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小学校园中随班就读外籍学生
--基于对上海市11所中小学的实地调研
[摘 要]伴随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逐步发展,来沪外籍人士逐年增加,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上海对外开放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文中就上海外籍子女教育进行历史梳理后,选取上海市11所涉外中小学,从外籍学生和家长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去探究外籍学生在基础教育校园中随班就读这一教育现象。
[关键词]中小学;外籍学生;随班就读;上海
据上海人口史发展研究,1843年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只有26名,但到1942年达到了15万。随着上海作为国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不断加强,国内航运中心的地位基本确立,国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地位加速形成,来上沪外籍人士逐年增加,《上海统计年鉴2010》显示2009年在沪外国常住人口达到了了152050人。如何妥善解决在沪外籍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成了上海对外开放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沪上外籍子女教育缩影
早在80年代初一些国家驻沪领事馆就提出了外籍人员子女在沪入学问题,为此上海市教育局一方面给市二中学等下发了《关于各国驻沪领事馆及驻沪机构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通知》, 接收外籍人员子女随班就读;另一方面帮助其开办小学。 1988年市教卫办提出了外国人士来沪投资开办国际学校的设想,审核通过后,上海市第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美国学校于1989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93年上海市教育局、市外办根据《上海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和国家教委《关于国外机构或个人在华办学问题的通知》,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在上海建办国际学校的若干意见》,同年上海日本人学校、上海中学国际部先后成立。1995年4月5日国家教委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截止2008年12月上海一共有20所国际学校,7所补习中心。
除了自主办学的国际学校之外,中小学校内设置的国际部以及接受外籍学生随班就读的中小学纷纷涌现。1999年7月21日教育部下发《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就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的资格的认证、入学申请的审核、收费项目的参考标准、学业要求做了大致
1
5
4
3
2
1
规范。为适应上海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2000年1月24日沪教委下发《上海市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就学生资格、学校资格、教学条件、师资条件、管理条件、生活条件、学校资格申请、审核和批准、招生管理、学籍管理、校园管理、签证、居留证管理、外国学生和校方承担的管理职责和义务做了相关规定。随后几年陆续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本市中小学、幼托园所接受外国学生(幼儿)若干规定的通知》、《关于规范本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所接受外国学生(幼儿)收费管理的通知》等则是对这一细则做出了进一步规定性说明。2002-2003年间上海市接受外籍学生的中小学达到了71所,2004年0.2万外籍中小学生就读于150所经过市教委审核的中小学校。随着 “中国基础教育热”的不断升温,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扩大,外籍学生适应、融入现状引发了诸多关注。笔者就11所接收外籍学生随班就读的学校开展实地调查,尝试从外籍学生和家长、学校、教师等层面去考察外籍学生在沪上中小学随班就读这一教育现象。 二、低龄留学的归因分析
在对11所中小学39名外籍学生、3名外籍学生家长、5名主管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促成外籍学生低龄留学的主要原因有:(1)父母工作地变动、家庭突变(如父母离婚)造成的举家迁徙;(2)以华裔为主的外籍学生,出于对中国扎实的基础教育的肯定;(3)未来学业的规划,想通过留学生考试进入中国大学深造;(4)职业生涯的设计的考虑,如韩国企业对汉语水平高的职员会有优先提拔、加薪,客观上激励韩国学生远赴中国求学;(5)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每年有很多外籍学生通过国际交流组织AFS、YFU等推荐,或以交换生身份前来体验中国式学校;(6)日本国家教育部政策规定在国外求学后归国的日籍高中生,只需参加比国内高考难度低的留学归国考试,便可进入日本各大学深造,促成日籍学生在国外念高中,再回国念大学;(7)低学费的刺激,上海地区国际学校一年的学费从10,000到21,000美金不等,公立学校国际部收费约7,000至11,000美金,与之相比随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收费标准可谓极具高性价比了。上海市普通公办中小学、幼托园所接受在本市任职或就业外籍人员的偕行子女就读,其学费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学期3000元、中学(含中等职业学校)每生每学期6000元,住宿费为每生每学期900元;幼儿管理费为全日制每人每月1300元,寄宿制每人每月2300元。华侨子女、持有《上海居住证》B证的外籍人员子女,在上海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等同于本市户籍学生。 三、基于学校层面的考察 (一)学校类型和就读方式
2
7
6
沪上接收外籍中小学生随班就读的学校分为以下2类:(1)校内不设国际部,外籍学生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部分随班(仅语言课语文和英语随班)和完全随班(完全参加学校的课程和管理),如福山外国语小学等;(2)校内设有国际部,允许外籍学生达到学校学业要求后申请随班就读,如建平中学、向明中学等。外籍中小学生可以到所属区县教育局报名,经备案后安排近入学,如愚园路第一小学等。如福山外国语小学已通过上海市教委统一认证,具有直接海外招生资格,且校内不设国际部,外籍学生可到学校教导处报名。外籍学生也可参与国际部报名,在语言能力与学业成绩测试合格后申请进入本地班级跟读,如建平中学。一般学校会组织语数外,决定是否录取。 (二)校方态度
调研中笔者发现学校在外籍学生申请入学的处理上,校方存在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主动接收、被动接纳、拒绝申请。
建平中学将招收外籍学生视为建设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的需要;实现建平中学“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合格+特长”、“规范+选择”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需要;实现建平中学国际化的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本着“对每一个外籍学生负责”的指导思想,按照“以随班学习为主,兼顾个体差异”的工作原则,逐步形成了具有“有分有合、导师带教、伙伴互助”的管理制度和教育方法。地处闵行、长宁交界的新基础实验学校在招生工作上,尽可能为外籍人士开放绿色通道,帮助解决其子女的就学问题,立志将做好中外融合教育,谱写国际教育的和谐之音作为创建和美与共的国际化校园的重点、难点和亮点,学校致力于通过建设外籍辅导员制度、推进外籍学生养成教育评价、推动校园品牌活动建设来促进中外学生乃至中外家长的沟通与融合。卢湾区七色花小学作为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小型学校,致力于探索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如何创设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学校通过画展鼓励中外学生开展跨文化交流,树立国际视野,如何有效提升外籍学生中文水平更是成为了09年学校申报的区级重点课题。
调研中同样发现部分学校反映由于学额紧张,要优先满足学区内沪籍常住儿童的入学需求,拒绝汉语能力水平不过关的外籍学生是常有的事,另外还有不少学校是以相当被动的姿态,甚至是因为区教育局的任务分配才勉强接收外籍学生入读的。统观这部分拒绝外籍学生申请或以消极被动姿态接受外籍学生就读的学校,普遍认为:(1)认识层面:上海的教育资源异常丰富,外籍家长可以选择让子女就读于国际学校,本地学校的国际部以及到当地中小学跟班念书,既然来申请随班就读,则是对学校现有教育与管理模式的认可,学校要思考的是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保证让参与随班就读的外籍子女接受到是“中国式、本
3
土化”的教育。(2)管理层面:中外文化迥异、认识分歧造成学校在对外籍学生常规管理上难以达成共识,诸如升国旗、佩戴红领巾这些本地学生接受的常规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在外籍学生中开展变得棘手。中韩日历史纷争和民族分歧,使得这三国学生之间有着天然的隔阂、经常性的摩擦和潜在的冲突,成为建设团结友爱班集体,和谐文明校园的一大挑战。(3)课堂教学:外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汉语水平、适应中国课堂的能力,使得他们很容易成为班级中的“学业后进生”,这让授课老师倍感压力,如何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内容,让每一个外籍学生都不掉队,从中国扎实的基础教育中汲取知识需要教师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探索,倘若平衡不好,耽误班级教学进度,就会被视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学校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消极被动接受外籍学生,提供与中国学生完全一样的教学和管理,要求外籍学生适应本土化教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课程设置
一般外籍学生随班接受的课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本地课程和校本课程--教材、授课完全与本地班级一致,常见于校内无设置国际部或境内班的小学与初中,如愚园路第一小学使用的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第二种是组合型课程--随班念本校课程,再由国际部或者境外班负责补习或者增开其他课程,如HSK辅导和中国文化概况;第三种是引进国外课程,上中的IBO课程,复旦附中的AP课程,建平中学正在筹备引进的EPGY课程。
以建平中学2009-2010学年度外籍学生课程设置方案为例,上午外籍学生随班上课,下午选修课时间(第7、8、9节课)由国际部组织按年级和HSK水平开展分层教学,高二年级外籍学生跟本部学生一样开始文理分科,修读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课,高三针对外籍学生参与中国大学留学生考试科目设置高考辅导。外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能力,选择跟读平行班内难度更高、知识面更广的课程,也可以选择修读国际部开设的更有针对性的HSK课程、难度稍低的其他科目。在向明中学仅经学校考试成绩优秀者并且具有HSK6级以上证书(含6级)的外籍高一学生可申请插入中国班级就读,高二、高三外籍学生均在国际部上课,高二采用的是与平行班同步的上海教材,但会根据高考要求作相应调整,高三开始文理分科,除体育课外,针对中国名牌大学考试科目,全部由国际部单独开课。相比高中由于面对报考大学所需参加考试的科目和内容的区别,须由国际部单独开设部分课程,而在小学、初中阶段参与随班就读的外籍孩子,所在学校没有设置国际部,自身汉语水平比较好,就跟着平行班念,使用一样的教材了。 (四)常见的管理方式
4
1、混合编班
在上海很多学校不设国际部,对中外学生进行混合编班,如新基础实验学校力求做到中外在德育教导上不搞特殊化,在学习指导上不搞多样化,在考评机制上不搞区别化。在福山外国语小学校园里,没有外国学生、台湾学生和上海学生之分,大家同为学校的学子,通过普通社区配套学校的国际化教育,采用随班就读制,使外籍学生能真正融入班级、感受中国文化,实现福山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建青实验学校则是提出了:“为每个外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公平的教育”,认为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儿童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能获得教育的成功,建青校园里的外籍孩子也跟当地孩子一样享受建青的教育服务。 2、配套专门师资
尽管这些外籍学生申请随班就读,但是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的差异,在适应校园生活、应对学业压力的上还是有其特殊性,为此很多学校都有调动师资,任命专门管理人员的经验。新基础实验学校在2007年就成立了外籍学生管理处,建成一支外籍辅导员队伍,给予外籍学生人文学业关怀的同时,夯实教师的专业能力,推动学校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开展。建平中学聘请熟稔韩语的汉族教师作为外籍学生班主任,负责与随班就读的平行班班主任沟通外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安排国际部授课,并从2005年开始实行“导师带教”的外籍学生管理模式,保证每一位外籍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向明中学在国际部成立之初开始试行国际部班主任与平行班班主任共同协调、参与外籍学生管理的双班主任制度。 3、制度建设
尽管一些学校接受外籍学生入读的历史只有短短的5、6年,但是至始至终关注、探索不但适合外籍学生特点,又能规范其行为准则的管理制度,将其视为校园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建平中学在学校ISO管理和《建平学生手册》的基础上制定了《建平外籍学生手册》包含了外籍学生办主任管理工作职责、外籍学生任课教师工作职责、外籍学生奖励和违纪处理规定。每年向明中学通过不断修订完善《向明中学留学生守则》就外籍学生在校的行为规范、仪表装束、言语谈吐做了细致说明。建青实验学校在2010年3月最新版本的规章制度中收录了《学校涉外人员守则》、《外国学生办证流程图》、《外国学生入学须知》、《建青实验学校优秀外籍学生评选办法》、《建青实验学校外国学生积极分子评选法》、《建青实验学校外国学生(独立编班)管理规章制度》和《对外汉语班学生守则》。 4、校园活动
整合利用好现有各种资源,在校内开展各项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同时给予外籍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能够在融入校园文化的同时,为学校文化的多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