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0

试卷类型: A

潍坊市 2020 年高考模拟考试(二模)

语文

2020. 5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 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正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 强制人们保持社交距离, 从而减缓新冠 病毒的传播速度。 保持社交距离的目的是防止人员混集导致病毒传播。 自我隔离 是保持社交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目的更加明确, 是防止已感染人群或与患者 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在目前的疫情状况下, 保持社交距离也 许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最新计算机建模研究警告说, 除非有疫苗或特效药问 世,或采取激进的隔离措施, 否则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也许需要维持到 2022 年。 这是因为,假如病毒存在季节性变化,疫情仍有反复的可能。

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抵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策略, 自有其原因。 有研究发现, 新 冠肺炎患者得病早期传染性极强, 潜伏期病毒携带者也有传染性。 假如一个人感 染了新冠病毒, 但依然正常进行社交活动, 在两个月之内, 可能会使近 6 万人感 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也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这些 人也许不知道需要自我隔离, 但如果能自觉保持社交距离, 也能在无意间阻止病 毒的传播。 已经有证据显示, 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 度,避免出现病毒传播的多米诺效应。 对武汉疫情的研究显示, 大规模管控措施 的实行让武汉的基本传染数从 2.35 降到了接近于 1。而当基本传染数达到 1 时, 病例数就不会再继续增加。

摘编自叶子《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究竟有多重要 ?》)

材料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数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仪。但完备不等于科学, 现代社会讲求科学; 完备也不等于简便, 现代生活方式要求礼仪简便易行, 而不 能繁琐或不周。握手礼不科学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易传染疾病;多握之后 易疲劳; 握后常不能及时洗手, 给健康带来隐患; 明知有传染病却因害怕失礼而 不得不握: 此四者为不科学。 十数人须—握手颇费时间, 数十人不能遍握而于无 意中造成亲疏之别, 群众场合只能握其代表: 此三者为繁而不周。 有此四不科学 三不周,握手礼作为相见礼应当废除。

拱手礼可以全面避免上述“七累”,此为显明之理,不再具论。其实,拱手 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礼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 手。”《论语 ? 微子》:“子路拱而立。”而握手礼是近代的舶来品,既然存在 诸多弊端,不如重行拱手礼。

拱手礼的好处至少有五条。其一,避免了上举“七累”,已是于我民族功莫 大焉。其二,当前疫情严重,需要全面防治,不但需要有医疗保障,有诸多净化 环境的科学措施,还要有改礼惠民的人文措施。废“握”改“拱”,不费一钱一 物,可谓“一举手之劳”,而风气所开,顿可“防患于未然”。其三,今后若有 甲肝、乙肝或其他接触传染的病毒、 细菌,至少不会因每日几十亿人次的相互握 手而辗转传播,害我人民。其四,拱手礼作为传统礼节,有很高的文化认同度与 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五,拱手礼颇有特点,潇洒自如,仪态端庄而礼意浓切,颇 具中华文化的魅力,若能成为“国礼”,则为又一朵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礼 花”。

(摘编自项纯文《倡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 4 月 4 日从上海站始发的列车上,有乘客因摘口罩吃饭引起其 他乘客不满, 引发双方冲突。 这提醒我们在继续关注疫情的同时, 也要直面常态 性的疫情防控可能给社交距离、社会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态带来的微妙变化。

高铁毕竟不同于地铁可以完全禁止进食,铁路部门也没有相关禁令,那么, 坐高铁进食也就很难用违反相关规定来定性。 但从防疫角度来讲, 这样的行为引 起一些乘客的担忧不无道理。 这种模糊的界限, 其实更需要具体情境下的个体去 把握,不能完全用规定去裁定。 如列车员就可以建议乘客错峰进食, 并且在进食 前与周边乘客进行沟通。 这或许增加了高铁进食的复杂性, 却有利于减少误会乃 至冲突。

疫情是对社会的全方位考验, 自然也包括行为模式、 社文规范等。 我们确实 需要重新思考“亲密”关系的界定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行为习惯。疫情发生后, 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再次出现。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还未适应分餐制的社会来说, 普及公筷、公勺与其说是一种就餐礼仪的改变,不如说是一种社会观念的更新。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疫情的特殊性, 讨论疫情下的公共社交规范, 可能不完 全适

用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群己权界”。美国作家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 就有过这样的论断: 大规模的传染性流行病不仅是一个医学事件, 而且被当作是 一个文学事件, 一个道德事件。 我们或可将之理解为, 传染性疫情也可能引发道 德危机。正常的社交距离在疫情时期可能面临挑战, 一些看似正常的行为可能被 视为是“不道德”的,如高铁进食引发争议。再比如,疫情可能加剧群体心理的 “敏感化” ,容易催生非理性过激反应甚至是歧视。 像个别地方对于疫情重点地 区人员予以标签化对待, 甚至严重到恐慌的程度, 这是非理性的, 也不啻为疫情 带来的次生灾害,这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是疫情期间被广泛宣介的理念。但落到现实中,它 需要体现在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应该明确的是, 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 并不等 于冷落、冷漠和互相排斥。相反,面对传染性疫情,最需要的是社会各个单元、 个体的互相包容、配合与合力应对,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都将放大疫情带来 的伤害。

(朱昌俊《重视疫情防控带来的社会心态变化》)

1. 根据材料,下列有关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保持社交距离能够有效降低人们感染病毒的几率。 B. 保持社交距离的可行性措施是戴口罩、行拱手礼。 C. 保持社交距离突破了对“亲密”关系的原有界定。 D. 保持社交距离需要人们理性、平和、包容的心态。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二从科学与简便出发,提出保持社交距离的做法,具有现实意义。 B. 材料二的倡议可从侧面印证疫情防控可能带来社交距离变化这一观点。 C. 材料三认为高铁进食事件属于社交行为规范问题,不能依据规定评判。 D. 材料三由时事开篇,并紧扣当下疫情评述,这与文体和写作意图有关。 3. 下列社会现象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在行人稀少的大街上摘下口罩吸了两口新鲜空气, 结果引来几道异样的目

光。

B. 在楼道遇见老家是湖北的邻居, 邻居开口说:“今年我们可没回老家过年。 C. 公交车公司要求乘坐公交车必须戴口罩, 上车必须先扫健康码, 再刷公交

卡。

D. 某地商场在入口处张贴警示标语: “体温过高者及疫区返回人员不得入内 4.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 分)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试卷类型:A潍坊市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二模)语文2020.5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rirm8u9gf507xn0uyq64mg6283nbb00pz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Scan me!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