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综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页眉.

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综述

合理密植是实现棉花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途径[1-2],研究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找出个体、群体最佳结合点,对合理调节群体结构,指导棉花生产,提高棉花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棉花合理密植的研究很多,大量研究和实践认为棉花具有较强的密度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其产量和品质基本不受密度的影响[3-5]。但是,现有研究结果也认为,具体情况下仍存在一个棉花产量、品质和效益最大化的适宜密度,而且这个适宜密度因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种植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6-7]。同时,棉花适宜种植密度还受施肥、播种期以及化控等措施的影响[8-11]。另外,棉花产量由铃数、铃重和衣分三要素构成,棉花成铃及发育的好坏对产量有很大影响[12-14]。其中衣分决定于棉花品质的遗传特性,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小,而铃数和铃重则受密度影响较大,不同的种植密度具有不同的棉铃分布[15-17]。同一密度的棉株,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所结棉铃,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也有差异[18-22]。因此,寻找种植密度、铃分布和铃形态之间一个合理的匹配关系,以提高棉花单位产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2008年和2009年同一棉花品种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研究,探索使棉花群体在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成铃的适宜密度,并为优质棉品种培育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页脚.

.页眉.

试验于2008—200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中国农业科院棉花研究所实验农场进行,试验地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供试品种为美棉33B。2008和2009年的播种期分别为4月18日和4月26日,采用直播方式。两年棉花生长季节(4—10月)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1.4℃和21.5℃,降水量分别为486.4mm和610.9mm。试验设计1.5,3.3,5.1,6.9,8.7万株hm-25个密度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2008年小区行长13m,行距0.80m,每小区5行;2009年小区行长16.5m,行距0.80m,每小区12行。田间管理按照棉花大田高产栽培要求进行。

1.2试验测定方法

试验采用定株调查与随机取样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每个小区选取10株挂牌作为棉花株式图调查的测定株,按生育期定株考察棉花现蕾、开花、结铃动态。收获期每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棉株10株,分别按棉株下部内围(1~4果枝上1~2节位)、下部外围(1~4果枝上第3节位及以外的节位)、中部内围(5~8果枝上1~2节位)、中部外围(5~8果枝上第3节位及以外的节位)、上部内围(第9果枝及以上1~2节位)、上部外围(第9果枝及以上第3节位及以外的节位)6部分对棉铃进行分样。以游标卡尺测量从铃基到铃尖的长度为棉铃长度;测量棉铃横径的最大值为棉铃直径;用排水法测定棉铃体积;杀青并烘干至恒量,测定单铃的子重、纤维重和壳重,计算衣分;收获期以实收产量计产,收获后,统计单株果节总数。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密度间产量构成及棉铃发育状况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

页脚.

.页眉.

2结果与分析

2.1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2008年最低密度处理的皮棉产量显著低于其它密度的结果,而其它密度间差异不显著;2009年的变化趋势与2008年类似,低密度的皮棉产量显著低于其它密度处理。2008和2009年最低密度的实际皮棉产量显著低于其它密度,而其它各密度间的变化趋势与理论产量不同,2008年和2009年的最高产量分别出现在密度3.3株m-2和6.9株m-2的试验中。2008和2009年低密度的单株铃数显著高于中、高密度处理。群体铃数在不同密度间差异显著,随密度增大而明显增加。铃重(子棉和铃壳)在两年试验中均是低密度最大、高密度最小。衣分在2008年以密度3.3株m-2为最高,密度1.5株m-2次之,其它密度间差异不显著;2009年衣分在各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并非密度越大单位产量越高,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增产效果将降低,密度过高甚至还有减产作用。可见,合理密植、提高群体铃数和铃重仍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

2.2种植密度对成铃数时空分布的影响

如表2所示,本试验条件下,伏桃、秋桃较伏前桃成铃优势明显。2008年伏桃和秋桃占总成铃数的比例相当,而2009年伏桃占总成铃数的比例高达80%以上,这可能是由于2009年7月15日—8月15日期间外部的光热条件较好,成铃强度较高,8月1

页脚.

.页眉.

5日后由于棉株的承载量有限,因此脱落率增加,成铃数反而不如2008年。不同密度处理间单株伏桃和秋桃表现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而群体铃数在各个形成时期均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由此表明,成铃中以伏桃和秋桃为主,单株伏桃和秋桃以低密度处理大于中、高密度为主,而群体成铃数在各个时期均以高密度占优势。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种植密度的棉花铃数和占总成铃数的比例在不同部位的分布进行比较(表3)。从分析结果来看,单株铃数和群体铃数在各部位的分布情况一致,表现为:中内>下内>下外>上内>中外>上外,下部>中部>上部,内围>外围,且各部位间差异性显著。下部、中部内围具备养分积累的优势,是结铃的主要部位,即越靠近主茎成铃数愈多,棉花营养的供应遵循就近供应原则。不同密度处理间单株成铃数在各个部位总体表现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而不同密度处理间群体成铃数在各个部位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由此表明,棉株下部、中部内围单位面积成铃数较多,中、高密度处理的棉株单位面积成铃数较多。

2.3种植密度对单铃重空间分布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种植密度的棉花单铃重(子棉和铃壳)在不同部位的分布进行比较(表4)。从结果来看,上内>中内>下外>下内>中外,上部>中部>下部,内围>外围,上部内围显著的大于中内、下外和下内,而中部外围显著的小于其它部位,上部、中部和下部差异性显著,而内围和外围的差异性不显著。上部内围单铃重较大主要是因为生长后期上部外围结铃较少,营养物质主要供应给内围的棉铃生长。不同密度处理间单铃重在各个部位的分布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由于稀植处理中株间竞争小,棉株个体发育好。由此可见,主要成铃部位的中部内围和下部的单铃重在整个棉株空间处于中等

页脚.

.页眉.

水平,低密度处理的单铃重高于其它密度。因而,在生产中采取各种农业措施,尽量提高主要成铃部位的单铃重对棉花增产意义重大。

2.4种植密度对成铃率空间分布的影响

分析不同密度处理的成铃率空间分布(表5),从结果来看,中内>下内>下外>上内>中外>上外,下部>中部>上部,内围>外围,中内和下内的成铃率达到50%以上;纵向来看,下部和中部的成铃率在30%以上,远大于上部,内围和外围的差异性极显著,内围平均达到40%。也就是说,在成铃数最高的中内和下部,成铃率也达到最高。不同密度处理间成铃率在上部外围差异性不显著,在其它部位表现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

2.5种植密度对铃形态空间分布的影响

棉铃发育过程包括棉铃体积的增大和内部物质的充实。棉铃体积的增加主要表现为棉铃长度的增加和棉铃直径的增大,棉铃内部物质的充实主要体现为棉铃重量的不断增加。因此,研究棉铃的形态特征对于提高铃重,促进产量增加意义重大。表6是不同处理的铃形态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从结果来看,铃长表现为:下内>中内>中外>上内>下外,中部>下部>上部,内围>外围;内围和外围差异性不显著,其它各部位间差异性显著。铃直径表现为:中内>中外>上内>下内>下外,中部>上部>下部,内围>外围;各部位间差异性显著。铃体积表现为:中内>下内>中外>上内>下外,中部>上部>下部,内围>外围;各部位间差异性显著。棉株各个部位在不同密度处理间铃长的差异表现为:中内6.9株m-2、1.5株m-2密度的铃长显著大于8.7株m-2和3.3株m-2,而5.1株m-2

页脚.

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综述

.页眉.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综述合理密植是实现棉花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途径[1-2],研究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找出个体、群体最佳结合点,对合理调节群体结构,指导棉花生产,提高棉花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棉花合理密植的研究很多,大量研究和实践认为棉花具有较强的密度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其产量和品质基本不受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puen4uo0r47hq70zb090vngk58yn6010d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