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3章13.1课堂管理考点精讲考点1课堂管理概述1.课堂管理及其功能(1)课堂管理的概念课堂管理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①课堂教学管理,如课堂教学节奏、段落的管理和学生学习的指导与管理等;②课堂纪律管理,如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护,人际交往的引导,群体心理气氛的营造等。(2)课堂管理的功能①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对教学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a.有效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学生注意力的变化规律及思维特点调整学生的注意,巧设疑问,启发诱导。b.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c.形成和谐民主、团结合作的师生关系。d.制定合理的课堂行为规范,养成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e.帮助学生获得解决课堂群体问题的技能。f.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的良好人际关系。②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主要表现在:a.课堂管理有助于产生良好的气氛,从而帮助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b.课堂管理有助于缓和与解决各种冲突,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c.课堂管理制定符合学校规章制度的课堂行为准则和规范,有助予协调课堂教学的步骤,维持课堂纪律;d.课堂管理有助于调节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过度紧张和焦虑,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矫正问题行为。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普雷斯顿认为,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其次,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可能越大;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1/9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间相互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对课堂管理技能的要求也就越高;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3)班级的性质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另一个情境因素是班级本身。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而应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班级集体的特点,运用促进和维持的高度技巧,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4)对教师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即使某一位教师的外貌谈吐并不符合这种固定的看法,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教师们的行为,这就是定型的期望。它包括人们对教师理应表现的行为及其所具有的动机和意向的期望。一般而言,它的形成是教师长期交往方式和一般行为的结果。考点2课堂群体的管理1.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1)群体的含义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群体又称团体,家庭、学校、班级、球队等均属于群体。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组合,那些偶然汇集在一起的人,如候车的旅客、剧院的观众等都不能称为群体。(2)群体的基本特征①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②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③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3)课堂群体对个体的影响课堂内存在的各种群体,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1920年,阿尔波特让被试分别在单独情境和社会情境里工作。结果发现,被试在社会情境里进行连锁联想、乘法运算、解决问题以及思维判断等活动所取得的成绩都比单独一人活动好。该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人的活动起阻碍作用。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①活动的难易。如果学生所从事的是像打扫卫生、公益劳动等简单的手工操作或机械操作,其他成员在场,会使活动者工作的更加出色。如果学生所从事的是像写作文那样需要复杂的判断、推理的活动,其他成员在场则会起到干扰作用。②竞赛动机的激发。当他人在场时,个体的求胜动机容易转化为竞赛动机。一旦个体希望自己做得比别人好,就容易产生促进作用。③被他人评价的意识。当被他人评价的意识适中时,容易促进个体的活动。如果被他人评价的意识过于强烈,活动的难度大且复杂,容易引起个体焦虑过度而产生阻碍作用。④注意的干扰。如果其他成员在场则容易使活动者的注意力分散,就会产生一种阻碍作用。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按照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2/9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②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③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2)非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如班级中的英语兴趣小组等。这种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但它有不成文的规范和自然涌现的领袖。(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①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坚强的集体。②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教师应该辨别非正式群体是积极型、中间型,还是消极型、破坏型。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不同的对策。3.群体动力的表现(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群体凝聚力对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①要全面、及时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③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④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2)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美国专家谢里夫的研究表明,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②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③第三阶段,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①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②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③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3/9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是主要的人际交往工具。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表现为:①吸引与排斥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人际排斥则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为特征。②合作与竞争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量和适度的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但是,过度的竞争有可能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性。考点3课堂纪律的管理1.课堂纪律的性质(1)课堂纪律的概念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2)课堂纪律的类型①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教师的指导、监督、惩罚、规定限制、奖励、操纵、组织、安排日程和维护标准等,都属于结构的创设。而体贴则包括同情、理解、调解、协助、支持、征求和采纳学生的意见等。②集体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入学之后,儿童从对成年人的依赖中逐渐解放出来,他开始对他的同学和同辈人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如何信仰和如何行事。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班集体的纪律、少先队的纪律等;另一类是非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学生间的友伴群体等。③任务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卷入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④自我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当一个学生能够自律并客观评价他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标准时,便意味着他能够为新的更好的集体标准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标志着学生的发展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2.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1)课堂情境结构①班级规模的控制班级规模是指在一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一般而言,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班级规模越大,教师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班级过大容易限制师生4/9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课堂出现较多的纪律问题。②课堂常规的建立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上课、发言、预习、复习、作业、写字姿势、教室整洁等方面的常规赋予学生的课堂行为以一定的意义,使学生明白行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具有约束和指导学生课堂行为的功能,从而使课堂行为规范化。学生在课堂常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服从,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被迫的,只有当教室常规为学生所采纳和接受时,才的逐渐内化为其自觉行为的内部观念。③学生座位的分配研究发现,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其实,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人际关系和谐,将有助于课堂纪律的维持。所以,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2)课堂教学结构①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学生在课堂里的活动可以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用于学业活动的时间越多,学业成绩便越好。②课程表的编制课程表是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条件,它的编制首先应尽量将语文、数学和外语等核心课程安排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上午第一、二、三节课,将音乐、美术、体育和习字等技能课安排在下午。其次,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避免同类刺激长时间地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而导致疲劳和厌烦。③教学过程的规划教学过程的合理规划是维持课堂纪律的又一个重要条件,不少纪律问题是因教学过程的规划不合理造成的。3.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1)问题行为的性质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2)问题行为的类型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和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三种类型。(3)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①运用先入为主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先入为主策略是指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前,采取措施优先实施预防性管理,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先入为主策略主要关注确立行为的标准、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促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②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一般说来,课堂行为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而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③采用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5/9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