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乐记》把艺术生产的流程表述为( ) A.物→心→乐 B.心→物→乐 C.物→乐→心 D.乐→心→物
2.审美的实现需要四个层面协同合作,第一个层面是( ) A.客观对象层 B.主体心理层 C.历史文化层 D.心理时空层 3.严格说来,文学作品是指( ) A.文学文本 B.文学语言组织 C.文学形象系统 D.经读者解读的文学文本 4.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 ) A.情感体验 B.声音节奏 C.语词形式 D.逻辑结构 5.意大利诗人但丁认为诗有四种意义,它们是( ) A.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 B.语音、修辞、语法、逻辑
C.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言内之意、言外之意 D.审美意义、认识意义、教育意义、伦理意义 6.清末诗人黄遵宪提出的主张是( ) A.“小说界革命” B.“不讲对仗” C.“平民文学” D.“我手写我口”
7.高尔基认为,在诗篇和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因素是( ) A.人物 B.情节 C.性格 D.形象
8.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 ) A.概略 B.场景 C.减缓 D.省略 9.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是( ) A.圆型人物 B.典型人物 C.表意人物 D.性格人物 10.托尔期泰认为,艺术抒发情感是( ) A.表现情感 B.宣泄情感 C.传达情感 D.投射情感 11.以读者为中心的批评方法是指( )
1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A.女权主义批评 B.结构主义批评 C.精神分析批评 D.接受美学批评 12.“我恐惧又希望,我燃烧又冰凉”,这种两面上自相矛盾的语句,一般称之为( ) A.意象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13.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古代诗歌“开山的纲领”的是( ) A.“感物”说 B.“养气”说 C.“诗言志” D.“诗缘情” 14.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 ) A.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B.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C.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D.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 15.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 ) A.文学积累 B.文学创作 C.文学鉴赏 D.文学批评
16.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 ) A.艺术直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7.口头传播是文学传播发展的(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18.艺术真实性包括( ) A.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与细节真实 B.现实真实、历史真实与情感真实 C.历史真实、情感真实与细节真实 D.生活真实、情感真实与历史真实
19.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 A.经验主义 B.理性主义 C.唯物主义 D.实证主义 20.自学提倡“三一律”的文学思潮是( ) A.现实主义 B.自然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与历史文化相比较,文学更重视的方面有( ) A.理智 B.情感 C.虚构 D.诗意 E.事实
22.汪曾祺说“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有( ) A.内容决定语言 B.语言与内容相互渗透 C.语言与内容同样重要 D.语言与内容不可分离
2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E.语言是独立于内容的表达工具
23.清代刘熙载将意境分为( ) A.云雷奋发 B.花鸟缠绵 C.雪月空明 D.大漠孤烟 E.弦泉幽咽
24.有关风格的理论,主要有( ) A.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B.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C.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D.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E.风格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盛行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共同趋向 25.有关文学创作的代表性理论包括( ) A.感物说 B.养气说 C.巫术说 D.镜子说 E.劳动说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26、27每小题3分,28小题4分,共10分) 26.虚境与实境
27.显在叙述者与隐在叙述者 28.创作动机与创作冲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简要说明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30.简析文学文本的三个层面。 31.简述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32.简析叙述视角的几种情形及其作用。 33.简析抒情的基本策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 34.分析下列作品的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针对作品实际,不必面面俱到)。(15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5.举例阐明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心灵共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10分) 36.为什么说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10分)
3
10月全国文学概论(一)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