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教育 提高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是审美情感的教育,更是情感心理的教育。语文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教育的策略,通过加强情感交流,提升人格魅力,采用新型教学法,运用心理技巧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心理 教育 学生 语文 素养
心理学研究证明,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两大类,一类属于认知因素(感知、记忆),一类属于情感心理因素(兴趣、意志、性格)。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和感受——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的过程。这个过程和谐统一,又会相互作用。教学艺术正是两大心理活动促进协调的关键。所以说:教学艺术不仅是审美情感的教育,更是情感心理的教育。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加强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情感交流追求的是整体性的投入,整体效应明显,师生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信息传递系统,相互学习启发,取长补短,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引进竞争激励面制,增加了交流锻炼的机会,消除胆小怕事,怕讲、不取交流等心理障碍。 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在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思维,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丰富了他们的语言材料和语文知识,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加强。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语言知识越丰富,语言运用越多,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就越快。 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交流也很重要,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教师课堂教学用语,不仅要讲究其规范,科学、形象和生动,更要体现出尊重、体谅、温暖和坦诚。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说到一半说不下去时,我就说:“你前面说得很好,再想一想,继续往下说。”学生得到鼓励后增强了自信,于是调整思路又顺利地说了下去。当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说错时,我说说:“没关系,你坐下去再想一想。”这样,说错的学生隔一会儿还会举手要求发言。有的学生会对讲课中某个问题提出疑问。对质疑考虑尚不成熟的学生,我对他们的积极思维予以充分肯定,并对他说:“我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怎么来看比较正确全面。”质疑有错的学生,也就心平气和,对自己的思考重新考虑。课堂上情感交流,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心理学研究还告诉我们,中学生自我意识增长,自尊心、主动性、求知欲大大提高,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大环境,更使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加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深深的爱和期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教师善待学生,特别是善待差生,要善于观察、倾听和沉默。当学生取得进行时,哪怕只是一小点,也应给予肯定,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来自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愉悦,体会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提升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教师自己要热爱生活,
热爱学习,热爱教育事业,吸收新鲜思想,以此感染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热爱学生,热爱学习,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依靠内在驱动力去学生。这样,教师就可以依凭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教学才能,去解答学生的提问,去拥有师生间的共同语言。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有了内力,学生就有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无时、无处不学语文。内驱力来自于学生对语文的浓郁的兴趣和学习语文之后所获得的成功体验。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必须着力上好“每一节课”而不是“某一节课”只有提高语文课45分钟的质量和效益,学生才会有兴趣和时间去喜欢语文、学习语文、掌握语文,才有可能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在课外应用中再学习,再反复作用于课内的语文学习,反之,便会陷入恶性循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还不断寻找新的切入点,让学生感性有新意,切入点之一就是让学生阅读一本自己所喜爱的或所崇拜的人物的传记,同时提出阅读要求,做到\四个千字\,一是语言摘录千字文,二是概括内容千字文,三是评述人物成败因果千字文,四是给你启示千字文。这样,学生感到从语言到思想,积累了许多素材,尤其是如何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改造生活吸吮了许多营养,开拓了思想的写作的语言的视野。
三、采用新型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不同的课采用不同的课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夫雷什中学》一书中写到,他经常带学生去野外上课,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也让他们的作文更加言之有物,情景交融。这样的课一学期有二、三节对学生的帮助比课堂上十节课都要大。除此之外,带全班同学去图书馆,从资料的检索到图书的选择、阅读、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水平的提高,都是极大的。甚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特点,采用多种课型。如讲述型、质疑型、讨论型、辩证型、课本剧型、报告会型、甚至一节课都用来朗读,有时也出奇效。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法是一个重要途径,是充分重视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现代化。现代教学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反馈的效率,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提升合作交流能力。 四、运用心理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和经验积累,更离不开心理技巧的运用。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支撑点,是人类文化知识积淀的基石和起点,心理技巧是提升学生情商的重要渠道。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有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求正确的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地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提倡质疑,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创立新理论。
以上四个方面谈了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当然,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很多,发展也有一个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中,经常地、有意识地把心理学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