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熊孩子”礼仪,要从小时小事做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育“熊孩子”礼仪,要从小时小事做起

作者:黄琦

来源:《祝你幸福·最家长》2017年第07期

《三字经》开篇就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礼仪习惯等,是一个人社会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这个人家教好坏的重要体现。所谓某人家教的好或是不好,往往是从其举手投足的小事中自然流露的,我们通常也是从一个人待人接物的细节习惯中判断其家庭教养的,而细节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幼小,如果家长对孩子从小疏于引导,形成不良习性,成人之后就积重难返了,那可真是“子不教,父之过”了。

记得在美国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个美国家庭的聚会,召集人家庭是我的“host family”(友好家庭)。夫妇俩当时都35岁左右,没有自己的孩子。丈夫是学习历史出身,酷爱中国文化,所以就收养了一个中国小女孩,取名Lily,悉心教养,视为己出。当时Lily约5岁。 参加聚会的几个家庭中的几对夫妇彼此年龄相仿,都带有一至两个10岁以下的孩子来参加聚会。我赶到时有几家已经先到了,大人们在露台上聊天,孩子们则在草坪上奔跑玩耍。使我吃惊的是一向松散随意、一身牛仔走天下的美国人,居然都把孩子打扮得隆重、正式。女孩一律漂亮的礼服裙,男孩则都是一身小西装,还打着领结。

穿着粉色公主裙的Lily热情地飞奔过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由衷地夸奖:“Lily今天真漂亮”,她礼貌地报以微笑,回答“谢谢”后就又和小朋友玩耍去了。我与大人们一一打招呼并作自我介绍。

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位面带微笑的妈妈,领着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只见妈妈与儿子耳语了几句,儿子马上一本正经地走过来很绅士地伸出右手与我握手,面带笑容地说:“你好,很高想见到你。”我也赶紧回礼,然后就走过去与别的家庭的人打招呼了。

过了一会,只见那位妈妈笑盈盈地又走了过来,小声对我说,“能不能麻烦你帮个忙,再与我儿子握一遍手。”我不解地问:“当然可以,但是为什么呢?”她说:“我观察他刚才与你握手的动作很敷衍,需要改正。我正在教他礼仪,所以麻烦你帮个忙。”我心里想:怎么敷衍了?挺好的啊,作为男士先伸出右手,同时也说了欢迎的话。

我倒要看看这位媽妈是如何严格要求的。于是我就配合地微笑着向男孩走了过去,男孩分明是接受了妈妈的教诲,再一次微笑着向我走来,伸出右手,同样说着:“你好,很高兴见到你。”我回礼。仔细体会,与刚才握手不同的,一是小手更加有力;二是他说话时始终抬头看着我的眼睛。男孩看了看妈妈,妈妈满意地点头,微笑着又给儿子交代了几句,男孩高兴地向我摆了摆手跑到孩子堆里玩去了。妈妈这才向我解释说:“他老是改不掉与客人握手不看客人眼睛的坏毛病。”哦,原来如此。

我习惯性地用中国式的宽容说:“他还是个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她马上一本正经地纠正说:“不,孩子不学习,长大是好不了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长大了再改可就难了。”仔细想想,我深以为然。

于是我们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聊了起来,总结起来这位家长的做法,一是“从小事做起”;二是“从幼小做起”。同时,在整个施教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重要的理念,那就是“平等”,不以“孩子还小”为借口去放纵孩子的不当行为,不论孩子多大年龄,在人际交往中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大人的附属。他要用他独立的适合于那个年龄的交往礼仪去交往,大人代替不了。 这时候我突然理解了我们经常议论并且大加赞赏的美国孩子的“独立性”的内涵。这个“独立”不单单是到了一定年龄经济上的独立,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人格的独立以及作为社会人存在的独立,由此带来的诸多从幼小就建立起来的独立意识和理念,对其成人后的独立思维、独立生活以及独立创业等都是一脉相承的。

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家长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中,“独立”和“平等”的理念就欠缺了些,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家长惯常对待孩子的两种现象。

教育“熊孩子”礼仪,要从小时小事做起

教育“熊孩子”礼仪,要从小时小事做起作者:黄琦来源:《祝你幸福·最家长》2017年第07期《三字经》开篇就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礼仪习惯等,是一个人社会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这个人家教好坏的重要体现。所谓某人家教的好或是不好,往往是从其举手投足的小事中自然流露的,我们通常也是从一个人待人接物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p4pr0x2ae1xkfw968ko77t6k14pna01b2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