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详细资料整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四)个性初具雏形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一、 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二、两岁前依靠感知认识世界

三、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地位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主要阶段

一、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原始的感知阶段——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一、 视觉敏度的发展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

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1、整个学前期,儿童的视力不断增长。 2、儿童的视力障碍:远视;近视;弱视。

3、早期矫正有效果,学前期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期。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1、颜色视觉的障碍:色盲;色弱。

2、据研究,最初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已出现。 3、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发展。

4、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一、 儿童听觉的发生

(一)胎儿的听觉反应 (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 (三)听觉发生的指标:“大动作反应”、“机体内部变化”、“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二、儿童听觉和视觉的协调活动

·最早发现感觉协调现象的是魏泰默 ·关键在于:一、发生的声音是持续的;二、要使新生儿处于能处于能自由转动头部的位置。 三、幼儿听觉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掌握语言、接触音乐环境的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听觉不断发展。 ·儿童听觉的个体差异很大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一、 儿童触觉的发生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二、口腔的触觉

1、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后来才是手的触觉探索。

2、通过口腔的触觉探索可以进行学习。整个人生第一年,婴儿的口腔触觉都是一种探索手段。 三、手的触觉探索

(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 (二)视触的协调

四、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婴儿期也出现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五、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六、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

·动觉的发展使婴幼儿的动作越来越准确。

第六节 学前儿童对物体的知觉

一、 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

1、很小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不同的形状。 2、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有程度上的差异。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1、苏联的研究认为,6个月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三、幼儿对物体属性感知标准的掌握

1、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属性的知觉发展到了系统化阶段。 2、幼儿逐渐学会按社会通用的感知标准去反映物体的属性。 第七节 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主要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位置以及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

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一)方位知觉的发展

1、儿童出生后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2、幼儿更多依靠视觉、动觉及静觉的联合活动进行方向定位。 3、儿童先学会辨别上下方位——前后方位——左右方位。

(二)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

1、距离视觉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

2、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 3、婴儿已经产生距离知觉。

(三)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1、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2、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 3、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 4、生活制度在幼儿对时间的定向上起决定作用。 5、日历和钟表是成人时间信息的主要来源。

第八节 幼儿观察的发展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的发展意味着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进入一个较完善的阶段。

一、 观察的目的性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可以分为三级水平:

1、根据观察任务,有目的地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细致观察;

2、能根据任务有目的地观察,但遇到困难或不能克服,不愿坚持; 3、不能接受任务,东张西望,或只看一处,或任意乱指。

二、观察的持续性

幼儿初期,观察持续的时间很短。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学会持续观察某一事物。 三、观察的概括性

1、观察的概括性意味着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他在幼儿初期还没有很好的发展。

2、丁祖荫认为儿童对图画的认识逐渐概括化,对图画认识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

· 认识“个别对象”阶段——认识“空间联系”阶段——认识“因果关系”阶段—

—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五、 观察方法

1、幼儿的观察最初是依赖外部动作进行的,以后逐渐内化为以视觉为主的知觉活动。 2、在知觉依靠外部动作进行,还没有内化之前,幼儿的观察是无秩序的,往往以“尝

试错误”方式进行,缺乏有效的方法。

3、幼儿期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知觉方法: (1) 知觉认同。这种知觉动作发生于知觉的客体与幼儿已掌握的知觉标准完全一致时。 (2) 归入标准。这种知觉动作发生于物体的属性与知觉标准部分吻合时。 (3) 这种动作发生于知觉的客体具有复杂的属性,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确定其属性时。

第五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一节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1、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接受更多的信息。

2、注意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并为应付外来刺激准

备新的动作,把精力集中于新的情况。 二、注意与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1、凡是注意所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就最完全、最清晰、最突出。 2、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

三、注意与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注意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2、注意发展水平低的儿童,其记忆发展水平也低。

四、注意与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

·注意能加强行动的力量,行动的坚持性和注意是不可分的。 六、 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

·儿童集中注意时,学习效果好,能力提高也快。 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1、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原始的定向反射是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同时也是最初

级的注意。

2、原始的定向反射性注意主要是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也就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它的生理基础是脑的一般觉醒水平。

(二)注意选择性的发生发展

1、选择性注意性质的变化 ·注意的选择性最初决定于刺激物的物理特点,以后逐渐转变为主要决定于刺激物

对儿童的意义。

2、选择性注意对象的变化

·一方面是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注意的事物日益增加;另一方面是选择性注意

对象的复杂化。

二、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定向性注意和婴儿的选择性注意都属于无意注意。 第三节 新生儿的注意

一、 新生儿定向反射的表现

·注意,从它的发生来说,是一种定向反射。 ·测量新生儿及幼小婴儿注意的指标: (1) 觉醒状态

·柯纳将觉醒状态分为:规则的睡眠——不规则的睡眠——昏昏欲睡——

不活跃的清醒——活跃的清醒。

·觉醒和注意有倒置的U形关系。

(2) 习惯化

·如果新刺激多次连续出现,或延续一段时间,婴儿就不再去注意,这种

现象称为习惯化。换句话说,习惯化就是熟悉的刺激所发生的注意减退现象。

(3) 心率变化

·心跳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是定向反应的一种最普通的表现。 (4) 瞳孔扩大 (5) 吸吮抑制

二、新生儿注意的选择性

1、新生儿已对刺激物有一定的选择性反应。

2、黑斯认为:新生儿的扫视活动室一种生理适应现象,它的作用是保持皮质视觉神经

细胞的高水平“射击速度”。

3、新生儿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偏爱。

·对简单鲜明图案的偏好。 ·对人脸的偏好。

第四节 1岁前儿童的注意

一、 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倾向

·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力面,也称为视觉偏好。

(一)婴儿注意选择性的特点

偏好复杂的刺激物;曲线;不规则;密度大;集中;对称。 (二)婴儿注意选择性的变化

1、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较全面的轮廓。 2、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 (三)关于婴儿选择性注意的理论

·各不相同

二、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3个月以后的婴儿,生理成熟对他的注意的制约作用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重要,经验开始对婴儿的注意起作用。

三、出现动作协调的注意

·婴儿6个月左右,出现手眼协调动作。 第五节 1—3岁儿童的注意 ·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和儿童认知的发展密切联系,特别是和表象与语言的开始发展密切联系。 一、“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与注意的发展

·儿童注意的发展,和皮亚杰所提出的“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分不开。 二、表象的发生与注意的发展

·1.5—2岁,儿童的表象开始发生。从此,儿童的注意和表象密切联系起来。 三、语言的发生与注意的发展

·2岁左右,语言真正形成,词语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物,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 第六节 3—6岁儿童的注意

·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一、 幼儿的无意注意

1、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注意。

2、3—6岁儿童的注意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但是和3岁前儿童相比,幼儿的无意注意

有了较大发展。

3、幼儿的无意注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4、在整个幼儿期,新颖性对引起注意有重要作用。

二、幼儿的有意注意

·幼儿期,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 ·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以下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1、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2、知觉中包括经验的作用。

3、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1、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

2、记忆是联系感知与想象、思维的桥梁,是想象思维过程产生的直接前提。记忆表象越

丰富,想象和思维的基础便越厚实。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1、儿童学习语言也要依靠记忆。

2、儿童有时说了后面的话忘了前面的,就明显暴露了言语活动与记忆联系的不足。

四、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

1、通过记忆,儿童对与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 2、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不开记忆。意志是有目的的行动,在行动过程中必须始终记住

行动目标。

五、记忆影响儿童行为的倾向性 第二节 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 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识记、保持、再认、再现)发生的指标:

1、习惯化 2、条件反射 3、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胎儿末期,听觉记忆已经发生。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2、儿童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称为记忆潜伏期的延长。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1、再认。习惯化是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

2、再现(回忆)。

·回忆和再认的差别:是由于其活动机制的不同,再认依赖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感知是儿童出生后就有的,而表象则是在1.5岁-2岁时才形成;感知的刺激是在眼前的,立即可以引起记忆痕迹的恢复,表象的活动还有待儿童在头脑中进行搜索,而记忆的首要问题不在于储存,而在于检索。这便是“再认”会先于“回忆”发生的原因。

(三)记忆容量增加

(1)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详细资料整理

(三)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四)个性初具雏形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二、两岁前依靠感知认识世界三、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地位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主要阶段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pgf62ixn9797950lpza3sk4u09qm100fg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