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滚动练(三) 教师独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5题为单项选择题,6~8题为多项选择题)
1.安培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为物理学特别是电磁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麦克斯韦把安培誉为“电学中的牛顿”,下列关于安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安培最早提出了“场”的概念 B.安培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安培最早提出了“右手定则”
D.为了纪念安培,用他的名字命名了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解析 法拉第最早提出了“场”的概念,A错误;最早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B错误;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后,安培就提出了判断电流和电流激发的磁场中磁感线方向关系的定则——安培定则,又叫右手螺旋定则,右手定则不同于右手螺旋定则,右手定则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它不是安培提出的,C错误;安培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D正确。 答案 D
2.如图1,已知电源内阻为r,A1、A2两电表均为理想电表,A2与某定值电阻串联,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0。闭合电键,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两电流表示数之和固定不变,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 )
图1
A.R0
B.r
C.R0+r
D.R0-r
E-UU
解析 A2的示数I2=R,A1的示数I1=r,A1、A2两电流表示数之和I2+I1E-UUE
=r+R,当R=r时I2+I1=r,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无关,B正确。
答案 B
3.如图2所示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匀强磁场,一束质量和电荷量都相同的带电粒子,以不同的速率,沿着相同的方向,对准圆心O射入匀强磁场,又都从该磁场中射出,这些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有的较长,有的较短,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只受磁场力的作用,则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越长的带电粒子( )
图2
A.速率一定越小 B.速率一定越大
C.在磁场中通过的路程越长 D.在磁场中的周期一定越大
2πm
解析 根据公式T=Bq可知,粒子的比荷相同,它们进入匀强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相同,选项D错误;如图所示,设这些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圆弧θ
T,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越长的带电粒子,360°mv
圆心角越大,运动半径越小,根据r=Bq可知,速率一定越小,选项A正确,B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θ,则运动时间t=
错误;当圆心角趋近180°时,粒子在磁场中通过的路程趋近于0,所以选项C错误。
答案 A
4.国际空间站是一项由六个国际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也指运行于距离地面近400公里的轨道上的该计划发射的航天器,我国计划于2020年左右建成自己的空间站。如图3所示,某空间站在轨道半径为R的近地圆轨道Ⅰ上围绕地球运行,一宇宙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检修后再与空间站分离,分离时宇宙飞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在很短的时间内加速,进入椭圆轨道Ⅱ中运行。已知
椭圆轨道的远地点到地球球心的距离为3.5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若分离后宇宙飞船还需要与空间站对接,则所需时间至少为( )
图3
A.2π27πC.2
R3
GM R3
GM
R3GM R3
D.54πGM 27πB.4
解析 设空间站在轨道Ⅰ上运行周期为T1,万有引力提供空间站做圆周运动的Mm空2π2R3
向心力,有GR2=m空(T)R,则T1=2πGM,宇宙飞船所在轨道Ⅱ上的半
1
3.5R+R9
长轴L=2=4R,设宇宙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为T2,由开普勒第三
T22L327
定律有(T)=(R),则T2=8T1,要完成对接宇宙飞船和空间站须同时到达椭圆
1
R3
轨道的近地点,故所需时间t=27T1=54πGM,D正确。 答案 D
5.如图3所示,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固定于水平面上,直径AB水平,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由直径AB上的某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小球落进碗内与内壁碰撞,碰撞前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为2gR,结果小球刚好能回到抛出点。设碰撞后小球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反向,g为重力加速度,则初速度v0大小应为( )
图3
A.gR
B.2gR
C.3gR
D.2gR
解析 要使小球能按原路反弹回去,小球必须垂直打在圆弧上,设撞击点为E,连接OE,此为过E点的切线,过E点作AB垂线,交点为F,则O为水平位移v0tv0t11
的中点,EF=2gt2,OF=2,在直角△OFE中,由勾股定理有(2gt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