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详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 《社会工作实务》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0,分数:60.00)

1.社会工作者小王接待了由邻居陪同前来求助的李奶奶,李奶奶说自己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前几天因脑梗住院治疗。她每天要去医院送饭,昨天在回家途中扭伤脚踝,行走困难。经过沟通,小王与李奶奶定了需要小王协助解决的具体困难,小王所做的是社会工作者通用过程中______阶段的工作。

(分数:1.00) A.接案 √ B.签订协议 C.预估 D.制订方案

[解析]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的服务对象通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议的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

2.刘先生失业后,一家人依靠“低保金”生活,为鼓励刘先生一家,社会工作者小候做了下列工作,与刘先生和刘太太进行了面谈,询问他们失业后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对目前生活处境的感受,了解刘先生和刘太太的教育背景,专长和再就业经历,向居委会和刘先生的邻居了解其与邻里的关系。这些是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______阶段应完成的任务。 (分数:1.00) A.结案 B.预估 √ C.计划 D.介入

[解析] 预估的主要任务是: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1)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2)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与其生活有关的重要系统的资料;(3)问题发生与持续的时间;(4)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等。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题干中社会工作者小侯了解刘先生与刘太太的生活情况属于识别服务对象所处的生活环境;倾听他们对目前生活处境的感受属于识别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了解刘先生和刘太太的教育背景、专长和再就业经历属于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向居委会和刘先生的邻居了解其与邻里的关系属于了解服务对象与生活相关的重要系统的资料。故选B。

3.小李来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向社会工作者咨询,说自己最近谈了女朋友,很满意,但女朋友嫌他生活散漫,没有上进心,闲暇时间不是和朋友打牌,就是喝酒。有时还上班迟到,提出要和他分手。小李很珍惜这段感情,表示自己很想改,但又不知道怎么改,因而很苦恼。为了增强小李解决问题的动

机和意愿,社会工作者适宜的提问是______ (分数:1.00)

A.“你的担心到底是什么?” B.“你对改变做好准备了吗?” √ C.“你觉得自己的问题是什么?” D.“你打算做些什么来改变目前的状况?”

4.李奶奶与儿媳因为孙子的教育问题经常争吵,婆媳关系紧张,李奶奶对此很苦恼,希望得到社会工作者小王的帮助。为了了解李奶奶的问题和需要,帮助李奶奶识别和善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小王应做的是______ (分数:1.00)

A.了解李奶奶的背景资料 √ B.明确李奶奶的问题所在 C.了解李奶奶曾经得到的帮助 D.分析李奶奶问题的成因

[解析] 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是指社会工作者要注意,预估不仅要集中在服务对象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服务对象系统内外的资源,并运用这些资源去帮助他们。识别环节中的积极因素即是运用专业知识去思考、辨认情境中需要改变及可以成为改变资源的部分,是将着眼点放到服务对象的能力和优势上。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包括:(1)个人资料。(2)身体情况。(3)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如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包括智力水平、认知能力、个性特点、自我概念、情感及行为方式等。(4)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服务对象的人际关系状况,与朋友和同事的关系;服务对象成长的背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人之间的关系形态,父母的影响以及邻里关系等。故选A。

5.社会工作者小王完成了小秦的个案服务并顺利结案,计划接下来的3个月内定期对小秦进行电话回访,小王的上述工作安排属于______ (分数:1.00) A.跟进服务 √ B.成效评估 C.情绪安抚 D.服务咨询

[解析] 结案后要进行跟进服务。跟进服务的实施方法:①电话跟进。②个别会面。③集体会面。④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6.社会工作者为了倡导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开展了系列服务。下列说法中,通过改善社区环境布局倡导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开展儿童友好社区讲座 B.设立紧急维护场所 √ C.举办社区亲子趣味运动会 D.组织“我爱社区”演讲比赛

[解析]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内容不仅包括友好的社区环境布局,也包括社区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①完善社区基本建设;②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③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④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A、C、D均属于社区文化建设。

7.“类家庭”是儿童福利机构采用的儿童照顾模式之一,这一照顾模式的核心目标是______ (分数:1.00)

A.培养儿童人际互动技能

B.为儿童创造一种家庭生活环境 √ C.培养儿童做家务的技能 D.为机构工作人员减轻照料压力

[解析] 机构养育或集体养育服务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为院内适合集体养育的儿童提供集体养育的安置服务。社会工作者需要为机构集体养育的儿童尽可能创造一种家庭的氛围。故选B。

8.小王是外来务工人员,丈夫因工伤死亡,独自带着女儿在城市打工,邻居向社会工作者小张反应,小王自丈夫去世后,精神状态一直不好,说女儿是“丧门星”,时常把女儿打的遍体鳞伤。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小张首先要做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孩子安全 √ B.寻找合适成年人,协助照料孩子 C.联系小王的家人,为小王提供帮助 D.组织失去志愿者,为小王提供帮助

[解析] 在服务过程中,包括制订和落实服务计划,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需要考虑的。 9.小张夫妇结婚多年未育,向儿童福利院提出收养儿童的申请,为审核其资格,社会工作者小郑需要对小张夫妇进行家庭评估。评估时,小郑需要完成的核心任务是了解小张夫妇______ (分数:1.00)

A.家庭育儿能力和条件 √ B.是否知晓收养儿童的手续 C.希望收养多大年龄的儿童 D.是否知晓收养家庭的权利

[解析] 对潜在收养家庭开展家庭调查评估,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实地走访和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对潜在收养家庭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互动,尤其是家庭育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其是否适合收养福利机构儿童以及适合收养怎样的儿童。故选A。

10.单亲妈妈小芳向社会工作者小李诉说,10岁的儿子小明常因打网络游戏,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好。小芳工作单位离家较远,没有足够时间照顾儿子,小李邀请小芳参加社区“四点半课堂”,并联系退休党员王阿姨与小芳家结对,在小芳下班前替她照顾儿子,同时,小李还介绍小芳加入“助苗成长微信群”,向心理专家学习亲子沟通的方法,以提高其亲职能力。小李为小芳家提供的上述服务属于______儿童福利服务。 (分数:1.00) A.治疗性 B.补充性 √ C.替代性

D.保护性

[解析] 补充类服务的对象是父母亲职能力不足的儿童及其家庭,内容主要包括为经济困难家庭连接资源,为儿童提供经济补助;为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父母提供托育服务;为新生儿及其父母提供健康育儿资讯和技能培训服务。这类服务的目的是通过弥补父母亲职能力的不足,改善父母的亲职状况,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

11.社会工作者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协助社区青少年辨识和察觉自我状态,以改进其表达方式,其中一节的活动内容是:在地上画出分别标有P、A、C的三个圆圈,每两名小组成员为一组,就某一有争议的社会话题进行讨论,当他们使用情绪化、孩子气的语言,或有委屈抱怨等行为时,就跳入C圈;当他们的语气变得成熟理性、情绪稳定时,就再跳入A圈;当他们的语气带有指使、命令、斥责的性质时,则要跳入P圈。该小组工作的互动设计所依据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 B.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 C.埃里克森的自我理论 D.伯恩的沟通分析理论 √

[解析] 伯恩的沟通分析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出三个独立的自我状态:父母、成人、儿童组合而成一个个体,三者交互作用,会呈现个人的行为表现。

12.几名高三学生打算放弃高考,一起自主创业,他们的父母得知后非常着急,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未来,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们发现孩子不仅不听他们的劝告,还讨厌他们的管束,打算一起离家出走到外地创业,家长们很着急。向社会工作者小林求助,希望小林能劝孩子们放弃自己的想法。为帮助遇到此类问题的家长和孩子,小林可采用______的方法协助父母与孩子进行沟通。 (分数:1.00) A.社会爱护

B.为家长孩子举办创业技能讲座 C.资源整合

D.为家长与孩子开办亲子并行小组 √

[解析] 为调和青少年家庭的亲子关系,亲子并行小组是社会工作者经常运用的服务方法。题干中体现的是亲子关系之间的问题。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

13.小杰,16岁,家住农村,学习成绩优异,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身边的小伙伴也陆续进城打工,感到十分孤单。临近毕业,小杰不知自己该选择继续升学还是进城打工,十分迷茫,心情焦虑。社会工作者计划开展的下列服务中,有助予小杰进行抉择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协助小杰学习压力管理技巧 B.协助小杰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C.协助小杰学习情绪管理方法

D.协助小杰绘制“自画像”,增加自我觉知 √

[解析] 青少年生涯规划的重点包括自我认识,即了解个人的潜能、智力、兴趣、人格特征,并经由适当测试与工作辅导。

14.社会工作者小林拟运用“生涯选择配合论”来帮助青少年进行生涯规划,协助他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个人内在世界与不用职业所需特质之间的关系。小林可设计______为主题的小组活动,实现其工作

目标。 (分数:1.00) A.“我的兴趣” B.“我的能力” C.“我的人格” √ D.“我的需求和价值观”

[解析] 生涯选择配合论是生涯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Wood认为生涯规划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先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包括自己的能力、兴趣、人格和需求与价值观等,也就是要先能掌控自己的内在世界之后,才开始探索外在的工作世界、了解职业所需的能力、职业的分类与内容、职业所需的特质及各类职业的报酬率等。其中:自己的能力与了解职业所需的能力配合;兴趣与职业的分类与内容配合;人格与职业所需的特质配合;人格和需求与价值观与各类职业的报酬率配合。

15.张老伯经常对儿子说:“我过得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张老伯的话语隐喻的是老年人的______优于年轻人。 (分数:1.00) A.液态智力 B.结晶智力 √ C.长期记忆 D.短期记忆

[解析] 智力分为结晶智力和液态智力,结晶智力是人们知识和经验的结晶产物,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而成的智力。液态智力是指空间关系和形象思维在视觉、听觉及感知基础上形成的智力。它受制于各种感觉、运动等系统功能的影响。实际上,老年人的结晶智力比年轻人还要多,是日常学习和生活积累的结果。

16.张大爷丧偶多年,几年前因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张大爷的女儿长期独自照顾他,近来感到力不从心。社会工作得知后,拟从“家庭思维”的视角出发,为该家庭提供服务,其适宜的做法是______ (分数:1.00)

A.组织社区志愿者定期采访张大爷 B.邀请张大爷女儿参加照顾者支持小组 √ C.联系专业康复人员定期上门提供服务 D.动员张大爷入住养老机构,让女儿去探访

[解析] “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年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的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他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基本来源。照顾老年人的工作会面临许多压力,如照顾关系缺乏互惠性、与社会隔离、照顾工作繁重等。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办照顾者支持小组,以维系照顾者,给他们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具体的建议,让照顾事宜效率更高,更有收获。故选B。 17.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小丁第一次独立做老年人小组工作,心里没底,向督导者张老师请教。张老师给了小丁一些建议。下列建议中,正确的是______ (分数:1.00)

A.根据老年人的节奏调整小组进度 √ B.老人参加小组一定要征得家人同意 C.为每位老人配备一名志愿者,以确保其安全

D.确保老年人在小组内能够任意表达对其他组员的看法

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详解

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实务》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0,分数:60.00)1.社会工作者小王接待了由邻居陪同前来求助的李奶奶,李奶奶说自己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前几天因脑梗住院治疗。她每天要去医院送饭,昨天在回家途中扭伤脚踝,行走困难。经过沟通,小王与李奶奶定了需要小王协助解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qgv01wy7h99g5n13tny9pg7z7hdod00te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