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池塘养殖水质调控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池塘养殖水质调控

水产工作者习惯讲:\要想养好一塘鱼,先要养好一塘水\。实际上,底质和水质是相辅相成的,养好一塘鱼不仅要养好一塘水,更要养好一塘底。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形式,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底质和水质共同构成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的环境空间和生物、能量、理化因子循环的载体空间。

水体和底质的稳定性、自净能力水平是正确评价养殖水体和底质质量的标准。保持养殖水体和底质环境的相对稳定,使养殖水体和底质的生态系统及生物个体、种群和微生态系统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中,水体和底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序顺畅,即水体和底质的稳定性好和自净能力水平高,使水体和底质变成养殖水生动物栖息和生长的良性生态环境空间,才能达到健康、安全、高效的养殖目的。

水体和底质的稳定性、自净能力水平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藻相,藻类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高、生物量大且活力强,其稳定性和净水力就强;微生物相,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降解氨、亚硝酸、硫化氢的能力,是水体稳定的基础;理化缓冲能力,如充足的二氧化碳、较高浓度的缓冲物等,都是水体稳定和自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培养优良的水质和底质,关键是提高水体和底质的稳定程度、自净能力水平。以下就此作一简要讨论。

一、水体与底质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判别

酸碱度和溶解氧是水中最主要的化学因子,其变动状况能够反映出水体稳定程度及净水能力的高低。光合作用越强,酸碱度和溶解氧越高,净水能力越强;而总碱度越高(如正常大于120ppm水体),相对缓冲能力较强,此时酸碱度和溶解氧的变幅则较小,水体相对稳定;反之,酸碱度和溶解氧的变幅大,则水体不稳定。判断水质的好坏可参考以下方法(测定早上和中午水体的酸碱度和溶解氧):当pH变化不超过1而溶解氧在4mg/L~10mg/L时,这是水质稳定的标准,一般不需要进行处理;当pH变化超过1而溶解氧仍在4mg/L~10mg/L时,此时意味着总碱度不够(可投放碳酸钙或碳酸氢钠,每天投放,直到pH恢复正常);当pH变化超过1且早上溶解氧低于3mg/L、中午溶解氧高于10mg/L时,意味着藻相开始劣变了,亦即池底开始富营养化,此时建议使用有益微生物处理;若是pH及溶解氧持续走低,则意味着池底开始酸化或老化了,建议使用生物净水剂等处理。

二、提高水体与底质稳定性和自净能力的措施

1.增氧 充足的溶解氧是水质稳定及鱼、虾等水产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增氧的目的为:满足鱼、虾等水产养殖动物及池中的所有生物呼吸需要;满足水产养殖动物摄食、消化、代谢的需要,达到健康快速生长要求;满足所有生物及化学因子良性循环的需要。保持充足的溶解氧意义重大,但事实上我们几乎每个水产养殖水体溶解氧都是不足的,所以增氧是养鱼成败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缺氧时可通过加开增氧机、泼洒增氧剂及改底药物解决,长期缺氧应分析原因,如是否藻相不佳、增氧能力不足、水位太深、换水、用杀藻药物或投饵量过大等,应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提高增氧效率的办法:改进增氧方式,改用立体式增

1 / 4

氧代替单一增氧;提高给氧物质的浓度,改施液体增氧剂代替固体增氧剂,以提高给氧物质的含量,增加给氧效率;使用氧原子含量高的增氧剂,提高氧化能力,降解氨、亚硝酸等还原性物质;使用表面活性剂,降低水体的表面张力,增加氧气溶解速度。

2.培养有益藻类 定向培养有益藻类。硅藻个体较大,易消化,净水能力强,是养鱼池理想的藻类。绿藻在养殖初期及水质不稳定时易出现,可作为硅藻为优势种的补充。培育硅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接种以硅藻为优势的\肥水\(为茶褐色);开启增氧机等,形成一定的水流;施用肥水育藻剂;非土池(如水泥池或塑膜底层),可放2mm~3mm的壤土,以保证水体中含有足够的可溶性的硅酸盐;水位不宜过深,勿施不溶性的有机肥(如鸡粪、黑土等),以防止鞭毛藻类及原生物大量出现;勿单独施用磷肥,防止蓝藻大量出现。

保持丰富的藻类,防止藻类\老化\。一是培养有益藻类藻相,藻类有较强的净水能力,丰富的藻类即保持较高的肥度又是净水的基础。一般认为,鱼池透明度应保持在20cm~30cm以上,我们认为透明度在10cm左右更好。藻类丰富不仅提高水体的净水能力,而且产氧能力强,同时为鱼类提供良好的饵料。二是防止藻类\老化\,在生产中有时会出现藻类突然死亡,即\倒藻\现象,藻类之所以死亡,与环境突变(如缺氧)及藻类\老化\有关,正常情况下只要营养丰富或水质稳定,特别是不缺氧,藻类一般不会突然大批死亡。防止藻类\老化\的方法:全池泼洒季铵盐类药物0.3mL/立方米~0.4mL/立方米,可絮凝部分\老化\藻类、粪便颗粒、有机碎屑,幼稚藻类不受伤害,第二天再用颗粒增氧剂按100g/亩撒在池底以防底臭,可有效地避免藻类老化,有些富营养化的池塘高温期根据水质情况每隔7天~10天按上述方法使用1次效果较好;加大增氧力度,并适当地减少投喂量。三是养殖后期藻相处理,养殖后期池塘容易出现藻类多,有机颗粒(如粪便、有机碎屑)也多,即\又肥又脏\的现象,大量的有机物质(特别是不溶性的有机物)的存在加大了水中耗氧,并大量滋生鞭毛藻类、浮游动物及水生昆虫等,水体溶氧偏低,氨、亚硝酸等有害物质含量较高,易引起鱼生病及缺氧,是不良的水质。四是适当补充可溶性有机肥水育藻剂,氨氮、有机物过高不好,但没有也不行,因为藻类、有益微生物需要这些营养素生存,因而保持适当的氨氮、有机物浓度是必须的。在营养不足、藻类老化或新挖池塘放苗初期适当地补充肥水藻剂也是比要的,但要防止用量过大。肥水育藻剂种类繁多,我们建议鱼池选用可溶性的有机肥为主的肥水育藻剂为好。

3.正确使用微生物制剂 正确使用优质微生物制剂可以培养良好的微生物种群,改善养殖环境,增加养殖动物抵抗力,预防病害的发生。微生物制剂可用作以下几个方面:降低水体氨、亚硝酸、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有\净水作用\加快有机物分解,促进藻类繁殖,有\肥水作用\,以含有芽孢杆菌、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效果明显,可保持水质\肥而不脏\、\肥而不老\抑制有害细菌,起防病作用,如含有乳酸菌、链球菌的微生物制剂;加快水体净化速度,促进物质循环,主要起稳水作用,以复合菌为主。正确使用微生物制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微生物制剂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因而改善活菌的生存环境是很必要的。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均是好氧菌,只有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繁殖,因而缺氧条件下,不适合使用以上述菌种为主要成份的产品。光合细菌需要光照、无氧条件,无光或氧气高不利于繁殖,所以良好的水质(如藻类丰富等)中,使用光合细菌作用不大。在正常的水体,光

2 / 4

合细菌主要在底层及温跃层上方起作用。光合细菌因其耗氧量不大,阴雨天可以使用,但目前市场上很多光合细菌产品因含有大量的培养基,也不宜在阴雨天使用。又如氨氮、硫化物、有机物等的存在也是部分活细菌繁殖的条件,因此彻底排污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影响净水能力的提高,如水清的池塘易臭就有这种原因。因而适当地减少排污,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适宜的条件是必要的。二是施用活菌制剂的意义等于种庄稼\播种\一样,因而只有在水体中缺少\种子\时效果才明显。如清塘、水变或用药后使用效果好。又如养殖后期,亚硝酸盐偏高,使用各类微生物制剂效果都不好,原因是此时水体中不缺乏\种子\,而是缺少活菌繁殖的条件 溶氧。三是活菌的代谢终产物要解决出路,效果才明显。代谢终产物过高时,如硝酸盐过高,反而会促进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又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因而藻类对硝酸盐的利用也会增强活菌的使用效果。如清水施用活菌效果差这就是其中一个原因。四是活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基质或载体,即细菌繁殖的\温床\。池塘中活菌的主要基质是悬浮的泥土颗粒、有机物质,因而适当浑水有利于细菌的繁殖,这也是泥浆水反而不臭的原因之一。五是不同的使用空间(或水层),选择不同的产品及使用方法。底臭时除加大底层增氧外,可使用固体活菌制剂;表层水有机质较多时可用麦麸、米糠等漂浮性强的载体与上述活菌制剂拌后泼洒使其浮在水面;水体使用时以溶于水后泼洒效果更明显。六是注意活菌的敌害及竞争对象的影响。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都能摄食活菌,这些生物数量多时施用活菌制剂效果不好。藻类与自养型微生物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有竞争作用,因而藻类过多时不利于这些菌的繁殖。反之,用它们控制藻类的繁殖必须加大用量。

4.养鱼先养底,防止底质恶化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养殖密度不断增大,投饵量也随着不断加大。虽然池塘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破坏了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体的稳定性及养殖动物的生长能力及抗病力等。底质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造成底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大量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中残余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为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条件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大量而频繁的排换水使池塘泥土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流失,造成塘底\沙漠\化,塘底渗漏,保水、保肥的功能减退;频繁使用化学药物消毒对有益微生物构成极大的危害,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性,致使池塘逐步失去生态平衡,塘底的自净功能丧失殆尽。

底质恶化的危害:一是导致\氧债\增加。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等都会沉淀在池塘的底部,池底有机物含量远远高于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尤其是多年未清塘的池塘,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淤泥(有机质)过多的池底氧化分解会消耗掉底层本来并不多的氧气,造成底部缺氧。缺氧条件下,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质产生发酵作用,产生很多还原性中间产物,这些物质强烈亲氧,当水中有氧时,它们就会与氧结合,从而消耗掉水中的氧气,直至全部被氧化后,水中溶氧才开始升高。鉴于此,要增加底部的溶氧必须降低这些能消耗掉氧气的还原性物质,才能有效增加底部溶氧。亦即人们常说的\氧债\,先清理完 \债务\后才有才能让池塘底部的溶氧提高。据统计,集约化养殖池底淤泥耗氧量,占水体总溶氧的三分之一以上。\氧债\越高,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就越有威胁。\氧债\的存在是缺氧、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水底暗藏的杀手!而底质恶化是导致\养

3 / 4

池塘养殖水质调控

池塘养殖水质调控水产工作者习惯讲:\要想养好一塘鱼,先要养好一塘水\。实际上,底质和水质是相辅相成的,养好一塘鱼不仅要养好一塘水,更要养好一塘底。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形式,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底质和水质共同构成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的环境空间和生物、能量、理化因子循环的载体空间。水体和底质的稳定性、自净能力水平是正确评价养殖水体和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qu5c1mrwb9vfqx3d4pq7px008twst015b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