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3x2﹣7x+5=0没有实数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牢记“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
3.已知点A(2,﹣3)在双曲线y=上,则下列哪个点也在此双曲线上( )
??
A.(2,3) B.(1,6) C.(﹣1,6) D.(﹣2,﹣3) 【分析】只需把所给点的横纵坐标相乘,结果是﹣6的,就在此函数图象上. 【解答】解:解:∵点M(﹣2,3)在双曲线y=上,
??
∴k=xy=(﹣2)×3=﹣6,
∴只需把各点横纵坐标相乘,结果为﹣6的点在函数图象上.
??
A、因为3×(2)=6≠k,所以该点不在双曲线y=上.故A选项错误;
??
??
B、因为( )×( )=6≠k,所以该点不在双曲线y=上.故B选项错误;
??
??
C、因为﹣1×6=﹣6=k,所以该点在双曲线y=上.故C选项正确;
??
??
D、因为﹣3×(﹣2)=6≠k,所以该点不在双曲线y=上.故D选项错误.
??
故选:C.
??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所有在反比例函数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积应等于比例系数.
4.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有n个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有18个黄球,每次摸球前先将盒子里的球摇匀,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盒子,通过大量重复摸球实验后发现,摸到黄球的频率稳定在30%,那么估计盒子中小球的个数n为( ) A.40
B.48
C.56
D.60
【分析】根据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得到摸到黄球的概率为30%,然后根据概率公式计算n的值.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18??
=30%,解得n=60,
所以这个不透明的盒子里大约有60个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的小球. 故选:D.
第11页(共31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大量重复实验时,事件发生的频率在某个固定位置左右摆动,并且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根据这个频率稳定性定理,可以用频率的集中趋势来估计概率,这个固定的近似值就是这个事件的概率.当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个数很多,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一般通过统计频率来估计概率. 5.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 A.a= 2,b=3,c=2,d= 3 C.a=2,b= 5,c=2 3,d= 15
B.a=4,b=6,c=5,d=10 D.a=2,b=3,c=4,d=1
【分析】根据比例线段的概念,让最小的和最大的相乘,另外两条相乘,看它们的积是否相等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A. 2×3≠2× 3,故本选项错误; B.4×10≠5×6,故本选项错误; C.2× 15= 5×2 3,故本选项正确; D.4×1≠3×2,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比例线段,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和变形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在线段两两相乘的时候,要让最小的和最大的相乘,另外两条相乘,看它们的积是否相等进行判断.
6.已知△ABC∽△DEF,相似比为2,且△ABC的面积为16,则△DEF的面积为( ) A.32
B.8
C.4
D.16
【分析】由△ABC∽△DEF,相似比为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得△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又由△ABC的面积为16,即可求得△DEF的面积.
【解答】解:∵△ABC∽△DEF,相似比为2, ∴△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 ∵△ABC的面积为16,
1
∴△DEF的面积为:16×=4.
4
第12页(共31页)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的性质的应用.
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的常数项为0,则m等于( ) A.1
B.2
C.1或2
D.0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成立的条件及常数项为0列出方程组,求出m的值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知, ???1≠0, 2
???3??+2=0解方程得:m=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这是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在一般形式中ax2叫二次项,bx叫一次项,c是常数项.其中a,b,c分别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8.若点A(﹣6,y1),B(﹣2,y2),C(3,y3)在反比例函数y=数)的图象上,则y1,y2,y3大小关系为( ) A.y1>y2>y3
B.y2>y3>y1
C.y3>y2>y1
D.y3>y1>y2
??2+1??
(a为常
【分析】先判断出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判断. 【解答】解:∵a2≥0, ∴a2+1≥1, ∴反比例函数y=∵﹣6<﹣2, ∴0>y1>y2, ∵3>0, ∴y3>0,
第13页(共31页)
??2+1??
(a为常数)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y3>y1>y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记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在菱形ABCD中,M,N分别在AB,CD上,且AM=CN,MN与AC交于点O,连接BO.若∠DAC=31°,则∠OBC的度数为( )
A.31° B.49° C.59° D.69°
【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以及AM=CN,利用ASA可得△AMO≌△CNO,可得AO=CO,然后可得BO⊥AC,继而可求得∠OBC的度数. 【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 ∴AB∥CD,AB=BC,
∴∠MAO=∠NCO,∠AMO=∠CNO, 在△AMO和△CNO中, ∠??????=∠??????
∵ ????=????,
∠??????=∠??????∴△AMO≌△CNO(ASA), ∴AO=CO, ∵AB=BC, ∴BO⊥AC, ∴∠BOC=90°, ∵∠DAC=31°, ∴∠BCA=∠DAC=31°, ∴∠OBC=90°﹣31°=59°. 故选:C.
第14页(共31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注意掌握菱形对边平行以及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性质.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OA1B1C1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它的对角线OB1为边作正方形OB1B2C2,再以正方形OB1B2C2的对角线OB2为边作正方形OB2B3C3,以此类推…则正方形OB2017B2018C2018的顶点B2018的坐标是( )
A.(21009,0) C.(21008,0)
B.(0,21009) D.(0,21008)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从各个B点到原点的距离变化规律和所在象限的规律入手.
【解答】解:有图形可知,OB1= 2,每一个B点到原点的距离依次是前一个B点到原点的距离的 2倍,同时,各个B点每次旋转45°,则八次旋转一周. ∴顶点B2018到原点的距离为( 2)2018=21009 ∵2018=252×8+2
∴顶点B2018的恰好在y轴正半轴上. 故答案为:(0,21009)
【点评】本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规律探究题,解答时要注意数形结合,同时注意点坐标的象限符号.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一元二次方程2??2=??的解是_________. 【解答】??1=0,??2=2
第15页(共3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