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大通县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古建丽 车永喜
【摘 要】摘要 介绍“十二五”期间大通县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2(000)018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农业;机遇;挑战;“十二五”期间;青海大通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二五”时期,又是发展现代农业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推出了一系列最新的强农惠农政策,这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惠农资金继续增加,更多农产品享受补贴大餐;扩大了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新增了青稞良种补贴,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重视耕地质量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好的政策为“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同等发展的新阶段,新的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1 面临的机遇
1.1 国家政策支持使大力发展农业有更广阔的天地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显著增强,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增加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已经开
始逐步落实。西部大开发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得到了加强,为农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国力明显增强,已初步具备相应的“以工补农、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和财力,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财力和物力保障。
1.2 宏观经济环境更加有利
农业宏观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社会各类资本投资开发农业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农村经济将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1.3 农产品市场环境更加成熟,种植效益稳步回升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对优质粮油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发展优质粮油已成为增加农民种植效益的重要增长点。种植业是大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推动该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提高种植业整体竞争力,促进种植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现代种植业发展步伐,推进传统种植生产向现代种植业生产转变,必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1.4 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随着科教兴农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效益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农业新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显著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知识逐步更新,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科技推广体系逐步调整和完善,科学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大大提高。
1.5 农业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通过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种子工程,不断加强农作物生产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农作物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已建立区域性病虫测报站,耕地保护更加严格,耕地地力调查、耕地质量建设全面启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初步形成。种子依法管理不断加强,市场竞争秩序不断规范,品种选育工作不断加强,新品种应用能力稳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更加有利于无公害粮油产品产地整体推进,推动农产品质量建设。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正在逐步深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产业,培育高效种植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1.6 地理区位比较优势明显
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青海省东部祁连山南麓,处于湟水河上游地带。地处东经 100°51′~101°56′,北纬 36°34′~37°23′,海拔 2 280~4 622 m。东邻互助县,西接海晏县、湟中县,南与西宁市城北区接壤,北与门源县相依。国道227线横穿全境,宁大高速公路、宁大铁路通过省会西宁市将大通县与全国各地连为一体,距西宁市仅30 km,素有西宁市“北大门”之称。县乡公路全部黑色化,且四通八达,十分便利,通讯设施齐全,电力设施完善。 1.7 资源优势
大通县总面积为3 090 km2,辖9镇13乡,在全国农业区划中属东部黄土高原林牧区,即湟水河上游粮油菜、畜禽、水源涵养林区。该县是青海省重要的粮、油、薯、菜生产基地县。大通县是西宁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供给地,水资源丰富,全县年均水资源总量6.8亿m3,境内有大型水利设施——黑泉水库。
2 挑战
“十二五”期间大通县农业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