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中国汉字发展历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中国汉字形体的发展历程

【内容摘要】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的发展历程也非一朝一夕,它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本文从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类来分析汉字从刻画符号到楷书的发展历程,分别从刻画符号、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几个方面分开阐述。

【关键词】 汉字;演变;古文字;今文字;发展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滚滚向前,磨砺出许许多多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中国的汉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汉字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中国汉字的主要发展历史,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一、古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古文字依照时代的先后,主要有刻画符号、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他们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大多按照书写材料的不同而作为划分依据,形体变化不大。

(一)刻画符号、象形文字

在原始时期,人们是依靠语言交流沟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及生活方式的发展,光靠语言已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文字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刻画符号,用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务。产生了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它可看成是文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它绝对不可能演变成文字,更不是文字的产生。然而只有在\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之後,才有可能图画转变成文字。也就是当有人画了一只虎,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虎\。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随看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麽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在生活中不断演变转化,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图画文字。图画文字又进一步演变、发展,形成了最初的笔划省简、初具规模象形文字。

(二)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殷商时期,人们迷信鬼神,凡事必先占卜吉凶。其内容包括祭祀、战争、风雨、渔猎等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卜

部》云:“占,视兆问也,从卜从口。”“卜,灼剥龟也,象炙龟之形,一曰像龟兆之纵横也。”指的就是人们根据火烧甲骨裂开所形成的纹路来卜问。而当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就被称为“甲骨文”,也叫“占卜文字、卜辞。”甲骨文由此而诞生。据考古人员发现,不仅殷商时期使用,西周、春秋时期也使用甲骨文。

(三)金文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从自然界中发现了金属物质铜,并将其做成了各种青铜器具,因为古人称铜为金,故名“金文”。 盛行于商代、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它是倒模或者是刻画在青铜器具上的文字。而这些器具中,以礼器鼎和乐器钟最富代表性,故又名“钟鼎文”其文字与甲骨文相差不大,但由于书写载体不一样而各具特点。金文在继承了甲骨文的基础上,显得更为严谨、端庄。

(四)篆书

篆书,也可称为秦系文字。分“大篆”与“小篆”,大篆是指秦统一前的文字,小篆是指在秦统一中国以后推行的规范化文字。

因金文结体复杂,不便于书写记忆,随着日常生活事务处理的需要及朝代的更替,渐渐产生了新的字体。大篆就是时代的产物,它是由金文演化而来,《说文》中讲到的籀文、石鼓文、诅楚文、和秦公钟等上面的金文是大篆的典型文字,它上承西周金文,下启小篆。小篆则是秦统一后为了方便管理,让李斯等人整理、编排、创造发明出来的新的汉字字体。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的小篆者也”。

二、今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今文字是对秦汉以后汉字书体的统称,秦隶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也是汉字发展的过渡期。今文字的发展历程为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一)隶书

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不能达到官方日常工作处理快捷方便的要求。故在民间

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二)草书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书形成的过程中,因为官府的佐、史经常需要使用起草文书,因而影响了草书的流传。进入东汉后,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草书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场合,称之为章草。章草简单来说就是隶书的快写,带有一点隶书的味道,保留了隶书的拨挑和捺笔。草书由于字形太过于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无法像隶书取代小篆那样,取代隶书成为主要的字体。 在楷书产生后,草书在楷书的基础下进一步发展,不但笔划之间可以勾连,上下之间也可以连写,隶书笔划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草书,称之为今草。

(三)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如果楷书像人的坐,草书人的跑,那么行书就是人的行走,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的让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们的喜爱。 行书大概在魏晋时代就开始在民间流行了,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长期以来价倍受人们的喜爱。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草,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四)楷书

楷书在字体结构方面,与隶书差不多,但楷书将隶书笔划的写法改变了,且

由扁形的隶书改为基本上呈现方形的楷书,即所谓的方块字。楷书也称为正书、真书,说明了楷书是提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东汉末年的钟繇,从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还多少残留著隶书的笔意。楷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经历了不少变化,到了隋唐之后才基本定型,定型后的楷书,笔划、结构都相当精致、严谨,如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就是范本之一。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滚滚向前,磨砺出许许多多璀璨夺目的文明遗产,中国的汉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结构复杂且表意深刻的汉字,熔铸了中国人的智慧,是内涵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追根溯源,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虽然至今仍不能解读,但已经算是现代汉字的雏形。总之,汉字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扬光大。让汉字更加符合我国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第1卷/荣宝斋出版社编.-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11

[2]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第1版 ,2012.8 [3] 中国书法简史/王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2004.2 [4] 汉字学/刘志成主编.-城都:天地出版社,2001.7

论中国汉字发展历程

论中国汉字形体的发展历程【内容摘要】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的发展历程也非一朝一夕,它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本文从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类来分析汉字从刻画符号到楷书的发展历程,分别从刻画符号、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几个方面分开阐述。【关键词】汉字;演变;古文字;今文字;发展历史的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qt7h0dwd45v45r563k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