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实质是用信息技术解决业务管理问题
1.实现ERP离不开软件(package),但ERP的实质首先是解决方案(solution),用信息技术解决业务管理的问题。 APICS的几版教材无论是讲MRP II或是供需链管理,都只讲原理,不涉及具体软件,也不讲具体的软件功能。但国内有些ERP教材会拿一些软件举例,甚至用一些章节专门介绍某些软件,不知不觉会给读者一个“ERP是软件”的烙印。
记得我要写《制造资源计划概论》时,正在SSA公司打工。老板知道我准备出书后夸口说:书出来我们公司买1000本。但是书出来后,他一翻,觉得没有介绍SSA的产品,立马改口说:我们买50本。可见,讲ERP的教材和软件结不结合,对书的销路会有一定影响。我写书的原则底线就是“求真”,至于图书的销路要靠读者的判断,由实践和时间去检验。
社会上经常会把各项业务功能称为ERP的“模块”,实质上没有脱离把ERP当成是一种“软件”的阴影。ERP系统需要通过一个适用的软件来实现,但ERP毕竟不是软件,业内有些混淆的观点和争议,就是由于把ERP看成软件(而且往往又是某一个僵化甚至是功能不够完善的软件)来讨论问题,所以总是纠缠不清。
美国CA公司创始人,美籍华人王嘉廉在北京软件博览会上的一个报告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就是“IT技术必须和管理业务接轨,不然火车出轨是非常危险的”。就是说,讲ERP如果忽视了IT和业务接轨,会越讲越糊涂。我很自然地接受“接轨”的观点,这和我长期从事工业工程方面的工作有关,记得人民大学有一位姜文炳老教授曾说过“工业工程简言之就是‘技管一体化’”,长期在这样的职业环境中养成的思维方式就是习惯把技术和管理结合起来思考问题;有这样思维基础对从事ERP事业是一个有利条件。 基于“接轨”的原则,《起步》是把各项业务功能看成是“子系统”来认识的,是一系列连贯或并行的业务流程的信息处理单元,而不称其为“模块”,着重说明信息化管理和传统手工管理的区别。
《起步》第3版附上了《我对ERP实质的理解》短文,为的是方便读者抓住ERP的要点。其中列表说明了‘软件’和‘解决方案’的区别(p.463),整本书都在反复强调:理解和实施ERP必须坚持技术和业务结合的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 从优化业务全流程需求切入信息集成的必要性(第2章);
● 企业信息化战略一定要满足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CEO和CIO必须取得共识(《起步》第3版,第25.1节);
● 一定要从竞争大环境对企业管理改革的需求出发来选择ERP产品(知理知己知彼);
● 一定要由复合型人才来实施ERP项目,列表说明了不同岗位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第10.3.5节);
● 强调管理变革和协同文化对实施ERP的重要性; ● 从现代经济学关于供需平衡、资源利用和分配的原则,解释资源计划和各种近代管理理论;等等。
当然,编写ERP教材的作者应该有应用一个成熟ERP软件的经历,这对理解和领悟ERP的运行机理以及ERP是如何起到提高效率、产生效益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我有幸用过ASK公司(Gartner公司研究报告里提到过ASK)开发的MANMAN产品和SSA公司的BPCS产品,参加过SAP公司部分产品的培训;这些实践对讲清ERP运行机理很有帮助。在BPCS v.4的汉化工作中我负责QA(质量保证),看过大部分模块功能的帮助文本(Help text),对理解产品各项功能之间的集成关系和相互影响很有帮助。 2.突出“信息集成”是ERP系统首要的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和传统手工管理最大的区别,就是信息的规范化和惟一性、信息的可视化、做到迅速处理和实时传递;这不仅减少了重复工作,而且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这里的关键就是通过体现规范化业务流程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做到“信息集成”。“集成”是信息化的首要的关键词,只
有做到集成,才能实时共享;反过来,信息集成又对规范化管理有严格的要求。信息集成充分体现了技术必须与业务“接轨”的原则。
2.1 用“信息集成覆盖范围”的观点阐述MRP II到ERP的发展历程
对ERP的发展,包括国外的传统教材的讲法,都是:定货点法-MRP-闭环MRP-MRP II-ERP,就好像是历史的编年体,没有道出发展的环境、条件、缘由和实质。单从管理需求来解释是不够的,因为管理的基本需求早已客观存在。
早在《MRP II——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一书中,本着“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会是孤立的”的思维,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管理思想的出现和ERP发展以及计算机功能的扩展的关系列表说明。计算技术在存储,运算速度,编程语言,小型化以及硬件价格等等方面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给软件设计开发,开放性都带来极大便利,用户在费用方面的承受能力也在减小。与此同时,各种现代管理思想的涌现,给ERP增添的许多新的内涵,系统的功能得以不断扩充发展。这种思考也是技术和业务的结合,(见下图):
之后,在《起步》中,对ERP的发展历程,用得益于计
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的发展和硬件成本下降;用信息集成覆盖的业务范围来解释。按照信息集成覆盖的范围,分为物料信息集成,研发设计信息与生产管理信息集成,物流与资金流信息集成,企业内外管理信息集成等几个阶段。并且绘制了信息集成覆盖范围的发展图,在课件中用动画来说明:
2.2 提出产品结构(BOM)是集成销售-生产-供应三个制造业核心业务的信息模型
几乎所有讲解ERP的图书都只是把产品结构仅仅看成是一个对产品组成的描述,是一个技术文件,没有和管理业务联系起来,没有说明不同层次物料的“管理属性”,即最顶层是出厂产品,由销售部门管理;最底层是采购物料,由供应部门管理;中间各层是加工装配件,由生产部门管理。这样,一个产品结构图就是一个集成销售-生产-供应三个制造业核心业务部门的信息集成模型。把产品结构放到时间坐标上,就既包含了量的问题,又包含了期的问题;使目前管理中常用的“期量标准”具备动态、实时和预见性。 2.3 提出物流和资金流的信息集成的两个层次的观点 在企业里流动的实体主要是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主要是体现物料和资金流动的信息。根据我在应用几个ERP产品过程中的领悟和归纳,提出了静态集成和动态集成两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