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题干】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该题考查重要句子的作用,有很强的综合性。解答本题,需要着眼于全文的结构和思路,紧扣内容主旨,又要注意这三个问句自身的表达特点。
【例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支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
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题干】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叙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
【答案】突出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洽;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铺垫。
【解析】这类题目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着手考虑,即弄清该内容的内涵,以及它和上下文及主题有何联系。最后有条理地答出来即可。
【例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题干】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案】此题是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解析】本题可以有两种理解。既可以从“客”字思考;也可以从“落日心犹壮”理解。
【例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东坡还自岭南①
李之仪②
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 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 天边鹤贺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 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③。
注:①写作背景: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元丰年间遇赦返京,作者在他即将归来时作此诗。②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③毵毵(sēn sēn):毛发纷披散乱状。
【题干】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由悲伤转为欣喜,又由喜悦回归悲伤。首联作者为东坡先生遭遇党争打击、需要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而悲伤;颔、颈两联为老师能够等来皇帝的赦免,重新返京而无限欣喜,自己想早日见到他,内心充满渴望;尾联作者想到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师生都已老迈,而感慨万千。
【解析】感情变化题需要从具体内容入手,结合关键词回答。 【例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报恩寺上方 方 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题干】这首诗的首尾两联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首联通过写诗人兴致勃勃登上寺院上方后,发现这里可以尽情扩展视野,表达了诗人的异常惊喜之情。尾联通过写寺院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在诗人的心田,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报恩寺之景流连忘返、情难自已的无限依恋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及其蕴涵的诗人的思想情感。题干要求把握诗歌首尾两联所蕴涵的诗人的思想情感,而诗歌中的某些关键词语往往就蕴涵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因此,要抓住首尾两联中的关键词语。如首联中的“来来”“无穷”“宽”等,这几个词语虽然不是直接抒情,但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们写出了诗人登上寺院后兴致勃勃的情形,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尾联中,只要抓住“惜”“难”二字,结合诗歌内容,就不难明白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无限依恋之情。
【例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题干】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同: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抓住题目中的“异同”,在读懂两首诗、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要抓住关键词语“孤独”“恬淡”“凄冷”等。
课程小结
要答好开头段落作用题,必须认真阅读段落内容,把握本身的表达特点,分析开头的特殊性,并与全文内容、思路联系,找出它与下文哪些内容发生了联系,是什么方面的关联。最忌讳的是“贴标签”,不问段落特点,一古脑儿地答出“总领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要具体段落具体对待。如“总领”与“引出”,这两个术语是不同的。如2009年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要表达的是人要回到内心,追求精神家园。文章一上来并不从这点写起,而是先从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随便走走”的习惯写起,这不叫“总领下文”,而叫“自然引出下文的人生问题”。而《耽在磁器口的光阴》的开头,才叫“总领下文”。
回答这些作用,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回答,如答“铺垫”,须答出“为下文某某内容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