,仿写的最高境界是形神毕肖。仿用句式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形式上的束缚性,就是说一定要符合题目要求,不可另起炉灶;二是内容上的创造性,内容上不能再重复原来的内容,要尽量“开拓境界”。作答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准确审题,明确仿写要求。一审内容。要明确题干要求,确定表述对象,做到主旨明确,内容协调完整。二审句式。要明确例句的句式特点,理清句间的关系和层次。三审修辞。要准确把握题干中明示或者例句中暗示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理清思路,明确仿写步骤。一是确定对象。明确仿句的具体表述对象(主语或本体等)。二是遣词造句。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进行联想和想象,选择恰当的词语,拟写出符合句式和修辞要求的语句。
第三步:通读验证,检验仿写效果。审视所写的句子,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例句内容协调一致,句式、修辞是否与例句一致。要尽可能推敲措辞,力求使仿句意境优美,富有新意,内涵丰富,有思想,有深度。 二、仿用句式题的分类突破 (一)命题式仿写
命题式仿写也称话题式仿写。此类题目提供一个例句,再设定一个(或几个)命题,要求按照例句形式进行仿写。
典例1 (2015·天津卷)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木……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要求100字以内。
例:“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解题思维]
审准
第一步――→ 首先要清楚,这是以汉字为依托进行联想和想象的拓展。其次要明确例句共
题干两句话,前一句由两个单句构成,第一个单句进行字形上的联想,第二个单句从组字的角度拓展;后一句由三个单句构成,第一个单句从文化的高度挖掘其内涵,后两个单句用具体的熟语加以佐证。
理清
第二步――→ 首先要确定对象,如“水”“土”“火”等;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相
思路应的表现手法,进行仿写。 整合
第三步――→
答案
答案 (示例)“日”字形如中天的太阳,“日”加“一”是“元旦”的“旦”。“日”在中华文化中总与温暖、光明、正气相联系,“如日中天”让人感受到发展的迅猛与蓬勃,“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则再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豪情。 (二)开放式仿写
开放式仿写给定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仿写内容不确定,可自由发挥。 典例2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解题思维]
审准
第一步――→ 内容上,示例写“小草”“树叶”“溪流”共同装扮了大自然;句式上,示
题干例基本句式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向你’+动词+形容词+名词”;修辞上,每句均使用拟人手法,三个句子构成排比。
理清第二步――→ 首先根据例句中对象的特点,确定对象应为大自然的景物;其次展开联想和
思路想象,进行仿写。 整合
第三步――→
答案
答案 (示例)大树敞开宽广的臂膀,向你送去夏日的清爽;花朵露出灿烂的笑脸,向你昭示世界的祥和;山岚秀出曼妙的身姿,向你讲述历史的变迁。 (三)嵌入式仿写
嵌入式仿写要求在一个语段中嵌入仿写的句子。这种题型有较强的限制性,要求仿写句语意与前后语句贯通,句式与前句或后句相同,语脉清晰,语流顺畅。
典例3 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 。无论是漠北黄沙,
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解题思维]
分析
第一步――→ 明确“心灵旅行”“古卷残页”“穿越时空”“欣喜”为上级语境,该语境
语境要求其下属句子(例句+空缺句)表达这样的内容:以古代诗文为纽带,“我”与古代文人墨客、诗家史家同游,作心灵之旅。
确定第二步――→ 具体仿写时要做到与例句“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的句式相
要求符,还要与后文“漠北黄沙”和“江南水乡”呼应。 整合
第三步――→
答案
答案 (示例1)与王昌龄遥望玉门 与苏轼夜游赤壁 (示例2)与岑参共赏“梨花” 与柳永泛舟钱塘 (四)续写式仿写
续写式仿写,一般是在提供材料的末尾留空,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句式和内容,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典例4 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 ① 。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② 。
分析
第一步――→①处所填内容要紧扣老师“勤耕三尺讲台”的话题,赞扬老师的奉献精神。②
语境处所填内容要能表现学科特点与老师的辛勤付出,注意画线句中“加减乘除”与“算不尽”之间的联系。
确定
第二步――→句式、字数要与画线句一致。
要求整合
第三步――→①
答案②
答案 (示例)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五)对联式仿写
对联式仿写的出题形式主要是给出一联,要求对出另一联;或者是给出短语,要求组成对联。拟写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字数相等。对联没有字数限制,长的可达几百字,短的则一两个字。但不论长短,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结构相应。对联中上下联的结构应完全一致。比如杭州云栖寺的对联:“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从结构看,上下联均为主谓结构。
(3)词性相同。对联的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的词性要相同,比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词性的角度分析,“大漠”“长河”,名词;“孤烟”“落日”,名词;“直”“圆”,形容词。
(4)平仄相对。对联中的上下联,一般要求停顿处应平仄相对(平声一般指第一声、第二声,仄声一般指第三声、第四声)。一般情况下,上下联要求仄起平收,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5)内容相关。上联和下联表达的主要意思应基本统一,即使是两种相反的情形,也要有某种内在联系。
典例5 (2014·山东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解题思维]
审准第一步――→作答本题,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考虑:内容上要符合节日的特点,形
题干式上要符合对联的特点。
理清
第二步――→“江边柳线”与“门上桃符”有明显的春节的特征,“红”与“绿”相对,下
思路联要收在平声上,这样就很容易确定写春节的对联。同样,“青艾驱瘴”“碧波竞舟”具有典型的端午节特征,而“驱瘴”只能是“千家”,再加上仄起平收的要求,写端午的对联也很容易确定。 整合
第三步――→
答案
答案 (示例)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即练即悟】
6.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梅花,伴随它成长的不是温暖的春天,而是凛冽的冬天。 材料
白雪 严霜 秋风
晶莹的甘露 艳丽的春花 和煦的春风 衬托 提升 滋润 菊花 青松 枫树
答案 菊花,滋润它开花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杀的严霜。枫树,提升它颜值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寒冷的秋风。青松,衬托它美姿的不是艳丽的春花,而是寒彻的白雪。 7.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在开满鲜花的小道上,一群群活蹦乱跳的少年追逐嬉戏是幸福的。 材料
劳作 漫步 学习
勤劳朴实 天真可爱 满头银发
宽敞明亮 铺满黄叶 宽广肥沃 一个个 一对对 一群群
答案 在铺满黄叶的公园里,一对对满头银发的夫妇相携漫步也是幸福的。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学生刻苦学习是幸福的。在宽广肥沃的田野上,一群群勤劳朴实的农民辛勤劳作也是幸福的。
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 材料
惊心动魄 肝肠寸断 惊世骇俗 潮起潮落 遗憾悲惋 跌宕困顿 一波 一种 一个 人生 故事 巨澜
答案 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惋里,才会悟出肝肠寸断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能显出惊世骇俗的豪壮。
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的眼光长短。 材料
灵魂轻重 酸甜苦辣 大小高低 称出 品出 照出
事业 生活 追求 一杯酒 一杆秤 一面镜
答案 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的灵魂轻重。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
10.仿照下联对“中国历史书”的述说,请你以“语文课本”为对象写出上联。要求:①合乎对联的基本写法;②要反映出语文课本的特征。 语文课本:
中国历史书:揽古今风雨,凸显华夏脊梁,点点滴滴,诉说天道沧桑 答案 收中外佳作,展现文学画廊,字字句句,刻画人间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