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学习目标】
1.史实记忆:准确记忆新式学堂的出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及科举制度废除等史实;了解民国时期著名文学艺术家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及主要成就。
2. 能力锻炼:归纳本课文艺成就,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民国时期时代特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编演短剧,创设历史情境,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学会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理解本课知识条理,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4.情感体验: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自己爱国主义思想,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科举制度废除、民国时期文艺成就。
2.学习难点:新式教育产生的过程、五四以后中国文化的新方向。
课前延伸
填表 表1
姓名 詹天佑 侯德榜 魏源 严复 茅以昇 成就 表2
新式教育的开端 科举制度需要改革的原因 京师大学堂 创建的时间 创建的意义 新式开始的标志 教育 意义 表3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类 别 文 学 姓名 鲁迅 代表作 郭沫若 赵树理 丁玲 美术 徐悲鸿 艺聂耳 术 音乐 洗星海
课堂反馈
1.做好课堂笔记是历史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有时因粗心大意而得不偿失,以下是摘自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2.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其意义不包括( )
A.打破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 B.极大推动戊戌变法的顺利进行 C.为结束科举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3.1936年姚克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合撰一幅挽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幅挽联是为了悼念(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聂耳 4.右侧是份歌曲推荐目录,其中不属于冼星海作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歌曲推荐目录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黄河大合唱》 ③《夜半歌声》 ④《毕业歌》 ……
京师大学堂
材料二 《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课时及课程
北京大学校徽
周课时 课程 修 读经 中国 外国 历 地 算 博 图 体 身 讲经 文学 语 史 理 学 物 画 操 学年 一年级 二年级 1 1 9 9 4 4 8 8 3 2 2 3 4 4 2 2 1 1 2 2 ──蔡元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北京大学校徽是在鲁迅设计的校徽基础上修改而成,请你欣赏后谈谈对这枚校徽构思与设计思想的理解。
(2)京师大学堂是什么时候创办的?它和北京大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3)阅读材料二,结合你的课程和课时,看看有什么不同,然后简要概括说明不同之处。
(4)材料四是蔡元培的名言,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然后结合前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
6.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发出中华民族抗日的怒吼,震撼一代中国人心扉的《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
材料三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7.学习完“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这一主题后,新世纪中学对其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
你参与探究下列问题:
(1)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四人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近代,都去外国留学过;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所创新。他们的结论对吗?请你谈谈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
之处?
(2)以下是他们搜集到的《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以、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请你对照今天你们的课程与课时,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