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师大版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教案教学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课程教案设计首页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地点: 本次课标题: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知 识 点 内 容 教 学 目 的 与 要 求 重 点 与 难 点 1、魏晋南北朝的学校教育制度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 3、嵇康的玄学教育思想 4、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 1、识记并掌握魏晋南北朝的学校教育制度 2、了解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 3、了解嵇康的玄学教育思想 4、理解并掌握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 重点:识记并掌握魏晋南北朝的学校教育制度 了解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 难点:理解并掌握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 教 学 讲授 使 用 多媒体 1 / 6

方 法 教 具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 2 / 6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 西晋初立国子学 西晋短期的统一,学校还有发展。 门阀世族,为了保持他们优越的门第族望,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 二、 北魏正式建立郡国学校制度 北魏由于政局相对稳定,因此学校比南朝发达,北魏重经学,设有国子、太学。普遍设置州郡学,并建立了州郡学校教育制度。 三、 专门学校的产生 三国魏明帝时,卫觊奏请置律博士,教授刑律,招收律学弟子员。 晋武帝教习书法。 南朝研究儒经的“儒学”、研究佛老的“玄学”、研究历史的“史学”、研究词章的“文学”四科并立 南朝开设医学。 四、 私学与家庭教育的发展 魏晋时南北朝时期的学校教育虽因战乱而显衰颓,但私人讲学之风并未稍减,家庭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五、 国内外文化教育的交流 国内各民族的文化教育在这个时期进行了大交流,北方诸民族进一步加速了融合的过程。中国与西方、南方及东北各邻邦都在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开始有更多的交流活动。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动乱,致使汉朝以来“乡举里选”为主的察举制度,事实上难以完全实行,于是实行“九品中正制”。 一、 设置中正 郡置小中正官,州置大中正官 二、 品第人物 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评定等级。 三、 按品授官 中正将品第士人的有关资料造成表册,定期交送司徒府以供吏部选官参考,通常是官位尊卑高低必须相符,即上品者任高官下品者任卑职。 第三节 嵇康的玄学教育思想 一、 嵇康的教育思想 嵇康:教育思想是“越名教而任自然”,超越儒家的纲常名教,提倡自然主义教育。对“名教”钳制思想、压抑人性的批判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教育的问题。 嵇康认为人性是\好安而恶危,好逸而恶劳\的,因此对人来说不应进行什么教育。原始社会的自然生活是值得羡慕的,人顺其自然就会发展得很好,是根本不需要什么教育的。 他认为礼乐教化从各方面对人限制干涉,又对人开奔竞争利之途,这是违反自然的。他认为人类的文明和教育起源于\自然\破坏和\大道陵迟\,这不是社会进步而是人类走向虚伪和堕落,教育的作用是消极有害的,因为教育干扰了人类那原始完善的\大朴\之心,戕害了人的本性,产生了荣利之心,使一帮贪生求安之士,趋名若鹜,好逸恶劳,以明经代稼穑。 他主张全盘否定名教,这样,社会才会安定太平,风俗才会美好古朴,3 / 6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师大版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教案教学笔记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课程教案设计首页上课时间:年月日上课地点:本次课标题: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知识点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1、魏晋南北朝的学校教育制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qoco89rkm0zn011oo6h6et871df1c0194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