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里是白色和红色混合成的干粉。放在放大镜下,所见的情景真是令人震惊。干粉在骚动,它活了。如此多的数目要想数清楚,那可是骇人听闻的。白色的是尚未孵化的卵,六月底,这样的卵已为数不多。其他颜色的干粉是活动的小昆虫,它们呈浅棕红色或橘黄色。其中又以白色素最多,那是一堆蜕下的卵壳。
小球被一层横隔膜隔成上下两层。这层隔膜是由干燥的雌胭脂虫的尸骨组成。胭脂虫自身的东西并不多,只有一层容易破碎的皮。除此之外,盒子里的东西都是属于卵的。幼儿居住的上层,比底层要好。
当出发的日子来到,由卵孵出的小胭脂虫从下层很容易出去,因为底下有一扇门。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它是敞开的,而且总是敞开得很大。可是,要是从上层出去,小胭脂虫该怎么做呢?小胭脂虫绝对不可能将那层膜挖破的,因为它太虚弱、太瘦小。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有一个圆形的天窗位于隔膜正中央。下层的居民可以直接从扣眼形的门出去,而上层的居民可以从圆形的天窗下来。胭脂虫母亲想得真是无比周到。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中圣栎胭脂虫的外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写蚂蚁采集糖浆时,为什么还要提到蚜虫?
(3)文章说圣栎胭脂虫与树枝接触处的裂缝“有多种用途”,请你概括出裂缝的两种用途。 【答案】 (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昆虫记》的阅读理解能力。 (1)从文章前几段的第一句话对圣栎胭脂虫外形的介绍中概括特点即可。 (2)文中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裂缝的两种用途: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故答案为:(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昆虫记》是一部科普名著。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如: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
(2)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是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本文对比对象是蚜虫。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主要说明对象,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简单概括即可。找到关键词句,如:“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等等。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光明和声音
当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什么也看不见,眼前一片黑暗时,我像被噩梦吓倒一样,内心惊恐,悲伤极了,那种感觉让我今生永远难以忘怀。
1880年6月27日,我出生在美国的南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
在我病发失去视觉、听觉以前,我们住的屋子很小,总共只有一间正方形的大房子和一间供仆人住的小房子。那时候,依照南方人的习惯,他们会在自己的家旁再加盖一间屋子,以备急需之用。南北战争之后,父亲也盖了这样一所屋子,他同我母亲结婚之后,住进了这个小屋。小屋被葡萄、爬藤蔷薇和金银花遮盖着,从园子里看去,像是一座用树枝搭成的凉亭。小阳台也藏在黄蔷薇和南方茯苓花的花丛里,成了蜂鸟和蜜蜂的世界。 祖父和祖母所住的老宅,离我们这个蔷薇凉亭不过几步。由于我们家被茂密的树木、绿藤所包围,所以邻居们都称我们家为“绿色家园”。这是童年时代的天堂。
在我的家庭老师——莎莉文小姐尚未到来之前,我经常独自一人,依着方形的黄杨木树篱,慢慢地走到庭园里,凭着自己的嗅觉,寻找初开的紫罗兰和百合花,深深地吸着那清新的芳香。
有时候我也会在心情不好时,独自到这里来寻求慰藉,我总是把炙热的脸庞藏在凉气沁人的树叶和草丛之中,让烦躁不安的心情冷静下来。
置身于这个绿色花园里,真是心旷神怡。这里有趴在地上的卷须藤和低垂的茉莉,还有一种叫做蝴蝶荷的十分罕见的花。因为它那容易掉落的花瓣很像蝴蝶的翅膀,所以名叫蝴蝶荷,这种花发出一阵阵甜丝丝的气味。但最美丽的还是那些蔷薇花。在北方的花房里,很少能够见到我南方家里的这种爬藤蔷薇。它到处攀爬,一长串一长串地倒挂在阳台上,散发着芳香,丝毫没有尘土之气。每当清晨,它身上朝露未干,摸上去是何等柔软、何等高洁,使人陶醉不已。我不由得时常想,上帝御花园里的曝光兰也不过如此吧! 我生命的开始是简单而普通的,就像每个家庭迎接第一个孩子时一样,大家都充满喜悦。为了给第一个孩子取名,大家都绞尽脑汁,你争我吵,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想出来的名字才是最有意义的。父亲希望以他最尊敬的祖先的名字“米德尔·坎培儿”做我的名字,母亲则想用她母亲的名字“海伦·艾培丽特”来作我的名字。大家再三讨论的结果,是依照母亲的希望,决定用外婆的名字。
先是为了取名争吵不休,之后,为了要带我去教堂受洗,大家又手忙脚乱,以至于兴奋的父亲在前往教会途中,竟把这个名字忘了。当牧师问起“这个婴儿叫什么名字”时,紧张兴奋的父亲一时之间说出了“海伦·亚当斯”这个名字。因此,我的名字就不是沿用外祖母的名字“海伦·艾培丽特”,而变成了“海伦·亚当斯”。
家里的人告诉我说,我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了不服输的个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个性非常倔强,常常想模仿大人们的一举一动。所以,6个月时已经能够发出“茶!茶!茶!”和“你好!”的声音,吸引了每个人的注意。甚至于“水”这个字,也是我在1岁以
前学会的。直到我生病后,虽然忘掉了以前所学的字,但是对于“水”这个字却仍然记得。 家人还告诉我,在我刚满周岁时就会走路了。我母亲把我从浴盆中抱起来,放在膝上,突然间,我发现树的影子在光滑的地板上闪动,就从母亲的膝上溜下来,自己一步一步地、摇摇摆摆地去踩踏那些影子。
春光里百鸟啁啾,歌声盈耳,夏天里到处是果子和蔷薇花,待到草黄叶红已是深秋来临。三个美好的季节匆匆而过,在一个活蹦乱跳、咿呀学语的孩子身上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1)根据文章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选文《光明和声音》是________国________(作者名)的作品。
(2)阅读文章,下列选项不合文意的一项( ) A.作者一生只拥有19个月的光明和声音。
B.作者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经常凭着自己的嗅觉寻找初开的紫罗兰和百合花。 C.父亲和母亲为给“我”取名意见不统一,最终还是按照父亲的愿望以他的最尊敬的祖先的名字做了我的名字。
D.在“我”生病后,虽然忘掉了以前所学的字,但却仍然记得“水”这个字。 (3)根据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作者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你感动。(至少3点) 【答案】 (1)美;海伦·凯勒 (2)C (3)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作者作品,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回答。(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由文中“父亲希望以他最尊敬的祖先的名字“米德尔·坎培儿”做我的名字,母亲则想用她母亲的名字“海伦·艾培丽特”来作我的名字。大家再三讨论的结果,是依照母亲的希望,决定用外婆的名字。”可知C项表述有误。(3)考查对人物精神品质的理解,可以结合所了解的海伦·凯勒的人物形象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1)美;海伦·凯勒 (2)C
(3)如:她刻苦努力,自强不息。有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永不言败,身残志坚。热爱生活,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为残障人士奉献一生。
【点评】(1)对于名著作者作品常识,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回答。(2)对于短文内容的理解,要在仔细阅读,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回答。(3)可结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的海伦·凯勒形象加以概括。
16.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紫鹃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曲,只得用话宽慰解劝。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
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1)以上选段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这部书的作者是________。 (2)“想眼中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林黛玉眼泪中有着种种复杂的情感,其中就牵扯着上文提到的她的父母,她的家乡。你能简单地概括一下林黛玉的身世吗?
(3)分析上面段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林黛玉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答案】 (1)红楼梦 ;曹雪芹
(2)父母早逝、背井离乡、寄人篱下。
(3)多愁善感。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2)考查对《红楼梦》情节的熟悉和把握程度。题干要求概括林黛玉的身世。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学之林中的珍奇瑰宝,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林黛玉的性格的形成跟她所处的境遇有很大关系。从小母亲早逝,于是背井离乡到贾府,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3)分析人物性格。林黛玉的性格用一个成语概括即使“多愁善感”。要有通过描写来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比如“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此句正切合她多愁善感的性格。
故答案为:(1)红楼梦;曹雪芹;(2)父母早逝、背井离乡、寄人篱下;(3)多愁善感。
【点评】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工蜂是老了!然而,母蜂是蜂巢中最迟生出来的,它们既年轻,又强壮。所以,当严冬降临,威胁到它们时,它们还仍有能力来抵挡一阵。至于那些末日已经临近的,很容易地就能从它们的外表的病态上分辨出来。在它们的背上,是有尘土沾附着的。在它们尚健壮,还年青的时候,它们一旦发现有尘土附着在身上,就会不停地拂拭,把它们黑色、黄色的外衣清洁得十分光亮。然而,当它们有病时,也就无心注意卫生清洁了。因为已经无暇顾及了。它们或是停留在阳光底下,一动也不动,或者很迟缓地踱来踱去。它们已经不再拂拭它们的衣裳了,因为这已不再重要了,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这种对装束的不在意,就是一种不祥的征兆。过了两三天以后,这个身上带有尘土的动
物,便最后一次离开它自己的巢穴。它跑出来,主要是打算再最后享受一点日光的温暖。忽然,它跌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再也不能够重新爬起来了。它尽量避免自己死在它所热爱和生存的巢里。这是因为,在黄蜂中,有一种不成文的“法律”规定,那就是巢里是要绝对保持干净整洁的。这个生命即将结束的黄蜂,要自行解决它自己的葬礼。它把自己跌落在土穴下面的坑里。由于要保持清洁卫生,这些苦行主义者,不愿意自己死在蜂房里。至于那些剩余下来的,还没有死去的黄蜂,它们仍然要保留这种习惯,直到它们最终的结局为止。
(1)此语段选自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人名)写的《昆虫记》。《昆虫记》写作技巧高超,常常以________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 (2)读完语段,请简要谈谈你对黄蜂有哪些新的认识。 【答案】 (1)法布尔;拟人
(2)黄蜂很爱个人卫生,经常拂拭附在身上的尘土;同时,黄蜂也爱集体卫生,死了,也不能死在蜂房里,要保持其清洁卫生。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与《昆虫记》有关的文学常识。此语段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昆虫记》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 (2)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如可提取第1段的“它们一旦发现有尘土附着在身上,就会不停地拂拭,把它们黑色、黄色的外衣清洁得十分光亮”,第2段的“那就是巢里是要绝对保持干净整洁的。这个生命即将结束的黄蜂,要自行解决它自己的葬礼。它把自己跌落在土穴下面的坑里。由于要保持清洁卫生”等句分析,即可得出黄蜂很爱个人卫生的结论。 故答案为:⑴ 法布尔;拟人
⑵ 黄蜂很爱个人卫生,经常拂拭附在身上的尘土;同时,黄蜂也爱集体卫生,死了,也不能死在蜂房里,要保持其清洁卫生。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对名著基本常识的掌握,要求考生在阅读名著时注意积累,仔细体会。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没有钱考生在阅读名著时要注意对名著的内容、精彩片段、经典情节等加以熟记和积累。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入夏以后,朋友们一个个都去休假了。身体不好的都到海滨去。一到这个时候,休养成了大家热切盼望的事,保尔忙着给同志们张罗疗养证,申请补助,打发他们去休息。同志们走的时候,脸色苍白,神情倦怠,但是都很高兴。他们留下的工作全压在保尔肩上,他就全力以赴地工作,像一匹驯顺的马拉着重载爬坡一样。这些同志晒得黑黑的回来了,个个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于是,另一批同志又疗养去了。整个夏天总有人外出,可是生活是不会在原地踏步的,生活要前进,保尔也就没有一天能够离开他的岗位。 年年夏天都是这样过的。
保尔不喜欢秋天和冬天,因为这两个季节给他肉体上造成很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