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专题
共2题,保持状态用,每天做1题,每题12分钟
1.45、(2019年海淀查漏补缺)某兴趣小组利用电解装置,探究“铁作阳极”时发生反
应的多样性,实验过程如下。 (1)实验1:用KCl作电解质
一定电压下,按图1装置电解,现象如下:石墨电极上迅速 产生无色气体,铁电极上无气体生成,铁逐渐溶解。 5 min后U型管下部出现灰绿色固体,之后铁电极附近也出现 灰绿色固体,10 min后断开K。按图2进行实验。
①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确认灰绿色固体中含有Fe2+的实验现象是 。 ③灼烧晶体X,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试管i(2)实验2:其他条件不变时,用图3装置重复实验,10 min后铁电极附近溶液依然
澄清,断开K。按图4进行实验
中析出白色晶体”的原因是
① 结合图1和图2装置中现象的差异说明盐桥的作用
是 。
②对比图2和图4的现象,解释实验1和2中阳极附近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3)实验3:用KOH作电解质
用图1装置电解浓KOH溶液,观察到铁电极上立即有气体生成,附近溶液逐渐
?变为淡紫色(FeO24),没有沉淀产生。
①铁电极上OH-能够放电的原因是 。 ②
阳
极
生
成
?FeO24的总电极反应式
是 。
③某同学推测生成的必要条件是浓碱环境,将图5中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证实推测成立。
试剂a: 、现象b: 。
(4)根据上述实验, “铁作阳极”时发生反应的多样性与 有关。 答案
(1)① 2H+2e=H2↑(或2H2O+2e=2OH+H2↑)
②试管iii中生成蓝色沉淀,试管v中没有蓝色沉淀 ③试管i中存在溶解平衡:KCl(s)
-
+
-
-
-
K(aq)+Cl(aq),滴加12 mol/L的盐酸,
+-
增大c(Cl),平衡逆向移动,析出KCl晶体 (2)①阻碍OH向阳极迁移,避免灰绿色固体生成
②铁在阳极区产生Fe2+,Fe2+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为Fe3+ (3)①c(OH)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更容易放电)
?② Fe-6e+8OH=FeO24+4H2O
-
-
-
-
③水;紫色消失 (4)OH-的浓度
2.某化学小组同学探究在实验室中SO42-检验的干扰因素。 (1)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先用过量盐酸将溶液酸化,其目的是排除________、SO32-、Ag+等离子可能造成的干扰。 (2)为了验证盐酸能否排除SO32-的干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量取V mL浓盐酸(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中部分信息
如右图),稀释,配制成100 mL 4.8 mol/L的稀盐酸。计算:性状:无色透明的氯化氢水溶液 V = ________ mL HCl含量:36.5% ②甲同学取0.3 g未变质的Na2SO3固体,向其中加入上述4.8 mol/L盐酸至过量,产生大量气泡。充分振荡后滴加4滴BaCl2溶液。同学们预期不会出现浑浊,但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迅速出现白色浑浊。解释出现白色浑浊的可能原因:。
(3)乙同学提出,检验SO42-时能否用硝酸酸化来排除SO32-的干扰。丙同学认为不可行,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他们进行如下实验:称取5份0.3 g未变质的Na2SO3固体,分别向其中加入10 mL不同浓度的硝酸,振荡;再滴加4滴BaCl2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
不同浓度的硝酸与亚硫酸钠反应(19℃) 硝酸浓度(mol/L) 15.0(浓硝酸) 7.5 4.8 2.0 0.5 滴加氯化钡溶液之前现象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黄色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淡黄色 滴加氯化钡溶液之后现象 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密度:1.2 g/cm3 游离氯含量:0.0001% Fe3+含量:0.00005% ······ 浓盐酸 (分析纯 500 mL) 产生少量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溶液无色。 开始无现象,约60 min后溶液开始变浑浊。 产生少量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溶液无色 开始无现象,约70 min后溶液开始变浑浊。 产生少量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溶液无色 开始无现象,约120 min后溶液开始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两位同学得出结论:。
(4)丙同学查阅资料后提出:Cl-的存在也会对SO42-的检验产生干扰。在Cl-催化作用下,稀硝
酸可以将SO32-氧化为SO42-。为证明上述观点,设计如下实验,请将实验②的操作补充完整。 实验 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0.3 g Na2SO3和0.3 g NaCl固体混合,加入10 mL 2.0 立即产生大量白色mol/L的稀硝酸,振荡后,再滴加4滴BaCl2溶液。 沉淀。 放置两小时后溶液未变浑浊。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