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第一课时课堂教学案
任课教师:沈峰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年级:初二
课课时 新授 1课时 型 安排 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材从时间上的发展和空间上的分布两方面,让学生对中国农业有一个完整地认识。 农业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尽管没有切实的农村生活体验,但对农产品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知道农业的定义;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了解我国主要粮食作知识目标 物的分布。 分析中国农业小麦、水稻分布图,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分析作物能力目标 生布规律。分析统计图总结出农业的发展进程。 情感态度价 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 值 观 第一节 农业(第1课时) 重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难点:主要粮食作物分布规律的成因 读图分析、逆向思维 课前预习 预习课文 教学媒体 地图册、填充图册、目标检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策略和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的相关知识 讨论回答 由此导入中国的农业 复习提问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和中国的土地资源特点 1. 假如没有农业生产,我们的生活会引导学生积极学生讨论后根据学生认为农业的可能产品,导入新课内容 思维,大胆想象 发言 导入新课 有哪些改变? 2. 你所想象的农业都有什么产品? 1 / 2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讲述中国以前种植业、畜牧业、粮食短缺时期林业、渔业 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 产量的提高 2. 布局的合理 3. 生产结构的改变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读课本中国稻谷和小麦产量的变化、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 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情: 比如粮票 读地图册第6页图 通过讲述缺粮的历史,导入我国农业的发展。 要求学生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描述几幅图所说明的问题。 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农业的发展,改回答南北方布 1. 南方水田、水稻 2. 北方旱地、小麦 3. 主要产粮基地 善了人民的生人们的饮食联系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进行简单描述 结合土壤、气候知识回答 活,读课本第4特点 页图 做课本第5页第4题 描述一下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总 结 练 习 作 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目标检测第3页综合题(2) 1.完成目标检测相关题目 2.填充图册第1页练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