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2012年,是全面完成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农业农村发展“六个上台阶”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按照“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大幅增收为核心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的新发展、新突破。
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增强科技兴农基础保障 (一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农业科技创新要把保
供给促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着力突破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在良种培育、地力提升、作物丰产、优质安全、畜禽标准化养殖、加工储运、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绿色防控、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工作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农业科研公益性定位。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
院所自主权。支持农业高等学校组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展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试点。加强市(州级涉农科研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纳入省级科研机构直接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高校、科研院校、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增强我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农业企业创办科技研发机构。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
(三推进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强化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巩固提升“川种”优势。建立优势种质资源和种业生产保护区(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鼓励种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在粮油猪生产大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县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新品种引进展示示范场。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共享。完善种子收储政策,加大对种子收储的信贷支持,省级财政对种子储备给予适当补助。完善品种审定、保护、退出和种子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套牌侵权、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
(四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着力构建技术链,支撑延长产业链,推进技术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面向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组建多学科、产学研联合的创新团队,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涉农新兴产业。组织实施100个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重大项目,重点建设300个示范基地。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和团体开展新品种引进选育、技术引进集成创新。加
强干旱、洪涝、低温等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转移技术研究。 二、完善农业科技转化推广体系,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五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加强农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转移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园区、专家服务基地、研发基地、科技信息服务站等区
域性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园建设。稳步发展农业技术交易市场。
(六全面加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落实公共服务岗位。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机构设置和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待遇,落实工资倾斜、绩效工资、社会保障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加大投入力度,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
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激励机制,支持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涉农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加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的作用,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户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支持发展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继续实施星火计划,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加强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
(八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农业科技拔尖人才,“天府英才工程”、“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要向农业科技领域倾斜。加强四川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要实行公开招聘和资格准入制度,核定工作岗位,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
标准,注重工作业绩和推广实效,评聘职数向乡镇和生产一线倾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
批大学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加大高等学校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力度。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积极发挥农民技术人员示范带动作用,按承担任务量给予相应补助。
(九加大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投入机制,制定农民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法制建设。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农场主,积极培育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开展机防手、农机手、农村沼气工、农村粮食购销经纪人等涉农人员培训。继续实施劳务品牌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工匠人才培训。
三、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增强保供给促增收能力
(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面完成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任务,确保粮食年总产量增加5亿斤以上,实现省内粮食基本自求平衡。继续实施“米袋子”、油
料自给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集中抓好88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建设。鼓励开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开展整建制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加强防灾减灾、产后减损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监测与防控支持政策。
(十一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科技水平。继续推进6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县的培育和提升工作。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建300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整建制全县域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鼓励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建设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发展设施
农业,加强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推进25个林业产业强县的培育和提升工作,支持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竹藤等林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创意农业。提升都市农业应急保障功能,大中城市要坚持保有一定的蔬菜等生鲜食品自给能力。规范农产品认证工作。
(十二深化现代畜牧业试点提质扩面。深入开展4个市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和提质扩面,推进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继续推进5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的培育和提升工作。加强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配套。发展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共建、联建小区养殖模
式。继续实施优质生猪生产能力工程,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加快节粮型草食牲畜、林下养殖和现代蜂业发展。扶持肉牛肉羊生产大县标准化养殖和种畜禽场建设。推进“以草换肉”、“以秸秆换肉奶”工程。开展畜禽水产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快优势特色水产业发展,抓好稻鱼轮作、名优水产品养殖和冷水鱼产业工程建设。开展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试点,加强休闲渔业发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十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责任制度,保障必要工作经费。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加强农业投入品控制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健全重要农产品监测机制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大力推广配方肥、有机肥等高效安全肥料和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规范使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安全监督执法,严格市场准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十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一批全国同行业、同产业“排头兵”企业。加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继续抓好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保供给的积极作用。逐步引导龙头企业成为农产品加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