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耳和听觉》优
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2.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 3.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为第二章第三节,内容较多,教学中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中完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第二课时安排为声音的特性和噪声污染。本节内容是前两节课的延续,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感觉的形成过程和相关器官结构的学习方法,同时有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高,学习难度不算太大。
3重点难点
重难点:乐音三个特性、噪声危害和防止。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老师的“烦恼”之一
【课前播放“风之丘”伴奏音乐】刚才的音乐熟悉吗?这是我们年级段红五月歌咏周必唱曲目,大家最近都在认真的练习这首歌,南海的5月歌声阵阵,激情飞扬。但是同学们知道吗?班级在准备歌咏比赛的背后老师遇到了很多苦恼。例如: 老师烦恼之一:班级选的歌太高了,很多人唱不上去,怎么办? 【师】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帮老师解决,这里的“太高”指什么意思? 【生】音调高低。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活动2【活动】动手探究,解决老师“烦恼”
活动2【活动】探究: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1.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能判别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吗? 2.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伸出不同长度的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观察振动快慢及听声音变化) 【生】实验活动并记录 1.划过梳子速度越快,发出的音调高。2.用相同的力时,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钢尺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反之越高。 【师生】得出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教师小结】1.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 2.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活动3【导入】教师演示 敲打不同的音叉发声,验证音叉发声频率与声音音调高低的关系。 【生】观察 【师】儿童一般比成年人要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要高。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唱歌时C调比D同一音符单调要低。 活动4【导入】思考与讨论 1. 一只密蜂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的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2.吉他手是如何改变吉他发声音的音调的? 【生】思考回答,阅读表2-2各种动物的听觉和发声的频率范围。 【师】小结: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生物所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为20~20000赫兹;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超声,低 于20赫兹的声音叫次声;一些动物可以利用超声和次声,如:大象利用次声交流、蝙蝠用超声波捕食、超声波测距离、雷达、B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牙刷 等。 影响音调的因素我们清楚了,那如何解决老师的问题呢? 【生】换一首好唱的个、降调、?? 老师播放降调的伴奏,学生观察。
活动3【导入】老师的”烦恼“之二
~活动5【导入】响度 老师烦恼之二:班级合唱的声音太轻了,唱不出气势来,怎么办? 【师】这里的太轻指的什么意思? 【生】声音大小不同。 【师生】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活动6【活动】探究响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实验:鼓面上撒些小纸屑,让一位同学上台先轻轻地敲鼓。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然后用力敲鼓,再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你能发现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在离鼓较近处听鼓声一离鼓较远处听鼓声有什么区别? 【生】观察思考 【师】小结:对于同一声源,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与跟人距离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跟声源越近,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大。不同的人对声音感觉程度本身就是不同的。 影响响度的因素我们清楚了,那如何解决老师的问题呢? 【生】整齐大声唱
活动4【导入】老师的”烦恼“之三
老师烦恼之三:班级人才太多,如何选出领唱者? 课内小游戏:请一位同学上讲台面向黑板听下面同学发声,猜一猜他(她)是谁。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特点,我们把这种声音的特征叫做音色(或音品)。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的特性。 【师】播放不同乐器放的声音(控制响度和频率),让学们判断是什么乐器发出的。 【生】享受音乐,并说出乐器名称。 【师】为什么我们刚才在响度和频率相同情况下,听到乐器发出的声音,也能判断是哪个乐器发出的呢? 【生】不同材料制成的..... 【师】小结: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品质与特色是不同的,这就是声音的音色。 【生】思考应用 【师生】归纳: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同的乐器的音色不同;不同的发声物化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师】展示书本图2-31不同乐器的声音的波形图,学生体会。 影响音色的因素我们清楚了,那如何解决老师的问题呢? 【生】一个个同学听下来再选啊。 【师】这是老师的幸福烦恼,祝愿大家在下周的红五月合唱比赛中唱出好成绩! 活动5【活动】噪声污染
活动8【导入】噪声污染 【师】我们学习乐音的三要素,对乐音有一定的了解,那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所有声音就是让人愉悦的乐声呢? 【生】噪声 活动9【讲授】噪声及防治 【师】在声学上,人们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请阅读书本图2-30 几种声源的分贝数,体会不同分贝数的声源,并了解其对人体的影响。 【师】请同学们阅读讨论: 1.什么是噪声? 2.我国政府规定的噪声范围具体内容。 3.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相关知识,谈谈减小噪声的途径。书本图2-33交通繁忙的地方禁按喇叭,图2-34高架桥上安装隔音屏分别属于哪个环节,还有哪些有效方法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 【生】思考讨论 【师】小结:1.使人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噪声。2.我国规定:工厂工地不超过85~90dB;居民区白天不超过50dB,夜间不超过40dB。3.防治噪声可以从:控制声源(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接收处(耳)处减弱。 活动10【讲授】课堂小结 1.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决定要素 (1)音调:声音频率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也就越高。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会影响音色。 2.防治噪声途径: 控制声源(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接收处(耳)处减弱。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耳和听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