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3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 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学情分析
7年级学生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赏析诗歌。 重点难点
1、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秒。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唐诗《次北固山下》,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1 / 5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路青山外, (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 (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 (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学生齐读。 2、教师指导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投影: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2 / 5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3新人教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