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组 素养达标]
1.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 ) A.传播速度不同 C.振动方向不同
B.强度不同 D.频率不同
解析: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而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不同色光,频率不同,D正确.
答案:D
2.(多选)下列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 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 C.光屏上距两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暗条纹 D.光屏上距两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处出现暗条纹
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一个线光源,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故选项A错误,B正确.光屏上距两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处出现暗条纹,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BD
3.(多选)在观察光的双缝实验时,以下条件必须具备的是( ) A.单缝和双缝都必须足够窄 B.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 C.单缝到双缝的距离必须相等 D.光屏必须平行于双缝所在平面
解析:单缝和双缝必须足够窄,并且彼此平行,A、B对;单缝到双缝的距离可以不相等,光屏可以不平行于双缝所在平面,C、D错.
答案:AB
4.曾有报道四川成都隧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瓦斯在隧道施工、煤矿采掘等作业中危害极大,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含有瓦斯的气体的折射率大于干净空气的折射率,于是他根据双缝干涉现象设计了一个监测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在双缝前面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容器A、B,容器A与干净的空气相通,容器B中通入矿井中的气体,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就能够监测瓦斯浓度.如果屏的正中央O点(未画出)变为暗纹,说明B中气体( )
A.一定含瓦斯 C.不一定含瓦斯
B.一定不含瓦斯 D.无法判断
解析:如果屏的正中央O点变为暗纹,而从两个子光源到屏的路程差恒为零,说明光经B中气体时波长发生变化,所以B中气体一定含瓦斯,A正确.
答案:A
5.(多选)如图所示是单色光双缝干涉实验某一时刻的波形图,S1、S2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单色光源.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此时刻,介质中A点为波峰叠加点,B点为波谷叠加点,A、B连线上的C点为某中间状态叠加点.D、E为波峰与波谷的叠加点,如果把屏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那么( )
A.A、B、C三个位置都出现亮条纹 B.C位置出现暗条纹
C.C位置出现亮条纹或暗条纹要由其他条件决定 D.D、E位置出现暗条纹
解析:A、B、C连线上所有的点到缝S1、S2的距离相等,所以A、B、C三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屏上对应出现的都是亮条纹,D、E是波峰与波谷相叠加的点,到S1、S2的距离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所以屏上对应出现暗条纹,A、D正确.
答案:AD
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光屏.当他让一束阳光照射A屏时,C屏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单缝S太窄 B.单缝S太宽
C.S到S1和S2距离不相等 D.阳光不能作光源
解析:双缝干涉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线光源,而线光源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个点光源沿一条线排列组成的,这里观察不到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单缝太宽,得不到线光源.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7.(多选)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单缝O,经过双缝M、N在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亮条纹的位置,c为中央亮条纹,则( )
A.O到达a、b的路程差为零 B.M、N到达b的路程差为λ C.O到达a、c的路程差为4λ D.M、N到达e的路程差为2λ
解析:振动一致的两光源在空间发生干涉,得到亮条纹的条件满足某双缝到屏上某点的路程差Δx=nλ(n=0,1,2,3,…),故B、D正确.
答案:BD
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为0.6 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 Hz和f2=7.5×1014 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明、暗条纹的情况是( )
A.单色光f1和f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明条纹 B.单色光f1和f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暗条纹
C.单色光f1照射时出现明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出现暗条纹 D.单色光f1照射时出现暗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出现明条纹
cc
解析:λ1==0.6×10-6 m,λ2==0.4×10-6 m.单色光f1照射时,Δs=0.6 μm=λ1,
f1f2
3
是明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Δs=0.6 μm=λ2,是暗条纹.
2
答案:C
9.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P到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5×107 m,如果用
-
频率为6.0×1014 Hz的黄光照射双缝,试问:
(1)该黄光的波长是多少;
(2)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c3×10-7 m; 解析:(1)λ==14 m=5×10f6×103
(2)Δx=7.5×10-7 m=λ,所以是暗条纹.
2答案:(1)5×107 m (2)暗条纹
-
8
[B组 素养提升]
10.(多选)如图所示,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设两个狭缝S1、S2到屏上某点P的路程差为d,则( )
λ
A.距O点最近的一条暗条纹必是d=
2
nλ
B.对屏上某点d=(n为正整数)时,出现暗条纹
2C.距O点越远的点d越长,就越容易出现暗条纹
D.用各种色光在同一条件下实验,波长越短的色光条纹间距越小
λ
解析:当路程差d=nλ(n=0,1,2,3,…)时出现亮条纹,路程差d=(2n-1)(n=1,2,3,…)
2λ
时出现暗条纹,可见,当d=时,出现暗条纹,所以A项正确;干涉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
2屏幕到双缝的距离和双缝的间距有关,在同一条件下实验,即屏幕到双缝的距离及双缝间距相同时,其波长越短,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越小,故D项正确.
答案:AD
11.取两块平玻璃板,合在一起用手捏紧,会从玻璃板上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有关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是上下两块玻璃板的上表面反射光干涉的结果
B.这是两玻璃板间的空气薄层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相干涉的结果 C.这是上面一块玻璃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 D.这是下面一块玻璃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
解析:形成干涉条纹是有一定条件的,即两列相干光的光程差需要连续变化,Δx=kλλ
时,形成明条纹,当Δx=(2k+1)时,形成暗条纹,当入射光是白光时,就会形成彩色条纹,
2
对平板玻璃来说,每一块平板玻璃上下表面都是平行的,故不具备产生干涉条纹的条件,而中间的空气膜,则可能具备这一条件,故应选B.
答案:B
1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发射波长为6.0×107 m的橙光时,在光屏上获得明暗相
-
间的橙色干涉条纹,光屏上A点恰好是距中心条纹的第二条亮纹.其他条件不变,现改用其他颜色的可见光做实验,光屏上A点是暗条纹位置,可见光的频率范围是3.9×1014~7.5×1014 Hz,则入射光的波长可能是( )
A.8.0×107 m
-
B.4.8×107 m
-
C.4.0×107 m
-D.3.4×107 m
-
解析:可见光的频率范围是3.9×1014~7.5×1014 Hz 依据公式c=λf,可知其波长范围nλ
是4.0×10-7~7.69×10-7 m.A、D选项在此范围之外,应首先排除掉.根据公式Δr=(n
2为整数)可知,n为偶数的地
方出现亮条纹,n为奇数的地方出现暗条纹.因此n=4时,出现距中心条纹的第二条6×10-7
亮纹,所以A点到两条缝的路程差Δr=4× m=1.2×10-6 m,要想出现暗条纹,n
2需取奇数才行.当入射光波长为
4.8×10-7 m
4.8×10-7
时,1.2×10 m=n m,n=5为奇
2
-6
数,所以A点出现暗条纹,B选项正确.当入射光波长为4.0×10-7 m时,1.2×10-6 m=4×10-7n m,n=6为偶数,所以A点出现亮条纹,C选项错误.
2
答案:B
[C组 学霸冲刺]
13.(1)(多选)对两列光波在空中叠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颜色的光有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B.不同颜色的光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C.光的强度不同有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D.光的强度不同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双缝处的两束光的频率均为6×1014 Hz,两光源S1、S2的振动情况恰好相反,光屏上的P点到S1与到S2的路程差为3×106 m,如图所示,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