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地 区 类 别 观测路线 间距(km) 观测点 (个) 水点占观测 点比例% 水文 物探(点) 抽水试验 (组) 勘探钻孔数 (个) 1000m 水质分析 (件) 水同位素 样品(件) 复杂地区 简单地区 丘陵地区 中等地区 复杂地区 简单 地区 岩溶地区 中等 地区 复杂 地区 简单 地区 红层地区 中等地区 复杂地区 简单地区 冻土地区 中等地区 复杂地区 3~4 1.2~1.5 65~70 75~85 90~110 6~8 进尺1000~1300m 1.2~1.5 0.9~1.2 40~60 60~85 60~65 60~65 50~60 80~100 4~5 6~8 3~5 平均进尺100m 6~12 平均进尺100m 8~15 平均进尺100m 1.5~2.5 平均进尺200m 2.5~3 平均进尺200m 3~3.5 平均进尺200m 25~30 (勘探浅孔) 35~45 (勘探浅孔) 50~60 (勘探浅孔) 1.5~1.8 1.8~2.0 5~15 10~20 4~6 6~10 25~30 10~12 0.6~0.9 80~120 60~65 100~120 8~10 20~30 10~15 1.2~1.5 0.9~1.2 0.6~0.9 1.2~1.5 40~60 60~90 90~130 20~50 60~65 60~65 60~65 65~75 50~60 80~100 120~150 10~20 3~4 4~5 5~6 5~6 5~10 10~15 15~20 5~10 6~8 8~10 10~15 5~6 0.9~1.2 0.6~0.9 2.0~2.5 1.5~2.0 50~70 80~100 40~45 50~55 65~75 65~75 65~75 65~75 20~30 40~50 40~45 50~60 7~9 10~12 2~3 3~4 12~15 20~30 6~8 8~10 6~8 10~12 3~4 4~6 1.0~1.5 60~65 65~75 65~80 4~6 2.0~3.0 12~15 6~8 注:(1)表中技术定额工作量包括调查工作量与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资料工作量。凡是能够满足本次调查要求的,或能够解决调查任务规定的水文地质问题的已有资料,均可纳入技术定额工作量。

(2)西北内陆盆地一般只有1:200000水文地质普查的基础,因此在钻孔部署有限的情况下,增大物探勘查力度,选用分辨率高的物探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工作,物探工作量比华北和东北地区大。 (3)天然水点分布较少地区,应部分进行人工揭露。

(4)具有水量资料或进行简易抽水的机、民井,一般应占机、民井的20~30%。 (5)岩土样、同位素样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6)已进行过1:5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作的地区,观测路线和观测点工作量可减少20~40%。应用遥感解译,观测点数量可根据解译效果减少10~15%。

(7)红层地区的工作定额参考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红层地区浅层地下水勘查评价技术要求(1:50000)》。

(8)岩溶地区的工作定额参考《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

8

5.4.7 按图幅开展的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周期一般以1~1.5年为宜。

5.4.8 调查工作阶段一般划分为六个阶段:

(1)准备阶段: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野外踏勘,了解区内地质、水文地质背景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主要调查内容和重点问题。

(2)设计编制阶段:编写总体设计和年度工作方案,设计评审、审批。

(3)调查实施阶段:按照批准的设计书开展各项调查工作。 (4)综合研究与成果编制阶段。 (5)成果评审、审查阶段。

(6)成果复制、资料归档阶段。

6 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

6.1 设计书编制原则

6.1.1 设计书编制应遵循接受任务,收集有关资料,现场踏勘、设计论证、组织编写的程序进行。设计方案要合理使用工作量,力求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好的成果,达到工作布置合理、技术方法先进、经费预算正确、组织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有效可行。

6.1.2 设计书必须做到目标任务明确,依据充分,部署合理,内容全面,方法得当,技术要求具体,组织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有力,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附图、附表清晰齐全,经费预算合理。

6.1.3 跨年度项目应编制总体设计书和年度工作方案。设计书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实施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书及时进行补充修改和调整,但必须报原审批单位批准。专题研究和专项工作,必须单独编制单项工作设计书,作为总体设计书或年度工作方案的附件。 6.1.4 设计书编写的主要依据

(1)项目任务书;

(2)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以往研究程度; (3)有关技术标准和经费预算标准; (4)主要技术工作定额参照表3确定。

6.2 设计书内容要求

6.2.1 设计书文字参考大纲

前 言

任务来源,项目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工作起止时间等;工作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及其调查研究程度;存在的主要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本次工作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

(一)自然地理:包括地理位置、坐标范围、工作区面积(附工作区交通位置图),涉及的行政区划、流域、图幅及编号,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

(二)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需求: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工作区交通条件、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及其对水资源的需求。

第二章 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一)地质概况: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等。

(二)水文地质概况:包括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与历史变化规律,地下水化学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动态变化,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等。初步勾画出的地下水系统结构模型和水动力场模型。

第三章 工作部署

9

工作部署原则、工作重点、技术路线、调查内容与要求、工作计划、时间安排、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四章 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简要叙述采用的工作方法、精度要求以及侧重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对资料收集与二次开发、水文地质测绘、遥感解译、水文地质钻探、物探、野外试验、水土岩样采集与测试、环境同位素、动态监测、地下水资源计算评价与环境地质问题评价、数据库建设以及综合研究、成果编制等各项工作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第五章 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及有关要求编写。 第六章 组织管理和保证措施

包括项目组人员组成、分工及管理协调体系(或组织机构),技术装备,工期组织与质量保证措施,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等。

第七章 预期成果

包括文字报告(包括专题报告)、图件、数据库、附件、附表等,阶段性总结等。 6.2.2 设计书附图、附件

(1)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图

(2)水文地质略图(附剖面图) (3)工作部署图

(4)典型水文地质勘探孔设计图

(5)附件(包括单项工作设计书,如遥感调查、物探、钻探、数值模拟等)

6.3 设计书审批

设计书审查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审查,也可委托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审查。通过审查的设计书,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批准后组织实施。

7 图幅调查

7.1 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

7.1.1 调查工作按地下水系统部署,按1:50000标准图幅进行调查,并提交分幅调查成果 7.1.2 气象、水文调查 7.1.2.1 气象

收集调查区及周边地区气象站的长系列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冻结深度及暴雨等气象资料。

7.1.2.2 水文

调查河流、水库、湖泊等地表水体的分布;收集主要河流的流域面积、径流量、流量、水位、水质、水温含砂量及动态变化资料;调查水库、湖泊的容量、水质;调查地表水与地下水(含暗河、泉等)的补排关系;调查水利工程类型、分布、规模、用途和利用情况;现状水利工程和地表水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 7.1.3 基础地质调查

7.1.3.1 地形地貌调查

调查地貌成因类型、形态、分布、物质组成、成因与时代以及地貌单元间的接触关系。调查研究地形地貌与地下水形成、埋藏、富集、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

7.1.3.2 地层岩相调查

(1)地层层序、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岩相、产状、厚度和分布及接触关系。

10

(2)前第四系地层: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类宜划分至统或亚统(组);变质岩划分至界或群,含水岩组应划分至组或段;岩浆岩宜按岩类结合构造运动期划分;沉积岩和变质岩应调查地层层序、时代、岩性、颜色、粒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孔隙和裂隙性质、风化特征、地层厚度、地层接触关系和沉积岩的岩相古地理研究的环境标志(如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原生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等),确定岩相类型和分布规律,分析沉积相与地下水及其水质形成的关系。 (3)第四系地层:应在成因类型基础上划分至统或组。调查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的地层层序、成因、时代、岩性、颜色、粒度、主要矿物组分、地层厚度、胶结程度等;调查第四系与第三系的分界面,研究主要含水层的形成时代及新生代的沉积韵律,研究冲洪积层、湖积层、海相沉积层、泥炭以及冰积层的分布特征,确定沉积物的成因和沉积环境;调查下伏基岩的埋深、基岩面起伏形态、地层时代、岩性等。 7.1.3.3 地质构造调查

(1)调查地质构造类型、性质、产状、规模、分布、形成时代、活动性及其水文地质意义。在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工作区大地构造单元部位、区域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特征。

(2)调查褶皱构造的类型、形态、规模,组成的地层岩性和产状,次级构造类型、特征和分布,储水构造类型、规模和分布。

(3)调查断裂的类型、力学性质、级别、序次和活动性,影响的地层,断层构造岩分带及断层的水理性质。

(4)调查构造裂隙的类型、力学性质、发育程度、分布规律,裂隙率、裂隙充填情况,构造裂隙与地下水储存、运移的关系。 7.4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1.4.1 含水层空间结构调查

(1)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分布规律,包括含水层岩性、厚度、产状、层次、分布范围、埋藏深度、水位、涌水量、水化学成分以及水文地质参数,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

(2)隔水层埋深、厚度、岩性和分布范围。

(3)包气带的厚度、岩性、孔隙特征、含水率及地表植被状况。 (4)机井、民井的深度、结构、地层剖面、开采层位,水位、水量、水温、水质及其动态变化;选择有代表性的机井进行分层抽水试验,确定各含水层组单井涌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 7.1.4.2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调查

(1)调查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方式或途径、补给区分布范围;调查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排关系和补给、排泄量;调查地下水人工补给区的分布,补给方式和补给层位,补给水源类型、水质、水量,补给历史。

(2)调查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径流分带规律和流向;调查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变化,分析地下水流场变化的原因,统测枯水期地下水位(头),绘制地下水等水位(压)线和埋藏深度图;调查不同含水层之间、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3)调查地下水的排泄形式、排泄途径和排泄区(带)分布,重点调查机民井的开采量、矿坑排水量和泉、地下暗河、坎儿井等的排泄量。

(4)调查泉的类型、位置、出露条件、含水层、补给来源,泉的流量、水温、水质。对于大泉(岩溶泉、溢出带泉群等)应调查泉域范围或主要补给区。

(5)选择有代表性钻孔、机民井和泉,对主要含水层组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

7.1.4.3 地下水系统边界条件调查

在1∶50000图幅内若涉及地下水系统边界,要调查确定系统边界类型、性质与位置,边界内部与外部含水层结构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差异,调查研究人类活动对边界条件的影响。

7.1.4.4 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调查

11

调查研究近20年来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化学条件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

7.1.4.5 地下水人工调蓄调查

(1)调查宜建地下水人工调蓄工程的有利地段,调查研究调蓄水库的建库条件,估测调节库容量。

(2)调查已建地下水人工调蓄工程的补给区,补给方式和层位,补给水源类型、水质、水量,补给历史,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水量动态及存在的问题。 7.1.5 地下水开发利用调查

(1)调查开采井的位置、深度、成井结构、数量、密度、出水量。

(2)调查统计地下水年开采总量和各含水层(组)的开采量。

(3)调查统计地下水利用状况(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量)。 (4)调查地下水开采历史,地下水开采量、水位、水质、水温的动态变化。

(5)调查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类型与效率,调查地下暗河、坎儿井等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开发利用的水量及变化。

(6)调查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表水开发利用历史和现状。 7.1.6 与地下水开发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7.1.6.1 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调查 7.1.6.2 地下水污染调查

调查地下水污染源类型与分布,有害组分与数量,地下水污染程度、范围、深度、方式与途径、危害程度等,预测发展趋势。耕作区要注意调查化肥、农药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城市附近要注意调查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矿区附近要注意矿坑水对地下水的污染;油田地区要注意油井开采对地下水的污染。 7.1.6.3 海(咸)水入侵调查

调查咸水体分布范围、咸水与淡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分界面的位置及其变化规律;调查海(咸)水入侵的原因、途径、方式、范围、速率、危害程度等,预测发展趋势及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7.1.6.4 生态环境恶化调查

调查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含水层被疏干等水事活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绿洲与湿地退化、植被死亡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范围、影响与危害程度,预测发展趋势。 7.1.6.5 地方病调查

调查地方病类型、分布、患病程度、地方病与地下水环境的关系、防病改水情况等。 7.1.6.6 盐渍化、沼泽化、冷浸田调查

调查土地盐渍化、沼泽化、冷浸田的分布范围、演化历史、影响程度,分析其形成条件与地下水的关系,预测发展趋势。

7.1.6.7 地面沉降调查

调查地面沉降的分布范围、迹象、中心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危害程度等;调查已采取的地面沉降防治工程技术措施及效果等。

7.1.6.8 地面塌陷调查

调查因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的分布范围、规模、危害程度和形成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发展趋势。 7.1.6.9 地裂缝调查

调查地裂缝的位置、分布、规模、危害程度和产生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7.1.7 特殊类型地下水调查

调查地下热水、矿泉水、卤水、肥水的分布特征、形成机理、开发利用等。

12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地区类别观测路线间距(km)观测点(个)水点占观测点比例%水文物探(点)抽水试验(组)勘探钻孔数(个)1000m水质分析(件)水同位素样品(件)复杂地区简单地区丘陵地区中等地区复杂地区简单地区岩溶地区中等地区复杂地区简单地区红层地区中等地区复杂地区简单地区冻土地区中等地区复杂地区3~41.2~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pxzj5r2ss0daes3z42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