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济学家为什么将到期收益率作为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
答:债券到期收益率是使从债券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其计算是基于最基本的货币时间价值原理,所以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指标对利率进行了最精确的描述。
3基准利率的概念有哪两种用法?
答:基准利率的概念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指市场基准利率,即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基准利率的另外一种用法是指中央银行确定的官定利率。 4在我国目前的利率体系中,哪些属于市场利率?哪些属于官定利率?
答:市场利率包括国债利率、同业拆放利率等,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在我国目前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5.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对经济活动发挥实质影响的是哪种利率?
答: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大致写成:r=i+p式中,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借贷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率。
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7.在经济运行中,利率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 答:(1)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利率的变动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利率的变动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进而会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利率的变动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 (2)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利率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以整个国民经济发挥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8.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什么样的前提条件?
答:第一,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第二,由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状况决定利率水平的升降。第三,建立一个合理、联动的利率结构体系。 9.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利率市场化?答:为了强化利率的调控作用,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
10.我国利率体系4个层次: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未来发展目标:是要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中央银行可以有效控制的多层次的有弹性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体系。
第四章汇率与汇率制 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外汇的基本含义,汇率的各种决定理论,掌握汇率的标价方法和作用,了解外汇与汇率类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 1.外汇的含义:(着重掌握外汇的静态含义)
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人们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将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行为。 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外币有价证劵(包括债券、股票等)、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
我国经修订后重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将外汇定义为: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 2.外汇的种类
1)按能否自由兑换和自由向其他国家进行支付,外汇可划分为自由外汇和非自由外汇。
自由外汇:是指无需货币发行国货币管理当局批准,就可以随时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或者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汇。美元、日元、欧元、瑞士法郎、港元都是自由外汇。100
非自由外汇:是指不经货币发行国货币管理当局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国进行支付的外汇。 2)按交割期限的不同,外汇可划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
即期外汇:又称现汇,是指在外汇买卖成交后的2各营业日内进行交割的外汇。100 远期外汇:又称期汇,是指按远期外汇合同约定的日期在未来交割的外汇。100 二、汇率 1.汇率的含义及标价方法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外汇行市或外汇牌价,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英国、美国是间接标价法国家的典型代表。 2.汇率的种类
1)按照制定汇率的方法不同,汇率可分为基准汇率和套算汇率。
基准汇率:是指一国选定一种或几种外国货币作为关键货币,制定各关键货币与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这一汇率即为基准汇率。 套算汇率:是根据本国基准汇率套算出本国货币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其他货币的汇率。 2)按照外汇交易的清算交割时间划分,汇率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是指外汇的买卖双方成交后的当日或2个营业日内进行外汇交割,这种即期外汇交易所使用的汇率即为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是指外汇的买卖双方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外汇交割,而事先由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间存在差额,差额用升水、贴水或平价来表示。升水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贴水则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低,平价表示两者相等。 3)按照银行买卖外汇的不同划分,汇率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 买入汇率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卖出汇率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是中间汇率。
4)按照国家对汇率管制的宽严程度划分可将汇率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官方汇率是指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所公布的汇率。 市场汇率是指外汇市场上由外汇供求决定的汇率。
5)按照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划分,可将汇率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
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用两国的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 公式为: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外国价格指数÷本国价格指数) 3.有效汇率及其测算
有效汇率是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它是一种货币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的加权平均数。
第二节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一、汇率决定的各种理论(理解即可) (一)国际借贷说(又称国际收支说) 该理论是阐述汇率变动原因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国际间的收支活动会引起国际借贷的发生,国际借贷又引起外汇供求的变动。当流动债权(外汇应收)大于流动债务(外汇应付)时,外汇供大于求,外汇汇率下跌;当流动债权小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小于求,外汇汇率上升;只有当流动债权等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求相等,外汇汇率保持稳定。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
该理论是阐述汇率决定的理论。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该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其他国家的货币,是因为这些货币在其发行国具有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这样,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就主要应该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决定。 (三)汇兑心理说
该理论是阐述汇率决定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除了需要用外国货币购买商品外,还有满足债务支付,进行投资或投机、资本逃避等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使外国货币具有了价值。因此,外国货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外国货币所作出的主观评价,而这种主观评价的高低又依托于使用外国货币的边际效用。由于每个经济主体使用外国货币会有不同的边际效应,他们对外币的主观评价也就不同,而不同的主观评价产生了外汇的供给与需求,供求双方通过市场达到均衡,均衡点就是外汇汇率。 (四)利率平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对汇率起着决定作用。
该理论认为,套利性的短期资本流动会驱使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而低利率国家货币将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并且升贴水率等于两国的利率差。 (五)货币分析说
该理论是从货币数量的角度阐释汇率决定问题的。
该理论认为,当本国货币供给相对于国外货币供给增长更多时,将导致本国价格水平等比例上升,本国货币汇率将等比例下跌;当本国实际国民收入相对于国外实际国民收入增长更多时,将导致本国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价格水平下降,本国货币汇率相应上升。
当本国利率水平相对于国外利率水平提高更多时,会导致国内货币需求下降,价格上升,在购买力平价机制的作用下,本国货币汇率将下跌。 (六)资产组合平衡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国的资产总量分布于本国货币、国内债券和国外债券之上,投资者会根据不同资产的收益率、风险及自身的风险偏好确定期最优的资产组合。一国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财政赤字增减导致国内发行规模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原有的资产市场失衡,进而引起投资者调整其持有的国内外资产组合,引起资金在各国间的流动,影响外汇供求,汇率发生相应变动。汇率的变动又将使投资者重新评价并调整其所持资产,直至资产市场重新恢复均衡,此时的汇率为新的均衡汇率。 二、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通货膨胀 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货币代表的实际价值量下降——外汇市场上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减少——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在国内外市场联系密切的情况下,一国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减少出口,并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增加进口,这也会导致对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促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
(二)经济增长 短期内一国经济增长往往会引起进口的增加,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升值。长期内,该国货币通常会有对外长期升值的趋势。 (三)国际收支 收小于支,逆差——本币汇率下跌,外国货币汇率上升。收大于支,顺差——外国货币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 (四)利率
一国的高利率水平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该国,从而增加该国外汇的供给,导致即期外汇汇率下跌;反之,一国的低利率水平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出该国,从而减少该国外汇的供给,导致即期外汇汇率上升。 (五)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因素主要影响短期汇率的变动,当预期某国家货币在未来将会升值,则外汇市场上投资者会大量买进该国货币,造成市场上外汇供给的增加,本币需求的上升,助推本币升值。反之,则助推本币贬值。 (六)政府干预
第三节汇率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一般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反之,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则会对出口产生抑制,促进进口。当然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这一影响程度还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二、汇率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主要会对短期资本流动造成影响,若市场上普遍预期一国货币将会贬值,为了防止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投资者不愿意持有以该国货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而将其转兑成外汇,引起资本外逃。 三、汇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可以从进出口两个方面来分析) 进口: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会引起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国内价格的上涨,进口消费品的价格的上升直接带来物价上涨,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会引起与之相关的产成品价格的上升。反之,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一国物价水平的上涨。
出口: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会促进商品出口,出口增加会加剧国内商品的供需矛盾,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四、汇率对资产选择的影响 一国货币趋向升值,人们越愿意持有该国货币和货币计值的资产;相反,一国货币越趋向贬值,人们越倾向于减少持有该国货币和以该国货币计值的资产。 五、人民币升汇率变动因素
a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较高的利率水平,是升值内在因素b全球收支失衡因素c市场预期因素d该时期外汇管理体制下的一些制度安排 e该时期人民币升值也存在国际政治因素 六、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积极:1)有利于进口成本降低2)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3)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4)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5)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消极:1)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2)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
第四节 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安排或规定。 一、汇率制度的种类 (一)传统的分类方法——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1)固定汇率制是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汇率制度。
2)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15 按照政府是否对汇率进行干预,浮动汇率制度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自由浮动又称为清洁浮动,是指货币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任何干预,完全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本国货币汇率的涨落。 管理浮动又称为肮脏浮动,是指货币当局按照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朝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方法——八种类型(了解) 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
即一国将另一国货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在本国流通,或一国属于货币联盟的成员,与联盟中其他成员共用同一种法定货币。
2)货币局制度:即一国货币当局从法律上隐含地承诺本国货币按固定汇率兑换某种特定的外币,同时通过对货币发行权限的限制来保证履行法定承诺。 3)其他传统的固定盯住制。 4)平行盯住的汇率安排 5)爬行盯住汇率安排
6)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安排
7)不事先公布汇率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 8)浮动汇率制 二、汇率制度的比较与选择 1.两种汇率制度的比较 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1)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杠杆对国际收支可以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而且可以避免因汇率剧烈变动而导致经济随之发生剧烈波动。 2)浮动汇率制降低了国际游资对一国汇率冲击的风险。 3)浮动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具有自主性。 浮动汇率制度的缺点:
1)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汇率风险较大,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2)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行为一般不具有稳定性。投机者在非理性心理的支配下做出的投机行为会加大汇率的波动 3)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可能会滥用货币政策,造成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 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缺点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恰好相反。 2.汇率制度的选择
“二战”后的1945——197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固定汇率制度,后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世界上多数国家采取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同时我们要注意,一国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也不是毫无前提的,事实上是需要考虑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的:1)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适合选择浮动汇率制;2)通货膨胀较低的国家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3)一国放松了对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本国的限制,而且货币当局手中没有掌握足以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储备数量时比较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 一国选择汇率制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应该选择固定汇率制度而经济规模大的国家选择浮动汇率制度; 2、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选择固定汇率制度而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选择浮动汇率制度; 3、国际制约条件,制约较松的国家选择浮动汇率制度,反之选择固定汇率制度。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了解) 从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由官定汇率——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单一——双轨制——单一制的演变历程。 1.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1978) 固定的、官方的、单一汇率制度
2.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
固定的、官方的、双重汇率制度——固定的、官方的单一的汇率制度
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至今)
1994——2005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05年7月21日以后,我国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汇率制度改革中坚持的原则是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 复习思考题 1.我国的外汇包括哪些资产类型? 『正确答案』我国外汇包括的资产类型有:外币现钞、外币支付凭证或支付工具、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 7.在说明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演进的基础上,谈谈你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
『正确答案』从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由官定汇率——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单一——双轨制——单一制的演变历程。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汇率制度改革中坚持的原则是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
第五章金融市场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考生要理解金融市场的基本含义与构成要素;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了解金融市场的种类。
第一节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一、金融市场的含义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与配置的市场。 金融市场的含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直接金融方式是指资金需求者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直接从资金的所有者那里融通资金,由此形成的市场称为直接金融市场。
间接融资方式是指资金所有者将其手中的资金存放在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机构转贷给资金需求者,由此形成的市场称为间接金融市场。 狭义金融市场仅包括直接金融市场。广义金融市场不仅包括直接金融市场而且还包括间接金融市场。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4各方面) (一)市场参与主体 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各类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等出于不同的目的都可以成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
1.政府部门是一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通过发行公债和国库券为基础设施建设、弥补财政预算赤字等筹集资金。
2.中央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达到调节货币供给量、引导市场利率的目的。 3.各类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以商业银行为例,商业银行是间接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需求者,商业银行通过其负债业务大量吸收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作为资金的供应者,商业银行又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向其他的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
4.企业部门:一方面,它是金融市场主要的资金需求者,既通过市场筹集短期资金维持正常的运营,又通过发行股票或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经营规模;另一方面,它也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者之一,企业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短期投资,以获得保值和增值。 5.居民:金融市场上的主要资金供应者。 (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金融市场中货币资金交易的载体。
1.金融工具的特征(4个方面):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
(1)期限性:金融工具通常都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即从举借债务到全部归还本金与利息所跨越的时间。
(2)流动性: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即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货币的能力。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越强,成本越低,其流动性就越强,反之,流动性越弱。偿还期限、发行人的资信程度、收益率水平等是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强弱的主要因素。偿还期限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呈反向变动关系,而发行人的资信程度和收益率水平则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呈正向变动关系:偿还期越长,流动性越弱,偿还期越短,流动性越强,因此,短期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要强于长期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发行者的信誉状况越好,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越强,反之,流动性越弱。
(3)风险性: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可能性的大小。购买任何一种金融工具都会有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不能或不愿履行按期偿还本金、支付利息的约定,从而给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二是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交易价格的波动而给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带来损失的可有性。 (4)收益性:金融工具能够为其持有者带来收益的特性。金融工具给持有者带来的收益有两种:一是利息、股息或红利等收入,二是买卖金融工具所获得的价差收入。 2.两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债券和股票 Ⅰ债券: (1)含义: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集资金时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约定条件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2)债券的类型:
①按债券的发行主体不同可将债券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三种类型。
政府债券是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发行的债券,它以政府的信誉作为保证,因而通常无需抵押品,其风险在各种债券中是最低的,利率水平也低于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统称为国债,以国家财政收入为保证,一般不存在违约风险,故又称为“金边债券”。1年期以内的短期债券称为国库券,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债券称为国家公债。国家公债按其还本付息的方法又可分为分次付息债券和一次性付息债券。我国发行的中期国债多为一次性付息债券。 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称为地方公债,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为保证,目的主要是为地方建设筹集资金,其信用风险仅次于国债。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发行的目的一般是为了筹集长期资金,信用风险要低于公司债券,利率水平也相应低于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又称为企业债券,是由工商企业为筹集资金所发行的债券。
A.企业债券按发行时是否向出资者提供抵押可分为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
信用债券是完全凭公司信誉,不需要提供任何抵押品而发行的债券。抵押债券是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为抵押品而发生的一种公司债券。 B.按内含选择权的不同可分为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偿还基金债券、带认股权证的债券。
可转换债券是指公司债券附加可转换条款,赋予债券持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内按预先确定的比例将债券转换为该公司普通股的选择权。
可赎回债券是指该债券的发行公司被允许在债券到期日之前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和方式赎回部分或全部债券。当市场利率降至债券利率之下时,赎回债券或代之以新发行的低利率债券对债券持有人不利,因而通常规定在债券发行后至少5年内不允许赎回。
偿还基金债券要求发行公司按发债总额每年从盈利中提取一定比例存入信托基金,定期偿还本金,即从债券持有人手中购回一定量的债券。
带认股权证的债券是指公司债券可把认股权证作为合同的一部分附带发行。对于发行人来说,发行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可以起到一次发行、二次融资的作用。 ②按债券利率的确定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指数债券。 Ⅱ股票: (1)含义: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金时向出资人发行的,用以证明其股东身份和权益的一种所有权凭证。 (2)股票的类型
①按照持有者所享有的权利不同,股票可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两类。(国际上通行的区分方法)
普通股的股东可以出席股东大会,具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其股息、红利收益与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有关。普通股的股东还具有优先认购权。
优先股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具有收益分配和剩余资产分配优先权的股票。优先股股东具有两种优先权:一是优先分配权,即公司分配股息时,优先股股东分配在先;二是优先求偿权,即公司破产清算,分配剩余资产时,优先股的股东清偿在先。但优先股的股东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依据股票上市地点和投资者的不同,我国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之分。(具有我国特色的区分方法)
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和个人(不含台湾、香港、澳门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B股是由我国境内股份公司发行,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在境内(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供境内外投资者买卖的股票。 H股、N股、S股分别是我国境内股份公司发行的、在香港、纽约和新加坡上市交易的股票。 ③按投资主体的性质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还可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公众股。 国家股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股份公司投资形成的股票。
法人股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股份公司形成的股票。 国家股和法人股被统称为国有股,一般不能上市流通转让,因此又被称为非流通股。 公众股是指社会公众依法以其拥有的财产投入股份公司时形成的可上市流通的股票。 Ⅲ债券与股票的区别:
首先,股票一般无偿还期,而债券都是有偿还期限的。
其次,股东从公司税后利润中分享的股息和红利的多少与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而债券持有者从公司税前利润中得到的是固定利息收入。 第三,当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优先取得公司财产,其次是优先股股东,最后是普通股股东。 第四,普通股股东具有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而债券持有者通常没有此权利。
第五,股票价格波动的幅度大于债券,债券需要抵押,股票的风险比债券的风险要高。 第六,在选择权方面,债券持有者的选择权要比股票持有者的选择权多。 (三)交易价格 利率是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一种交易价格。 (四)交易的组织方式
一般来说,金融市场交易主要有两种组织方式:场内交易方式和场外交易方式。
按照一定的交易价格针对某种金融工具展开交易时,如果是在交易所内完成的,即为场内交易方式,也叫交易所交易方式;凡是在交易所之外的交易都称为场外交易,也称为柜台交易方式。
第二节金融市场的种类与功能 一、金融市场的种类 1.按市场中金融工具期限的长短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中长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按市场中交易的标的物划分,金融市场又可分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3.按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特征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发行市场又称为一级市场,是票据和证券等金融工具初次发行的场所。 流通市场又称为二级市场,是对已发行的金融工具进行转让交易的市场。 4.按交割方式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现货市场也称即期交易市场,是指交易双方达成成交协议后,在1~3日内立即进行付款交割的市场。 期货市场是指交易双方达成成交协议后,并不立即进行交割,而是在一定时间后进行交割的市场。 5.按有无固定场所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有形市场是指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
如果交易是在一个无形的网络中完成的,则这一市场称为无形市场。
6.按金融交易的地域来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若金融交易仅局限于一国范围内,则此时的金融市场称为国内金融市场。
若金融交易突破一国国界,在世界范围来进行时,此时的金融市场称为国际金融市场。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资金聚集与资金配置功能
首先,金融市场为货币资金盈余者提供了多种可供其选择的金融工具,进而实现了资金聚集的功能。
其次,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工具价格的波动将引导货币资金流向最具有发展潜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最大利益的部门和企业,从而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二,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功能
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市场上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为资金盈余者的金融投资提供了多种选择,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将自己的盈余资金投资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上,进行投资组合,从而分散了投资风险。二是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资金需求者面对众多的投资者发行自己的金融工具,这使得众多的投资者共同承担了该金融工具发行者运用这笔资金的经营风险。 第三,对宏观经济的反映与调控功能
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通常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常常反映国民经济的宏观走势。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调控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的实施离不开金融市场;二是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的实施也离不开金融市场。 复习思考题 3.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的因素有偿还期限、发行人的资信程度和金融工具的收益率水平。
其中偿还期与流动性呈反向变动关系,发行人的资信程度和金融工具的收益率水平与流动性呈正向变动关系。 4.优先股和普通股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优先股和普通股的区别主要是股东权利的不同。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普通股的股东可以出席股东大会,具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其股息、红利收益与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有关。普通股的股东还具有优先认购权。
优先股股东具有两种优先权:一是优先分配权,即公司分配股息时,优先股股东分配在先;二是优先求偿权,即公司破产清算,分配剩余资产时,优先股的股东清偿在先。但优先股的股东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优先股股息固定,与经营状况无关,优先股风险小于普通股,收益率也小于普通股。123 6.国家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按照不同的标准各划分为哪几类?
『正确答案』国家债券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其中中央政府债券根据偿还期的不同可以分为短期中央政府债券和中长期中央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银行金融债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公司债券按抵押担保状况可分为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按内含选择权的不同可分为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偿还基金债券、带认股权证的债券。 7.如何理解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关系?
『正确答案』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发行市场中金融工具的发行,就不会有流通市场中金融工具的转让;同时,流通市场的出现与发展会进一步促进发行市场的发展。
8.我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我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是解决股权分置条件下制约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些障碍:(添加教材内容)(见教材123页专栏5---1)
一是扭曲证券市场定价机制,影响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二是股价涨跌形不成对非流通股股东的市场约束,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三是国有资产不能在顺畅流转中实现保值增值的动态评价和市场化考核,不利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四是股票定价环境存在不确定预期,制约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
第六章货币市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运行机制,了解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状况。掌握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掌握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作用。
第一节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一、货币市场的特点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总体来市场看,货币市场的特点有: 1.交易期限短
货币市场的这一特点是与该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的特点相关联的。货币市场中的金融工具一般期限较短,最短的期限只有半天,最长的不超过1年,所以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市场。
2.流动性强 货币市场的这一特点与其第1个特点是一脉相承的,因为金融工具的偿还期限越短,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就越强。 3.安全性高
货币市场的这一特点除了与前两个特点密切相关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较高,只有具有高资信等级的企业或机构才有资格进入货币市场来筹集短期资金。 4.交易额大 货币市场是一个批发市场,大多数交易的交易额都比较大,因此个人投资者难以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二、货币市场的功能 1.它是政府、企业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的市场。 政府的国库收支经常面临先支后收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政府在货币市场上发行短期政府债券——国库券,因而,国库券市场是倾向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市场。流动资金快速周围的特征决定了短期融资是企业生产经常过程中最大量、最经常的融资需求,通过合格的商业票据,企业可以从倾向市场及时、低成本地筹集大规模的短期资金满足这种需求。与此同时,流动资金暂时闲置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国库券、商业票据等货币市场工具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相统一的投资目的。 2.它是商业银行等商业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市场。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是指其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或满足必要的借款要求的能力。由此可见,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流动性的缺乏意味着偿付能力的不足,有可能引发挤兑危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参与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可以保持业务经营所需的流动性。比如,遇到客户的大额提现需求,商业银行既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中从其他同业处及时借人资金不满足,也可以通过出售自己所持有的货币市场工具收回资金来满足。 3.它是一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场所。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银行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所进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是在货币市场中进行的。例如,公开市场业务作为各国中央银行最经常采用的一种货币政策操作,就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买卖政府债券等货币市场工具,用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额和倾向市场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和其他利率水平,最终引起投资量和消费量的变动实现中央银行倾向政策操作的目的(第十章中会有详细的阐述)。 4.它是市场基准利率生成的场所。
基准利率是一种市场化的无风险利率,被广泛用作各种利率型金融工具的定价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利率的风向标,货币市场交易的高安全性决定了其利率水平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发挥基准利率特有的功能。
第二节同业拆借市场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含义 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同业间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其参与主体仅限于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以其信誉参与资金拆借活动,也就是就,同业拆借是在无担保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信用拆借,因此市场准入条件往往比较严格。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与功能 1.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源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准备金不足的银行开始从准备金盈余的银行拆入资金以达到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准备金盈余的银行也因资金的拆出而获得收益。 2.功能(2个方面)重点
1)同业拆借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准备金管理的场所,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2)同业拆借市场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组合管理提供了场所。 三、同业拆借的期限与利率 1.同业拆借的期限 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期限中最普遍的是隔夜拆借。即拆入资金在交易后的第二天偿还。 2.同业拆借利率
同业拆借利率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利率,由同业拆借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
同业拆借利率是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对货币市场上其他金融工具的利率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牵动作用。
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影响机制是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影响工具是货币政策工具。 四、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自1984年起步,1986年正式启动以来,走过了一个规模由小到大,秩序由混乱到规范,参与主体由少到多,管理逐步法制化这样一个历程。 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同业拆措管理试行办法》,第一次用法规形式对同业拆借市场管理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
第三节回购协议市场 一、回购协议与回购协议市场 1.回购协议: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卖出一定数量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入方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出售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出售的证券如数赎回。 实际上是以一笔证券为质押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
证券的卖方(资金需求者)以一定数量的证券进行质押借款,条件是一定时期内再购回证券,且购回价格高于卖出价格,两者的差额即为借款利息。
2.逆回购协议:与回购协议相反的方面即为逆回购协议。证券的买入方在获得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卖出方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有证券的买入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购入的证券如数返还。 14天内最长见。135 回购协议与逆回购协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回购协议与逆回购协议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同一项交易,从证券提供者(资金需求者)的角度看是回购,从资金提供者的角度看,是逆回购。 3.回购协议市场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