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培优提能系列(六)[学生用书P155]
“热点题型技巧化”系列——过程图类
图形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是生物试卷中重要的命题形式和手段。其主要特点有:(1)能直观地反映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过程。(2)能高度简洁地概括生理活动之间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
(原创题)图甲表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③是正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
B.图甲中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C.图乙中的①②③可表示图甲所示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分析] 图甲中正在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图乙中①是DNA的复制过程,不属于图甲中的过程。 [答案] C
[答题技巧] 此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识图:识图是基础,辨认图示是哪种类型图,表示生物哪些形态结构、生理过程、生命活动规律,从而获取有效信息。
(2)析图:析图是关键,根据图形分析事物的变化,探索变化规律,联想所学生物学原理、概念、规律过程等,挖掘图示隐含的信息。
(3)用图:用图是目的,运用图示信息、规律解决问题。
1.(2016·四川绵阳一诊)如图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 / 4
A.③是翻译过程,方向是从b到a
B.每种氨基酸均可由不止一种tRNA来转运
C.①②③也能在线粒体、叶绿体及原核细胞中进行
D.一条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加快了翻译的速率
解析:选C。由图可知,③是翻译过程,随着翻译的进行,肽链由短到长,所以方向是从a到b,A错误;大多数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可由不止一种tRNA来转运,但甲硫氨酸、色氨酸只有一种密码子,只由一种tRNA来转运,B错误;图中①为DNA的复制,②为转录,③为翻译,也能在线粒体、叶绿体及原核细胞中进行,C正确;一条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能够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加快了翻译的速率,D错误。 2.(2016·广州质检)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其侵染肝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B.过程②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C.过程③所需的tRNA和氨基酸来自肝细胞 D.过程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析:选B。据图可知,过程①是胞吞,体现了肝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②是RNA的复制,其产物是RNA,因此需要RNA聚合酶参与;过程③是翻译,该翻译过程的模板是丙肝病毒的RNA,所需的tRNA和氨基酸却来自HCV的宿主细胞(肝细胞);RNA的复制过程(过程②)以及翻译过程(过程③)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模板RNA上的密码子结合,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规律方法专题化”系列——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及分析
在解答同位素示踪法应用问题时,首先需分清所标记的化合物,根据示踪元素的移动位置判断生化反应的进程,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1.标记某元素,追踪其转移途径
2 / 4
如用18O标记H2O,光合作用只产生18O2,再用18O标记CO2,光合作用只产生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于H2O,而不是来自于CO2。卡尔文等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追踪检测其放射性,证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用同位素14C标记,研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问题等。 2.标记特征元素,探究化合物的作用
如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发现大肠杆菌体内有放射性物质;用35S标记蛋白质,大肠杆菌体内未发现放射性物质。由此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标记特征化合物,探究详细生理过程,研究生物学原理
如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用3H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用15N标记DNA,证明了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2016·昆明三中、玉溪一中联考)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C.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均带有3H标记
[分析] 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故A正确;1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的DNA数目为2n个,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时的染色体数目等于DNA分子数目,所以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B正确;DNA复制一次,所有的DNA分子都有一条单链含3H标记,DNA第二次复制完成后,一半的DNA分子没有3H标记,由此可以推测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正确;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带有3H标记,D错误。 [答案] D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常用的研究手段。请分析下列几个科学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将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3H标记后,放在普通培养基上繁殖两代,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若在此过程中,共消耗了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83个,则亲代DNA分子中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
3 / 4
(2)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分子,证明了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O2来自__________;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的转移途径,14C在化合物中的出现顺序依次是:14CO2→__________(化合物)→__________。
(3)用含放射性元素的氨基酸培养豚鼠的胰腺细胞,研究豚鼠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放射性在核糖体出现后,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最后出现在细胞外。 解析:(1)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可以有力地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NA分子复制两次,净增加3个DNA分子,此过程共消耗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83个,则每个DNA分子中含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183÷3=61(个),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相等。(2)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的转移途径,含有14C的CO2先与C5形成C3,然后在ATP供能和[H]作为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了(CH2O)。(3)分泌蛋白形成的过程是:先在核糖体中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中加工,再运输到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包装,最后分泌到细胞膜外。 答案:(1)半保留复制 61 (2)H2O 14C3 (14CH2O) (3)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4 / 4
2017版《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练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单元培优提能系列(六)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