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灯下漫笔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

A. 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B.帝国主义 C. 资本主义 D.中国的奴隶制度

2. 《 灯下漫笔》一文向青年阐明的最重要的道理是( ) A. 读书 B.改造国民性 C. 写作 D.创造新时代 3.《灯下漫笔》中所说的“第三样时代”是指( ) A.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C. 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 D.社会主义新时代 4. 《灯下漫笔》是一篇( )

A. 散文 B.文艺性论文 C. 小说 D.报告文学作品. 5. 在《灯下漫笔》一文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

A. 崇奉国粹 B.赞颂固有精神文明 C. 热心复古 D.创造第三样时代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例句中,采用反语修辞法的有( ) A.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

B. 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 C. “复古家”尽可不必悲观的。太平的景象还在:常有兵燹,常有水旱 D. 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于是便“万姓胪欢”了

E. 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 2.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是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

A. 比喻 B.借代 C. 设问 D.反语 E. 比拟

3.为走 “科学救国”之路,曾往日本学医,后又出于救国救民之心,弃医从文的作家有()

A. 郭沫若 B.茅盾 C. 鲁迅 D.郁达夫 E. 巴金 4.下列作品属鲁迅所写的小说有()

A.《狂人日记》 B.《灯下漫笔》 C.《祝福》 D.《伤逝》 E.《纪念刘和珍君》 三、简答题

1. 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2.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对复古主义者赞美的“固有精神文明”和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

3. 掌握本文所用的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四、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1.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1) 本片段揭示了旧时中国人怎样的落后心态? (2) 在本片段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 从本片段出发,如何去理解作者揭示这种落后心态的用心?

2.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 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目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1) “先儒”之所谓 “一治一乱”,在鲁迅看来不过是怎样的两个时代? (2) 在鲁迅看来,中国历史是怎样一种“循环”。

(3) 鲁迅的历史观与先儒们的历史观在根本出发点上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3.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劳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俄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事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1) 这段话分几个层次?哪个层次是论点? (2) 这段话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 鲁迅认为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4) 这段议论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B 5.D 二、 多项选择题

1.BCD 2.ACD 3.AC 4.ACD 三、简答题

1. 第一部分是从生活中的一点小事引申出一个中心论点,即中国民众的思想弱点是容易苟安,满足现状。然后从民族心理角度来剖析历史,揭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治一乱”的历史,实际上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循环,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如何运用巧妙的统治术,即先“将人不当人”,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的格......”要人们心悦诚服地按受其统治。作者指出正是封建专制的愚民统治造成了民众奴性十足的民族心

理,而这种心理也使得民众长期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于是作者号召青年不要上复古主义者的当,要向前看,去开创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第二部分是从民族文化角度揭露中国黑暗落后的现状,探求中国长期积弱挨打的根源,剖析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本部分的中心论点是剖析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这里所论及的中国文明并不泛指中国的一切文明,而是专指封建主义及等级制度、保古守旧、苟活偷安的思想意识及生活遗风。通过剖析中国 “固有文明”的实质,文章揭示了旧中国、旧文明的本质,从而抨击了帝国主义者称赞中国“固有文明”的险恶用心,--即让中国人永远处于奴隶地位,充分“办酒席的材料”,进而号召青年“要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才能创造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本文两部分是并列结构,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开创新时代的思想。 第一部分是剖析历史,揭示问题的根源,第二部分是对现状的揭露和批判。第一部分剖析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让人们认清现状、明确其选择,而第二部分对现状的揭露也是更清楚地理解历史。前一部分是采用古今对比,后一部分是中外对照,两部分在结尾处都提出了创建“第三样时代”的号召,突出本文的主旨。

2. 鲁迅在《灯下漫笔》一文的第二部分中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复古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赞美的“固有精神文明”和当时军阀统治现实进行了剖析。他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揭示中国的“固有文明”实为用中国人的“子女玉帛所做的奉献于征服者的大宴“,指出了帝国主义者在中国所享有的权利和特权是统治阶级奉行媚外安内的政策所致的,是建立在中国百姓的痛苦之上的。其次作者指出至今封建军阀统治仍不断安排这“人肉筵席”,并且对内采取严酷的封建等级制度,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反动与黑暗。 复古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赞美这种“固有精神文明”,其险恶用心是阻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青年人须认清现实,不能延续这种现状,而要改变它,创建新的时代。

3.在本文中,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手法增强作品议论的气势和讽刺性。如作者把中国几千年的“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比做是给洋人享

用的“人肉筵席”,对中国固有文明的讽刺十分尖锐。此外作者还运用排比结合反语来说理议事,如“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席,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了....”这些排比、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一是批判封建军阀势力统治的黑暗、不合理的现实,二是反讽复古主义者和封建统治者继续奉行媚外安内政策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度。 四、阅读下列各段, 回答问题 1.(1)容易苟安满足的奴性心态。

(2)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做“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的现实处境。 (3)鲁迅在文中揭露和批判了中国人的落后心态,即奴性,但他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批判是属于启蒙的需要,激发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2.(1)所谓“乱”世,实质上就是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所谓“治”世,实质上就是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2)所谓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只不过是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这样-个“循环”;在这期间,人民大众始终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

(3)“先儒”们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观察历史,故而有“中兴”、“发达”、“治乱”之说;鲁迅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所以他能透过“治乱”的表层,揭示人民大众始终做奴隶的本质。

3.(1) 分两层:第一层到“每斤八文的孩子”,后面是第二层。第二层是论点,简单地说,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就是“吃人”。

(2)当时中国社会现实仍然是:贫富悬殊,阶级尖锐对立,仍然是“人吃人”社会。

(3)其实质是:“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实质就是“人吃人”。 (4)排比、比喻。

灯下漫笔

[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B.帝国主义C.资本主义D.中国的奴隶制度2.《灯下漫笔》一文向青年阐明的最重要的道理是()A.读书B.改造国民性C.写作D.创造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qlow796ox8mqar1rxd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