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七)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读图,回答1~2题。
1.此图展示的是我国何处景观( ) A.九寨沟风光 C.泰山风光
2.该地形景观的成因主要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B.桂林山水 D.长白山天池
1.B 2.B [第1题,图中所示为桂林的峰林地貌和漓江。第2题,桂林山水是石灰岩经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3.如图为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著名的景点“十二使徒岩”,目前仅剩下七个岩柱。有人说旧的“使徒”倒下,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出现这种“前赴后继”现象的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C.岩浆活动
B.流水堆积 D.地壳运动
A [根据图中海浪信息可知,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这种“前赴后继”的力量来自海浪侵蚀,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都不会形成图示“使徒”,流水堆积多形成三角洲和冲积扇地貌。]
下图为我国①②两地区的典型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示①②两地区典型地貌分别属于( ) A.风成地貌、河流地貌 C.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B.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 D.冰川地貌、风成作用
5.图示①②两地区典型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 C.搬运
B.侵蚀 D.堆积
6.下列地形区中,最可能广泛分布图示②地貌的是( ) A.江南丘陵 C.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4.C 5.B 6.D [第4题,①位于海边,应该属于海岸地貌,②地区有冰斗和角峰,应该是冰川侵蚀地貌。第5题,图中①为海岸侵蚀地貌,②为冰川侵蚀地貌,因而都属于侵蚀作用。第6题,图中②为冰川侵蚀地貌,应该分布在寒带地区或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冰川地貌分布。]
7.读三种地貌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A图地貌为__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A图中的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2)B图地貌是__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________。 (3)C图为________地貌,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________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
[解析] A图中①是角峰、②是“U”形谷。B图是风蚀蘑菇,它是因受大风挟带的沙粒的长期磨蚀而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多风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图C是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地貌,是流水冲刷而成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自然原因:黄土质地疏松,易被冲刷侵蚀;夏季多降暴雨,冲刷力强。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植被破坏严重,减弱了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1)冰川 冰川侵蚀 角峰 “U”形谷 (2)风蚀蘑菇 风力侵蚀 多风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3)沟谷 黄土 黄土质地疏松且该地夏季多暴雨;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植被破坏严重
[等级过关练]
8.下图中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C.③⑤
B.③④ D.⑤⑥
C [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要形成这样的地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可溶性石灰岩,二是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所以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新、内蒙古气候干燥,苏、湘石灰岩分布少,故③⑤正确。]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9.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B.向海洋方向推进 D.反复进退
10.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11.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9.C 10.B 11.D [第9题,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
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10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11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有一处著名的鸡形礁石,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读图,完成12~13题。
12.促使鸡形礁石坍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B.风化和风蚀 D.板块运动
13.下列景观与鸡形礁石成因相同的是( )
12.A 13.C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鸡形礁石位于海洋中,应是受海浪侵蚀而成的,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其同样由于海浪的长期侵蚀而坍塌。第13题,青岛海滨石老人是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受流水侵蚀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是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断陷,积水成湖形成的。挪威峡湾海岸是受冰川侵蚀形成的。]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纪大冰期,是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冰川活动对欧洲地貌发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的U形谷和陡峭的山峰,法国和瑞士交界处侏罗山巨大的冰川漂砾等,都是第四纪大冰期冰川作用的产物。下图是欧洲第四纪大冰期冰川分布图和阿尔卑斯山角峰景观图。
(1)说明欧洲第四纪大冰期冰川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现在的海岸线和第四纪大冰期的海岸线相比有何变化?说明原因。 (3)试分析阿尔卑斯山角峰的形成过程。
[解析] 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冰川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部地区和南部高山地区。影响冰川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南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第(2)题,据图中海域分布变化可知,现在的海岸线和第四纪大冰期相比,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且更加曲折。原因主要是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原来的沿海低地被淹没,冰川的侵蚀使海岸线更加曲折。第(3)题,地貌的形成应考虑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综合影响,角峰的形成,先是由内力作用形成山峰,然后受冰川侵蚀作用,变得更加险峻。
[答案](1)欧洲第四纪大冰期冰川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部地区和南部山区。原因:欧洲北部纬度高,气温较低;欧洲南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
(2)现在的海岸线相比于第四纪大冰期,海岸线向陆地推进,海岸线更加曲折。原因:第四纪大冰期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冰川侵蚀使海岸线更加曲折。
(3)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岩层褶皱隆起形成山峰,在冰川的侵蚀作用下,形成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