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程之歌唱教学案例设计管见
作者:滕子萱 刘永福
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17期
摘要: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其制定的必修课程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歌唱”模块强调音乐实践、重视音乐体验、鼓励音乐合作,是培育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认真思考和探究歌唱教学课程设计。 关键词:歌唱教学 ; 案例设计 ; 教学准备 ; 教学实施 ;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J60-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7-0098-02 一、案例背景
按照新课程的标准,高中音乐分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学习模块,其中《歌唱》模块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占主体地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深入,学校基础音乐教育设备在不断更新和完善,音乐课的开展及实施逐渐提高。在这样的新环境、新形势、新政策下,教师应不断思考和探索课程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歌唱,并通过歌唱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充实生活情趣。 二、案例主题
歌唱可以表现多种音乐形式、表达个人情感,主要以人声为媒介。歌唱是核心素养理念——艺术表现要素中的重要途径。歌唱模块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相关音乐知识等多种内容和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从听赏音乐入手,学习歌唱方法,体验歌唱乐趣,通过合唱等形式增强合作能力,感受和表达声乐作品中的情感。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对新课标有透彻的理解,也要有明确的歌唱教学目的,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步骤中,逐渐深入,以浅及深,遵循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合适的课程设计方案。 三、解决方案
(一)歌唱课程设计之教学准备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环节,歌唱不仅能表达音乐的情感、促进师生交流和互动,更能让师生达成共识。同时,歌唱也是学生最乐于参与和表现的音乐形式,
教师应遵循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充分学习音乐,乐于歌唱,感受音乐美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音乐的愿望。 1.分析教材
在歌唱教学中,教材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参照,教师在备课时的首要工作为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各种教学实施和评价的基本环节。只有通过对教材的透彻分析,才能逐步展开教案设计和教学目标制定工作,才能在备课、选课中有丰富的选择材料,逐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容不迫。
教师首先要对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有深刻的理解,对教材编写的目的有深刻领会,同时还要对整个高中教材的基本内容非常熟悉,对音乐教材各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的地位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教材中有关歌唱教学的内容加以系统分析,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目的、内容和原则和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教材,突出并抓住重点,解决难点。在教材的选择上,也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人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计划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让学生更加有兴趣。 2.分析学情
其一,高中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已趋于成熟。随着社会经验日趋增多,对事物的看法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虽然对参与和交往有兴趣,但同时逆反心理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诱导,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力求在参与的过程中巩固和提高音乐的基本技能。不能强迫学生,迫使他们学习,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内心,按需听取他们的建议。
其二,高中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欣赏经验尚不够丰富,对于传统音乐作品的赏析有很大的难度,以歌唱的方式逐步对传统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能逐渐了解和接受传统声乐作品,并产生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歌唱中引入欣赏,仍应突出歌唱的实践性,避免以欣赏代替歌唱。
(二)歌唱课程设计之教学实施 1.體现核心素养
在审美情趣上,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通过对作品的聆听和欣赏,理解歌词的意思,通过歌曲旋律传达音乐的情感。随着课程的逐步实施,学生逐渐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相关知识,结合自身音乐积累,能基本理解歌曲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通过歌唱的形式,感受歌曲的旋律线条、速度、力度、情感变化,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在艺术表现上,结合学生自身音乐知识积累,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能领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意图,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学生能够与教师产生共鸣,并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有一致认可。在演唱过程中,逐渐提高识谱能力,通过对歌唱的训练,逐渐掌握呼吸及发声方法,训练独唱的能力。同时,在合唱作品中,教师应让学生有合作的意识,对发声方法及处理也要有所不同,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师生间的默契程度,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在文化理解上,学生从识读乐谱到自如的演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而且增加了学生歌唱的自信心,其情感表达会更充分、更细腻、更准确。另外,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优秀音乐文化,使其感知到其他国家音乐的魅力,体会到不同音乐文化的特征,从而树立多元音乐文化的理念。 2.加强合唱教学
合唱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育人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合唱教学发挥应有的音乐教学功能作用和育人功能。
目前,接受过歌唱专业训练的高中学生较少,分声部的合唱对于他们来说较为困难。但在以前的音乐课堂中还是有较多的音乐素养及歌唱课,有过对声音的训练,这对高中合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高中生基础合唱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音准和节奏,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不仅需要双方的细心,更需要耐心,教师需要对每个声部的学生进行单独排练,让学生对各自的声部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歌唱课程设计之教学评价 1.课程评价
高中音乐的歌唱课程的评价方式应以新课标为基础,结合最新提出的核心素养理念,并依据课程评价的指向性、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鼓励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体现音乐学科的自身特点,有效实施音乐歌唱课程评价。
高中阶段已有义务教育的基础,已经掌握了知识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素养,教师在歌唱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了解学生知识储备量,并结合高中生善于求知、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感知艺术和歌唱实践,从日常歌唱课或歌唱听赏课中设计思考问题,并制定适合学生的分时段的评价机制。 2.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