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从地图中有效挖掘历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地图中有效挖掘历史

作者:童金辉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年第01期

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本次新课程的实施中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教学的质量紧紧地与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程度挂上了钩。历史地图由于自身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势,使其具有其他教学资源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我们却常常发现部分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教材中的历史地图要么蜻蜓点水地带过,要么熟视无睹,历史地图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没有认识到它是教材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在教学中发挥独到之处。这样既浪费了教科书的地图教学资源,也失去了利用地图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用教材教”的新特点可以让教师借助历史地图资源进行新的知识构建,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下面笔者就这方面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例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读”出基本的史实,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识图的能力。以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为例。课程标准要求: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要求:了解秦的统一,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我在教学时从“秦朝疆域图”入手逐一解决秦统一及郡县制的建立等相关问题。 教师:读“秦朝疆域图”左上角的“秦统一六国图”,联系所学知识得出有关信息。学生:从“秦统一六国图”可以得出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统一的特点是远交近攻,逐次推进。从秦统一的过程中体现了制定正确策略的重要性及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教师:读“秦朝疆域图”,得出相关信息。学生:图中有象郡、桂林郡等,说明秦朝实行郡县制,没有看到封国,说明秦朝吸取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灭亡的教训。结合教材内容郡县的长官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说明秦朝通过郡县制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学生:在今天的四川地区有蜀郡、南方地区有象郡等,说明秦朝时西南地区、岭南地区都已归中央王朝的统一管辖,我国的疆域相比之前大大扩大。学生:秦朝陆路通过驰道、水路通过灵渠等,把各地都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络,既加强了统治,也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教师:利用上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读出图中隐含的深层次信息。学生:我国南方、西南地区许多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此时都在中央王朝统一管辖下,并通过陆路水路等加强了相互之间的联系,说明秦朝时我国已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学生:以上说明从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也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从这个角度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学生:从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等措施也说明制度的创新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作用。

如此,利用教材中的地图比较形象、直观地解决了课标及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所要达到的要求,并且利用这些知识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学生最后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一幅简单的历史地图,而是一个真实的秦朝历史发展、疆域巩固扩大的立体画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2】利用地图,挖掘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在地图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而实际上又隐蔽其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地图所隐蔽的知识,可以加强前后史实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对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1911)”备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先直观感受武昌起义后各省宣布独立的情况,并根据形势图,推演出历史的必然性。学生: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这是长期以来革命党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带来的结果,也是中国人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说明辛亥革命爆发及取得成功的必然性,也说明了民主共和思想观念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中也看出一些情况:①响应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北方相对较少。说明孙中山的革命党人的影响主要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北方仍然是清政府的势力,说明北方封建势力的顽固。这就说明了后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时为何要把临时政府所在地迁往北京。②正因为武昌起义后响应势力巨大,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的一段时间内(“宋教仁案”真相大白前),虽然不断推行专制独裁,但仍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仍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不敢贸然就撕下伪民主、真专制的面具。教师:通过补充材料,加强理解,挖掘教材从中反映的另一条暗线:江苏巡抚程德全为表“革命”,只是将巡抚衙门屋顶的瓦片挑落几片,同时把衙门的牌子一换,他也摇身一变成为江苏都督。学生:说明革命形势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立宪派、旧官僚趁机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也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最终在中国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在辛亥革命这一节内容中,课标要求通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其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中需要学生能通过讨论辛亥革命最终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来全面地认识辛亥革命。在用这个备课设计进行教学后,我发觉学生不仅较好地明晰了武昌起义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也能全面地辩证地认识辛亥革命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例3】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整合教材,理顺线索,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浙江省新课程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能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适当调整、增删教科书中的课堂教学内容。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通过发挥自主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整合优化,使整合优化后的教材内容、教材体系更适应学生学习,更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下面我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和《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为例来说明。

教师:通过阅读两幅地图,从中分析两个时期根据地不同之处。学生:①分布区域: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②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是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③党中央的所在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时在江西瑞金,敌后抗日根据地时在陕北延安。教师:借助这两地图把相关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新的以“时序”为主题的新知识体系: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会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呢?为什么要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呢?学生: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内由于王明的“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倾错误,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通过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从幼稚走向成熟。1936年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工农红军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挺进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后战场变成抗日战争的前线。教师:从新整合的史实中归纳、概括:从上述史实中能得出哪些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规律?学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从城市转入农村、思想路线上从“左”倾到结束“左”倾,革命区域上从南方到北方、政党上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利用地图直观、形象的优势进行比较分析是其他许多教学资源无法做到的。同时利用几幅前后相关的历史地图把史实按时间顺序整合在一起,不仅解决了新课标教材时序性弱和知识间内在关联不够紧密的问题,突出了历史事物的整体性,强化了知识之间的纵深联系,还能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某个特定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地图中有效挖掘历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从地图中有效挖掘历史作者:童金辉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年第01期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本次新课程的实施中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教学的质量紧紧地与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程度挂上了钩。历史地图由于自身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势,使其具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pgoa1bbfu86wqu5roq73pebe0io3700lo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