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坛新曲》教学设计
南昌十九中 章敏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御风万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
2. 初步认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音乐创作方针及新中国器乐创作的辉煌成就.
3.通过聆听我国民族器乐曲,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御风万里》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中西合璧的意义及器乐创作的民族化问题
教学难点:
《御风万里》B段采用四首民歌旋律对位分析及音乐主题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教具:多媒体,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1997年,我悄悄地走进你》,学生走进教室。 2.师问:“同学们,从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声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比如:时间?事件?”(老师引导:试唱歌词“1997,我悄悄地走近你”谁走进了祖国怀抱呢?)
3.生答: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4.师补充并介绍创作背景: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各行各业以不同的形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统一。在音乐界也为此举行了一场盛大
的“回归之夜”的音乐晚会,老师今天就把音乐会中的交响序曲《御风万里》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二、 初听乐曲
1.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聆听音乐(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三个问题)
(1)作品中,有哪些乐器参与演奏?
(2)在作品中,你感受到哪些熟悉的旋律,是哪些地区、民族的音乐?
(3)通过音乐的描绘,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请你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始聆听作品,大家准备好了吗?(播放MP3)
2.听完乐曲后,学生分别回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师:同学们刚刚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开始分段欣赏。 三、 分段欣赏乐曲 1.听引子部分
(1) 设问:你能从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中体会到哪种音乐形象?
生答:太阳冉冉升起,鸟在天空中飞翔…….(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2)
师总结:通过由弱到强的力度以及不断重复的节奏型刻画
出旭日东升的画面。接下来听A段,又展现了一个怎么样的音乐形象呢?
2.听A乐段
(1)生答
(2)师补充: 的确,持续的长音、宽广的节奏以及催人奋进的鼓声中,感受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兼容并蓄的伟大祖国。 3.听B乐段
(1)师导语:下面我们继续听音乐,从双簧管演奏的旋律中,你们听到了哪个地区的民歌呢? 生答:黄河船夫曲(陕北民歌)
(2)师:除了这首,还有哪个地区或者民族的民歌呢? 我们继续聆听,播放音乐
生答:蒙古族(老师可以哼唱《嘎达梅林》的旋律引导学生回答) (3)设问:作者把两首不同地域的民歌有机融合在一起它的功用是什么?——民族融合
(4)师:刚刚听出了蒙古族民歌,你们听听看下面这段音乐又是哪个民族的?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加上藏族舞蹈的动作) 生答:藏族(课件展示蒙古族囊玛的音乐主体) (5)师:继续,又是哪个民族的?(播放音乐) 生答:哈萨克族(课件展示哈萨克族的音乐旋律主体) (6)师总结:我们分别听到了《黄河船夫曲》与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的四首民歌。从创作手法上,把两个独立的旋律并存在一起,这种创作手法就称之为复调,作者采用这种手法,把汉族与各少数民族融汇在一起,形成了民族大团结,国家大统一的主题思想,同时用西方“交响序曲”这种体裁,移植到中国音乐创作中来,也正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