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婴 宁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前两句并不正面描写,而是让采莲少女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田田荷叶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少女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相互映照,人花难辨。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
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不见踪影了,一丝变幻莫测的惊奇和怅惘涌起时,菱歌四起,恍悟采莲女子仍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中。闻歌而不见踪影,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
[思考] 这首诗最突出的写作方法是什么?请以前两句诗为例简要分析。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
未嫁而夭(yāo) .笑容可掬(jū) .不觉解颐(yí) .略与商榷(què) .瞋目曰(chēn) .二、通假字
拈梅花一枝(niān) .
渐致研诘(jié) .悒悒不欢(yì) .
笑不可遏(è) .幸垂怜悯(lián)(mǐn) ..
(1)我有志,匪伊朝夕(“匪”通“非”,不是) (2)形影殊无少异(“少”通“稍”,稍微) 三、一词多义
?吴生来,嘱密诘之(恰逢)?①适.(1)适?
?②我一姊适秦氏(嫁)?.
①君意亦复痴(心思)?.?
其园亭(考虑,估计)(2)意?②意 .?(意味,感受)?③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①去此可三十余里(距离).??②吴锐身自任而去(离开).(3)去?
③但望南山行去(前往).??④故德之常不去心(去心,指忘怀).①坐次(一会儿)?.?
(站立)(4)次?②秦伯素服郊次 .
?俱进(次序,顺序)?③中江举帆,余船以次.①具展宗阀(细细)??.
饭(备办)(5)具?②婢子具 .
?(饭具,即杯盘碗碟之类)?③婢来敛具.
?望南山行去(只)?①但.?(6)但 ?远走(徒然)?②何但.
①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氏女(竟然是).??②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7)乃?
③失手而堕,笑乃止(才).??④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而是).四、词类活用
(1)怀梅袖中(名词作动词,怀揣) .
(2)乱山合沓,空翠爽肌(使动用法,使……爽) .(3)意其园亭(名词作动词,猜测) .(4)无术可以悟之(使动用法,使……悟) .(5)人皆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五、古今异义
(1)医师诊视,投剂发表 ..古义:把病发散表托出来。
今义:①向集体或社会表达(意见);宣布。②在刊物上登载(文章、绘画、歌曲等)。 (2)生具吐其实 ..古义:那实际情况。 今义:实际上;事实上。 (3)物色女子居里 ..古义:打听。
今义:有目的或按标准寻找、挑选。 (4)又从此渐近丽人 ..古义:借此。
今义:①从此时或此地起。②从这一道理或事实基础出发。 (5)极相匹敌 ..古义:般配。
今义:①相比;相当;对等。②指彼此相当的人。 (6)以示相爱不忘也 ..
古义:爱你。相,偏指一方。 今义:互相亲爱、友好。 (7)不图得见颜色 ..古义:脸色,容颜。 今义:色彩。 (8)山花零落而已 ..古义:遍地都是。 今义:(草木)凋落。 六、文言句式
(1)徒步于野(状语后置句) (2)何亲可探(宾语前置句) (3)王子服,莒之罗店人(判断句) (4)此来即为姨也(判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