⑸病人同时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时,仅需报告下呼吸道感染。 (二)心血管系统
1.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炎 临床诊断
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新出现心脏杂音或杂音发生变化、栓塞性改变、皮肤异常表现(如淤斑、出血、疼痛性皮下肿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传导异常,并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学发现心脏赘生物。 ⑵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的证据。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心脏瓣膜或赘生物培养出病原体。
⑵临床诊断基础上,两次或多次血液培养阳性。 ⑶临床诊断基础上,心脏瓣膜革兰染色发现病原菌。 2.心肌炎或心包炎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心脏扩大,并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②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③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⑵病人≤1岁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
16
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并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②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③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心包组织培养出病原菌或外科手术∕针吸取物培养出病原体。 ⑵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中抗体阳性(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 (三)血液系统 1.血管相关性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⑵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⑶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
⑴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 ≥15cfu/平板即为阳性。
⑵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或细菌菌数相
17
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2.败血症 临床诊断
发热>38℃或低体温<36℃,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⑴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 ⑵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
⑶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⑷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kPa(40mmHg)。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⑵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说明:
⑴入院时有经血液培养证实的败血症,在入院后血液培养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或医院败血症过程中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均属另一次医院感染败血症。
⑵血液培养分离出常见皮肤菌,如类白喉杆菌、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等,需不同时间采血,有两次或多次培养阳性。
⑶血液中发现有病原体抗原物质,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必须与症状、体征相符,且与其它感染部位无关。
⑷血管相关败(菌)血症属于此条,导管相关动静脉炎计入心血管感染。
18
⑸血培养有多种菌生长,在排除污染后可考虑复数菌败血症。 3.输血相关感染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
临床诊断
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
⑴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⑵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⑶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血液中找到病原体。
⑵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其血清在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 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
⑶组织或体液涂片找到包涵体。 ⑷病理活检证实。 说明:
⑴病人可有症状、体征,也可仅有免疫学改变。
⑵艾滋病潜伏期长,受血者在受血后6个月内可出现HIV抗体阳性,后者可作为初步诊断依据,但需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 (四)腹部和消化系统 1.感染性腹泻
19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⑵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⑶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 ⑵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
⑶从血液或粪便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准。 ⑷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
说明:
⑴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
⑵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2.胃肠道感染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发热(≥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泻,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 ⑵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胞。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