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文|陈锡文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期刊名称】中国农村科技【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1
十九大报告中没有提城镇化战略,而是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段中首先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段话不是第一次讲,但在新时代,应赋予其新的含义。
现阶段,我国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降到了8.5%左右,农村人口按照2017年的统计,常住人口已经减到了42.6%,不到 9.5亿。但是“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并没有随之降低。
国家提出,仍然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非常明确地感受到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还是一条短腿,在全面小康的建设中,农村还是一块短板。就像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那样,我们现在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而这种不平衡和不充分最突出的体现是在农村。
因此,在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农民的就业、增收和农村的基层基础工作可以说是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民就业到底应当怎么做?需要和当时的整个经济形势吻合,这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曾经有过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解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乡镇企业渐渐潮退,很快又兴起了规模庞大的民工潮。最近几年更多的是让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所以大家感觉到,进城民工数量的增幅正在逐步降低。
土地是农民的第一就业空间,农民到城镇、到非农产业去就业是第二就业空间。但现在仅仅靠第一第二就业空间还不够,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村在耕地之外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几年,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都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要努力为农民创造第三就业空间,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主要指农村的社会制度和“三农”工作队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农村基层干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空档、短缺,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
作队伍,对于农村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乡村振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全面论述了下一步如何建设中国的现代农业,其中提到“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小农户”这一提法,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层面从没有过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中,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生产,可能还是中国会长期存在的一个历史现象,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灭掉。建设中国的现代农业,一方面要通过土地确权登记办证等形式让承包土地的农民,对于流转自家的承包地更加踏实、更加有信心,另外还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提供现代农业技术、经济服务,比如通过托管代耕,通过购买农业的社会化服务,让各种各样的农业现代装备,更好地运用于小农户的生产中。
(本文为作者在《财经》年会2018上的主旨报告,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编辑|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