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计划管理规范。学校拟订了《劳技教育纲要》、《劳技教育实验计划》,确定了实验的整体以及分级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各班级再制定本班劳技实验计划,公布实施,有条不紊。
(2)常规管理制度规范。学校制定了劳动规则、生产操作规程、劳动安全保护制度、劳动质量检验制度、学生劳技活动考核制度。这些制度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规范,有利于激励和约束学生积极参加劳技活动。
(3)劳技活动考核量化规范。从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基础知识的书面考核和动手操作能力相结合,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全面考核学生,我们还制定了《学生参加劳技活动表现的评定标准》,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分年级提出了学生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手工和简单生产劳动的具体要求。由家长和劳技老师按月评估。
6、培养劳技师资的三种方法。
培训:搞好在岗教师培训,请专家、学者讲授,输送教师外出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劳技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边实践探索,边总结提高,形成一支稳定的有一定质量的劳技教师队伍。
聘用:聘用社会上的专业户、专业技术人员作兼任教师,有计划地来校传授种植、养殖等专业技术。
拜访:组织教师登门拜访,向有经验的工人、农民学习,再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
,.
同学们制作了丰富的劳技作品,并在劳动中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通过劳技教育,学生素质获得了全面提高。学校劳技教育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二、对小学劳技教育的几点思考
1、劳技教育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学校劳技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为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2、劳技教育必须适合中学生年龄、心理特征。
要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劳技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劳技活动中感到快乐、增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形成创造力。
3、劳技教育必须注重与学科渗透。
劳技教育具有整体功能,它是“渗透一切、贯通一切的东西。”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形成良好意志品质、养成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体能,促进教育过程积极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各门学科中充分挖掘劳技教育因素,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劳技教育必须常抓不懈。
在学校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智轻德、重智轻能”、“以分数衡量学生一切”的倾向,实施劳技教育是改变这种倾向,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实施劳技教育中,必定会遇到种种困难以及来自学校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和冲突,但只要我们方向明
,.
确,方法得当,常抓不懈,劳技教育必将开出芬芳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
三劳动安全健康知识讲座
为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提高教职工自我救护及疾病预防技能,普及紧急救护和防病知识,11月26日下午,温泉学校特邀健康宣教中心来校,举办主题为“珍惜生命 关爱健康”的劳动安全卫生健康知识讲座。讲座在校会议室举行,全体教职工听取了讲座。
讲座由校长同志主持,健康宣传中心讲师重点为全校教职工讲授了两方面的健康知识:一、紧急救护知识,包括如何做好灾害紧急事故应急处理和现场心肺复苏术紧急救护等知识;二、当前常见慢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包括职场人员健康状态的综合治理,男、女穴位保健知识和职业病的防治等。同时,她嘱咐大家要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多做运动,杜绝抽烟、熬夜等劣习。
讲座上,健康宣传中心讲师结合常见病例为教职工做了详细讲解,并和教职工进行了互动,精彩的讲解不时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现场气氛活跃。
,.
四.创建劳动技术教育特色的工作汇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我们对办学特色的界定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优化的、个性化的办学风格。
一、继承优良传统,稳定发展劳技教育特色。
作为农村中学,温泉历来有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好传统。建校伊始,就将培养“劳动的身手”列为培养目标之一,解放初期的国光校歌高唱着“生产劳动共提倡”。当时,不仅校内有果园、菜地、饲养场,还在附近的山区办农场。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是国光五六十年代最具特色的教育项目。新时期,我们遵循邓小平同志关于“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的指示。从新的视角审视学校的劳动教育,并赋予新的认识。坚持“五育和谐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本着“学会劳动、学会生活”的宗旨,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抓紧抓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二十年来,始终如一,矢志不移。
为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除了着力继续狠抓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让学生逐步具备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的同时,十分注重提高劳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