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一、 引言
有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行业中,例如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这类助人的职业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倦怠。教师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社会责任大,教师本人及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期望值很高,这就往往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处理工作中的许多压力,从而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
另外,那些压力过低、缺乏挑战性的工作,由于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无法获取成就感,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 职业倦怠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职业倦怠,虽然各家表述略有差异,但是中外研究者基本形成了统一的看法,这里引用Maslach和Jackson对工作倦怠的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
(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症状”。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是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降低是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的下降。
三、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 (一) 情绪耗竭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常体验到一种长期的情绪耗竭,如经常的疲劳感,易怒,失落。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对诸如早晨必须起床上班或上课表现出恐惧或沮丧。有时还会感到无聊,空虚,对生活冷漠悲观。这种长期的情绪耗竭也使教师不能耐心对待学生,甚至对学生表现出消极、讥讽的态度。情感耗竭是工作倦怠的核心因素,耗竭对于心理健康有着最强的预测作用,并且对离职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二) 成就感降低
职业倦怠的教师明显感受到个人成就感降低。如,消极地评价自己,怀疑自己所做工作的贡献及其价值。这是出现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标志,对自尊和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教师的职责本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的个人价值感往往通过他们的社会价值体现出来,但当教师们感觉无法再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大变化,加之教师职业的金钱、社会认可等回报也没有达到教师本身的心理预期时,很多教师就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 (三) 工作积极性缺失
那些经历着职业倦怠的教师通常在个人生活质量方面也都限于较低的水平,他们对于教学已经没有了新手教师的热情,很少投入精力去努力提高。相反,可能会花大量时间去寻找新的职
业。
(四) 身心亚健康
处在职业倦怠期的教师身心健康往往处在灰色区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倦怠首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生理问题,如头痛、关节疾病、高血压、肌肉酸痛和慢性疲劳等。其次,倦怠还有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之类的心理问题。职业倦怠的人,可能出现的生理表现有心率、呼吸和排汗的增加,心理和行为表现有易怒、脾气暴躁、失眠、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等。亚健康状态和职业倦怠之间又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四、 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 (一) 角色冲突
教师工作过程上产生的角色冲突使很多教师感到压力、紧张乃至倦怠。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有?r教师还必须同时扮演两种截然相反的角色,如既要树立教师权威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如果教师不能妥善调和这种不和谐,压力就会随之产生。 (二) 工作负荷过重
从工作的投入来看,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偏低,久而久之老师就会对教育工作失去兴趣和动力甚至产生离职想法。例如在美国,26%的教师计划在未来5年内放弃教师这一职业,新任教师在5年任期内的退出率为40%~50%。 从工作的内容上看,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重复性很强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