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八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 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核心价值 宪法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国家权利属于人民

1、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

7、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 (7)监督权

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和目标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3、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4、我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官方文件: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

5、中国的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6、发展权的主体:人民

7、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

8、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教育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初步建成了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在内的教育的法律体系

10、现代法治国家的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1、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过程中和体现: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和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

12、尊重和保障人权对行政机关的要求: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证、文明,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13、尊重和保障人权对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要求: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行使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14、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贫穷

15、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中国的减贫行动

16、中国的减贫行动的意义:中国的减贫行动有利的促进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

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实现到2024年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的宏伟目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组织国家机构:

1、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新中国的最早的立法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

5、临时宪法: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6、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7、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宪法保证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 明确国家机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10、立法的价值取向:在立法的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 1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

(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2)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3)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4)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规范权力运行

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绝对权力”。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因宪法和法律对某一领域未作规范擅自行使权力。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节坚持依宪治国知识点梳理 为什么要保障宪法实施?

如果宪法得充分、有效的实施,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那么,国家行使将会违反法治的要求,我们的幸福生活就不能真正实现。

怎么保障宪法的实施?

保障宪法的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一、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的构成:宪法除序言外,设有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我国现行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实施的新中国第四部宪法。 3、我国宪法的本质: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4、宪法的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5、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6、宪法权威的重要性: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 ,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7、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8、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 9、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10、宪法和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的区别: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二、最高法律效力

1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1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13、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1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得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1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从规定内容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从法律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6、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以宪法为核心

18、怎样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节加强宪法监督知识点梳理 一、监督权力行使

1、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核心价值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国家权利属于人民1、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ozf4139u23y3j84vsq02xzhu2kzn0009v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