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五.给女儿的信
作者:阿莫纳什维利
《给女儿的信》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实际改革家沙·阿·阿莫纳什维利和苏联当代杰出的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合著的一部作品。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给”就是写给的意思。“给女儿的信”这个文题,即表明了文章的体裁是书信,有交代了书信的阅读对象是女儿。本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信件内容成为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生字词: 忐忑..(tǎn tè) 消耗.(hào) 擅.自(shàn) 蕴.藏(yùn)
1.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第二部分:(5——23)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第三部分:24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小结:
这封书信通过讲故事,表达作者对爱情的看法: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头的记忆”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旨在启示像女儿一样的少男少女要正确、理智地去理解爱情。
2、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答: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对女儿提出的问题感到欣喜、激动,同时也含蓄地希望女儿能够智慧地对待这个问题。。
3、“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4、“我内心的愿望是:告诉你要学会明智地生活,也就是要善于生活。”的理解
答:智慧是获取人生幸福的条件,要想得到幸福,就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也就是明智的人。
5.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答: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
6.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这一对男女时而望望天空,时而又彼此看看。”对男人和女人进行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彼此间的传情达意。
7.“在小木屋门前坐着一个老头和老太婆,他们时而看看红色的朝霞,时而又彼此望望。”这是对老头和老太婆的神态描写,写出了他们生活得美好和他们之间的真情实意。“时而??时而?”照应了第八自然段当中的神态描写。时间并未使“爱情”消逝,反而映射出“无与伦?
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8.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答: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9.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答: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10.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答:是忠诚、心头的记忆(彼此的扶持、依靠??)。
11.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 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答: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12.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答: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作者讲完故事后明确回答了女儿的问题:真正的爱是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的,爱情中包含“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这也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五、品味语言: 1、“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这句话的含义是爱情赋予了生命;也可以说,人要相爱,人相爱的结晶产生了下一代,没有爱情就没有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是永不衰退的:人从相爱开始,彼此就有了特有的神圣感情,一生忠贞不渝,晚年对爱情美好回忆,这就是爱情在人生中的永不衰退;爱情产生下一代,下一代同样有爱情,又同样会有下一代??这又是爱情在世代相传中的永不衰退,因此说,这是一种纽带。 2、“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文段含义是说爱情是神圣的,应该得到呵护。如果有人对它不忠贞、不珍惜、亵渎它,他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人,而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这是作者对不忠贞爱情的人的厌恶。本文段用在文章结尾,既是对中心的总结,又是对主题的深化。能
使所要表达的问题更明确,中心更突出。 3、“成为真正的人”——传宗接代是一切生物的本能,只有人才懂得爱。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对待爱情应具有真诚的感情,高尚的道德观念,愿意把欢乐与幸福献给心爱的人,决不做出损害对方尊严的行为,要具有为建立共同幸福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决心。
1、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关于爱情的成语吗?
海枯石烂、地老天荒、举案齐眉、信誓旦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情投意合、甜言蜜语、辗转反侧、如胶似漆、永结同心、一心一意。
2、你知道古代象征爱情的物品有哪些吗?
明确:古代象征爱情的物品,大概上常用的是同心结、红豆(相思子)、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合欢树、鸳鸯、比目鱼、玉连环等。皆都是成双成对之物,彼此连结,永不分离,相思情深之中。
六.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作者是邓颖超。
这篇散文由西花厅开放的海棠花引出了对周恩来的深切怀念。作者通过回忆与周恩来相知、相识、相爱的过程,表达了对周恩来的崇敬与赞美,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情怀,也展示了革命者的精神与品质。
解读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见花思人,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6):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7-9):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四部分(10-11):再次抒发思念之情,结束全文。
1.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的心爱之物,在海棠树前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和身影,留下了两人许多美好的回忆,睹物思人,勾起对与周恩来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2.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断?每个片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
第一个片断是:因为爱海棠花,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
这些词用得很精彩“偶尔”“就”“整整”,表明对海棠花的喜爱非常执着,也说明了两人的爱情非常运坚贞。
第二个片断是:海棠花与邓颖超共同经历了三十八个年头,仍然生机勃勃,花团锦簇,果实累累。人们不但可以赏花,还可以品尝果实。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海棠花似乎是个有情物,它用它美艳的花,酸甜的果来报答喜爱它的邓颖超与周恩来同志。
第三个片断是:细致描绘了周恩来生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抽几分钟有时独自驻足观赏,抬头看了又看,以此业得以稍稍休息,有时与邓颖超并肩赏花。
最精彩的句子是“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眼前。”“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因为深爱对方,所以过去的回忆仿佛就在眼前那么清晰,所以说“短暂”但爱人离去,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所以十二年又是漫长的
第四个片断是:邓颖超为远在日内瓦的周恩来剪了一枝海棠花,压在书本里,通过鸿雁传情,表达她的思念,体贴之心。
这段写得颇为真挚动人,这对革命的伴侣,他们爱得那么真,那么纯,令人动容。 第五个片断是:“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暧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周恩来的无限敬意,写出了周恩来并没有离开我们,他正为我们的国家,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继续工作着,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周恩来同志永远活在邓颖超的心里,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心里。
课文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对表现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境界起到了什么作用? 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它由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触发了作者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深情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使我们感受到邓颖超与周恩来两心相照的眷眷深情,也使我们看到他们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文章的结尾一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
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是“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艰苦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
3.说说文中称谓由“他”转换到“你”,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称谓上由“他”转换到“你”,既有利于直拉抒情,又表达了“你”对“我”的深情,还表达了“我”对“你”的怀念,亲切而感人。这样就会产生采用其他人称所无法获得的表达效果。
语言品析
1.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句中加点的“又”字用得好在哪里?)
一个“又”字,包含着无限深意,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
2.在你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这是周恩来生前最喜爱的花。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而这时,周恩来正在瑞士开日内瓦会议,不能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周恩来。它蕴涵着祖国亲人的深情厚谊。
3.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看到这蕴含着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就会使人们引起许多美好遐想。
触物生情,追忆“看花的主人”。
真是“羁客有家归一得,对花无语两含情”啊! 思念与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课文前半部分回忆了自己与海棠花与周恩来之间的生活片断,表达了对周恩来无限的思念与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