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考试
物 理 试 卷
考生注意:
1.第I卷(1—20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
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上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2.第II卷(21—33题)由人工网上阅卷。考生应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第II卷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图可用铅笔)。
3.第30、31、32、3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4.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共56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人类关于物质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有结构的
(C)?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表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电子是有结构的
2.如图所示的光电管电路中,用紫光照射光电管,灵敏电流计G指针未发生偏转,为使指针发生偏转,可以 (A)改用紫外线照射 (C)改用红外线照射
3.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A)7N?2He?8O?1H (B)(C)1H?1H?2He?0n
4.C14鉴年法是利用C14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任意时刻C14的质量m,m0为t=0时C14的质量。下面图像中能正确反映C14衰变规律的是
234114417123892234(D)904U?23490Th?2He
0Th?23491Pa??1e
(B)增加光照射时间 (D)增大照射光强度
G t
(A)
(B)
(C)
(D)
5.奥斯特深信电和磁有某种联系。为了研究这种联系,有一次他拿一根细铂丝接到电源上,在它的前面放一枚磁针,试图用铂丝来吸引磁针。结果铂丝变灼热,甚至发光了,磁针却纹丝不动。你认为,奥斯特该次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电源的正负极颠倒了 (B)磁针的磁性颠倒了 (C)地球磁场的干扰 (D)磁针位置不正确
6. 关于伽利略的两个斜面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在图(a)中使用了光滑斜面进行实验 (B)伽利略在图(b)中使用了光滑斜面进行实验
(C)伽利略从图(a)中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D)伽利略从图(b)中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a)
可以产生明亮的电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根金属电极之间的电压是220V (B)电弧首先从下部产生并随热空气上升 (C)两根金属电极被安装在高度真空罩中
(D)两根金属电极之间可以同时产生两根以上的电弧
8.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倾角为θ的斜面,其表面绝缘。另一个带正电的滑块放在斜面上,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当加上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后,滑块与斜面仍相对地面静止,则与没加电场前相比 (A)滑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B)滑块对斜面的压力一定变大 (C)斜面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可能不变 (D)斜面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变大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
纸上。)
9.热敏电阻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其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将按指数规律迅速减小。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是一个应用“非”门构成的一个简易火警报警电路,则图中X框,Y框中应是 (A)X为热敏电阻,Y为定值电阻 (B)X为热敏电阻,Y为开关 (C)X为定值电阻,Y为热敏电阻 (D)X和Y均为热敏电阻
θ m q E (b)
7.右图为雅各布天梯实验装置。接通电源后可以看到两根金属电极间
10.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b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a?2m和xb?6m,图(b)为质点b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m y/m
0.5 O –0.5 (a) 2 4 6 8 10 x/m
0.5 O –0.5 (b) 2 4 6 8 10 t/s (A)该波沿+x方向传播,波速为1m/s (B)质点a经过4s振动的路程为4m (C)此时刻质点a的速度沿+y方向 (D)质点a在t=2s时速度为零
11.未来的星际航行中,宇航员长期处于零重力状态,为缓解这种状态带来的不适,有人设想在未来的航天器上加装一段圆柱形“旋转舱”,如图所示。当旋转舱绕其轴线匀速旋转时,宇航员站在旋转舱内圆柱形侧壁上,可以受到与他站在地球表面时相同大小的支持力,为达到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大 (B)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小 (C)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大 (D)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小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沿高度为h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以初速v0滑下,另一质量与A相同的小球B自相同高度同时由静止落下,结果两球同时落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对两球做的功不等
(B)落地前的瞬间A球的速度等于B球的速度
(C)落地前的瞬间A球重力的瞬时功率大于B球重力的瞬时功率 (D)两球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
13.公交一卡通(IC卡)内部有一个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接收电路。公交车上的读卡机(刷卡时“嘀”的响一声的机器)向外发射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刷卡时,IC卡接收读卡机发出的电磁波能量,驱动卡内芯片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当读卡机发射电磁波的频率与IC卡内部接收电路的频率相等时,IC卡才能有效工作
(B)若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偏离IC卡内部接收频率,则IC卡中不会接收到电磁波
(C) IC卡只能接收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而不能向读卡机传输自身的数据信息 (D) IC卡工作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卡内的电池
h A B 旋转舱 ??
14.直角坐标系xOy中,M、N两点位于x轴上,G、H两点坐标如图,M、N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量为Q的正点电荷置于O点时,G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静电力常量用k表示。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点,则H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y H(0,a) O N G(0,–a) x 3kQ3kQ,沿y轴正向 (B),沿y轴负向 4a24a2M 5kQ5kQ(C),沿y轴正向 (D),沿y轴负向 224a4a(A)
1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弯曲玻璃管a端封闭,b端开口,水银将两段空气封闭在管
K1 内,管内各液面间高度差为h1、h2、h3且h1=h2=h3;K1、K2为a b 两个阀门,K2位置与b管水银面等高,打开阀门后可与外界大气相通。打开K1或K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打开K1,h1、h2和h3均变为零 (B)打开K1,h1增大,h2和h3均变为零 (C)打开K2,h1、h2和h3均变为零 (D)打开K2,h1、h2、h3的长度均保持不变
16.某物体以初速度v0从固定斜面的底端沿斜面上滑,斜面足够长,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其动能Ek随离开斜面底端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为m=1kg
(B)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f=4N (C)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t=2s (D)斜面的倾角θ=37o
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
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7.如图,固定的导热气缸内用活塞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现用力使活塞缓慢地向上移动。用p、V、E和EK分别表示封闭气体的压强、体积、内能和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n表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分子数,图中a、d为双曲线,设环境温度不变。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0 5 s/m 5 25 Ek/J
h3 h2 h1 K2
18.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S1和S2分别位于x轴上-0.2m和1.2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m/s、振幅均为A=2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轴上0.2m和0.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列波的周期均为1s (B)t=0.75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C)t=1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D)在两列波叠加的过程中,质点M是振动的加强点,位移始终是-4cm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R2和R3均为定值电阻,R1为
V示数为U, A滑动变阻器.已知R1的总阻值大于R2,R2=R3=r 。合上开关S,○ 1 和 A 2 示数分别为I1、I2,现将R1的滑动触点由最左端向右端移动的过程中,则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U一直减小, I1一直增大 (B)U先减小后增大,I2先减小后增大 (C)U先增大后减小,I1一直增大 (D)U与I2的乘积先减小后增大
v S1 -0.2 y/cm 2 v M 0.4 0.6 P 0 -2 Q 0.8 1.0 S2 1.2 0.2 x/m R2R1A1VErA2R3S
20.如右图所示,两固定的竖直光滑金属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两质量、长度均相同的导体棒c、d,置于边界水平的匀强磁场上方同一高度h处。磁场宽为3h,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先由静止释放c,c刚进入磁场即匀速运动,此时再由静止释放d,两导体棒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用ac表示c的加速度,Ekd表示d的动能,xc、xd分别表示c、d相对释放点的位移。图中正确的是
ac ac Ekd Ekd 3h c、d h O1 2 3 4 5 xc /h O1 2 3 4 5 xc /h O1 2 3 4 5 xd /h O(C) (B) (A)
1 2 3 4 5 xd /h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