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12
(1)父母的陪伴教育有利于幼儿认知发展。皮亚杰认为,幼儿在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如果在父母的陪伴下,就能够进行很好的交流和沟通。父母的陪伴可以对幼儿的自我中心进行引导,从而使幼儿形成与他们进行分享、换位思考的良好品质。
(2)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在专制型家庭中培养的孩子,或是变得顺从、缺乏生气,或是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和胆大妄为;在放任型家庭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等不良品质,但放任型亲子关系也可能使孩子发展自主、少依赖性、创造性强等性格特点。
(3)安全的依恋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以及同伴关系的发展。
13
幼小衔接工作主要是使幼儿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避免和减少因两个学习阶段间存在的差异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入小学后的发展及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幼儿园方面的衔接:
(1)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
①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在幼儿园教育中,给幼儿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②培养独立性。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展开,培养幼儿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整理书包等生活习惯。
③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适应能力差的幼儿没有新的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
④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在大班阶段,可以通过开展规则游戏或其他活动,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习、游戏等都是有规则的。同时,幼儿园可在生活制度、作业课纪律等方面有所改变,让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以有利于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
⑤发展动作,增强体质。小学的学习活动较之游戏互动显得枯燥,儿童入学后脑力活动增多,书写任务较多,学习压力增大。因此,儿童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抵抗疾病能力,较强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2)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①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首先,调整每日的作息制度;其次,改变活动环境的布置。
②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首先,开展培养进入小学适应性方面的教育;其次,带领儿童参观小学,开展联谊活动。 ③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家庭方面的衔接工作:
实际上,无论是儿童自理能力的锻炼、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还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信心的培养,都与家长的观点、态度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家长也应该成为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要力量,通过适宜的方式发挥自身的协调、润滑功能。具体来讲,主要是帮助幼儿做好五个方面的准备,即做好入学前的身体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生活习惯准备和学习习惯准备。
14
材料中两个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反映了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同。自我控制反映的是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坚持性和自制力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
(1)开始从受他人的控制发展到自己的控制。3岁左右的幼儿自我控制的水平是非常低的,在遇到外界诱惑时,主要是受成人的控制,而且成人一旦离开,很难自已控制行为,很快就会违反规则。如材料中的幼儿二,当老师刚刚离开的时候忍了一会,之后禁不住诱惑打开盒子偷偷看一眼,违反了老师对他的要求,并且当老师回来的时候,还会“骗”老师说自己没有看过,这是幼儿自控能力较低的表现。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策略控制。控制策略是影响儿童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会使用有效的控制策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学会使用简单的控制策略来进行自我控制。他们可以运用许多分心的策略来避免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如材料中的幼儿一,当老师离开的时候,他一会看墙角,一会看地上,尽量不让自己看前面的盒子,小手也一直放在自己的腿上,这就是幼儿所用的分心策略,来遵守老师所传达的要求,这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发展的表现。
15
(1)图1反映了“夸张法”的表现方式。幼儿在绘画中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图1中,幼儿将引起其注意的“针”和“血”画得非常突出,即运用了“夸张法”的表现方式。
图2反映了“展开式”的表现方式。图2中,幼儿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幅画中表现出来,运用了“展开式”的表现方式。
图3反映了“透明画”的表现方式。幼儿不考虑遮挡关系,犹如视线能穿透任何东西,图3能看到米饭吃进肚子的样子,体现了“透明画”的表现方式。
(2)幼儿的绘画发展,可以分为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及图式期(5岁),处于不同时期幼儿的绘画,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3)评价幼儿绘画时应注意:①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②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③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的感受来引导其提高。如“你画了这么多红颜色,感觉就像过年一样喜庆。”“你扮演的大灰狼声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凶一点就更好了。”等。 16
主题活动名称: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花朵
主题活动总目标:
(1)感知常见花朵的外形特征,了解不同种类花朵的生长特点。 (2)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方式来探究花朵的秘密。 (3)学习花朵的绘画方法,能够为自己喜欢的花朵进行涂色。 (4)大胆表达对花儿的喜爱,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子活动一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花儿的秘密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花朵的名称,了解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瓣数和香味。 (2)学习观察、交流探索常见花朵的特点,在记录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萌发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热爱大自然。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若干数量的迎春花、桃花、玉兰花、蝴蝶花及图片。 经验准备:对常见花朵有简单的认识。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认识常见花儿,感受花儿的美丽。 让幼儿看看各种美丽的花,说说它们的名字。
①迎春花:黄色的,花朵像喇叭,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朵,它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所以人们叫它“迎春花”。
②桃花:粉红色,先开花再长叶,有花蕾、有花瓣。
③玉兰花:白色的,先开花再长叶,花朵很大,它是上海市的市花。 ④蝴蝶花:颜色很漂亮,花瓣像蝴蝶的翅膀,所以人们叫它“蝴蝶花”。 (2)请幼儿交流讨论,幼儿动手操作,探索花儿的秘密。
①教师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向幼儿分发提前准备好的花朵和记录表格,向幼儿提出要求,即观察每一朵花有几瓣花瓣,哪种花朵有香味、哪一种没有。 ②幼儿合作观察花朵,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③幼儿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3)教师和幼儿玩“花儿找家”游戏,请幼儿帮助每一种花儿找到自己的家。 活动延伸:
将幼儿带到美工区,尝试制作花朵的标本。 ?子活动二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我的花朵很漂亮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喜欢花朵的外形特点,知道调色的简单方法。 (2)能够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花朵,并完整地调色和涂色。 (3)体验参与绘画活动的乐趣,萌发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足够数量的绘画纸张、水彩、调色板。 经验准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花。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做《美丽的花》手指谣,引出本次绘画主题——最爱的花。 (2)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我最喜爱的花朵,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①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幼儿,让幼儿大胆表达出自己喜欢的花朵。 ②请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花朵的外形特点及颜色。 (3)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幼儿动手作画。
①教师教给幼儿简单的调色方法以及水彩的使用方法,并告诉幼儿绘画材料的注意事项。 ②幼儿自己作画并调色,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展示作品,教师评价。
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绘画想法,并对幼儿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 活动延伸:
将幼儿带到主题墙的展示区,帮助幼儿一起把自己的画装饰在主题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