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高卢战记》:
约著于公元前52年,共8卷,前7卷出于恺撒之手,最后一卷是他战友所续写的,本书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力图保持客观冷静的叙述,从体裁上来看《高卢战记》 是一本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它以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人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的记述,《高卢战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
爱德华?吉本:
十八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的杰出代表,著有《罗马帝国衰亡史》规模十分宏大,气势非凡,以基督教与蛮族的胜利为主题,全书共6卷,跨越了1300多年,极具文学价值,但也有缺陷,如仍恪守政治史的旧传统,内容不够开阔,认为基督教兴起、传播为罗马帝国衰亡主要原因,对基督教的传统教义、信条和教规等持批判态度。
孔多塞:
十八世纪法国历史学家,著有《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提出了理性不断进步的观念,而且还提出了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观点,甚至认为科学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他力图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并认为揭示社会进步的规律应当成为一门知道人类思考的新科学的基础,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十个阶段。
大卫?休谟:
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著有《英国史》、《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主张扩大历史记载的范围,倾向于社会史。同逻伯逊、吉本并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斯特拉波:
(约公元前63—24年)出生于小亚细亚本都地区,是一位地理学家,但也写过一些历史著作,著有《地理志》,把当时地中海地区的人民的地理知识作了一个总结,在古代的地理书籍中最为详备,这本书的内容论述了当时西方人所知道的那个世界的山川地势、民族分布、物产种类、商业往来、风俗民情等,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攸西比乌斯:
(约263—339)中世纪基督教史学家,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他是巴勒斯坦恺撒里亚的主教,他充分利用恺撒里亚保存完好的图书馆在313年君士坦丁堡承认基督教这种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写了大量的书。主要著作有《编年史》、《教会史》、《巴勒斯坦殉教者传》、《古代殉教者传集》、《君士坦丁传》等,他的著作最明显的价值在于史料的保存方面,《编年史》被认为是教会史中最大的一部,《巴勒斯坦殉教者传》开创了圣徒传这种以圣徒、殉教者为中心的传记类型。
普洛科比阿斯:
拜占庭时期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代表作有《查士丁尼皇帝争战史》和《秘史》。另外有一本《哥特战争史》,是一位半有神半宿命论者,相信历史中有因果报应,因此也关心俗人的历史,以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为榜样,其著作是研究中西交通的重要资料,但也存在史料运用十分不严谨的事实。
《法兰克人史》:
亦称《历史》,按时间顺序编写,共分10卷,作者是格雷戈里,是格雷戈里时期的当代史,全书有浓厚的宗教意向,整个人类历史被基督教思想解释为一部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历史,叙述历史从时间起源开始,这就实践了早期教会史学以来发展形成的通史叙述的形式,使内容的展开严格按照时间之流进行,内容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马基雅维里:
意大利人,史学与政治的结合在他那里表现得更为突出,代表作《君主论》,他的史学思想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以政治统治为目的的逻辑展开,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政治家提供历史经验教训,以利于统治的实施,他十分重视时势的变化,以政治本位的功利主义史学,对
循环论的破解同时还表现出他对未来社会进步的殷切期望,及隐藏于心中的乐观主义精神。
比昂多:
意大利人,对古罗马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著作有《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和《胜利的罗马》,这三部书可以认为是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奠基之作。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他第一次提出“中世纪”的概念,并且,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他所坚持的历史连续性的观念,他对资料的重视和理解使他有能力对书中某些细节进行考证,使考古学资料和史料批判工作在历史写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瓦拉:
是一位与文献校勘学紧密联系的人物,首先是一位修辞学家,他在古典语言、道德学及神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瓦拉认为历史学是一切知识的根基与核心,而且他还认识到将任何事件当作一个主题的演变来看会有助于历史记载的真实。瓦拉关于历史的种种看法为他的进一步研究准备了良好的理论基础。1435—1448年,瓦拉在那不勒斯宫廷中供职,1440年发表《君士坦丁赠礼的证伪》是针对教会的一个重要文件,即“君士坦丁赠礼”而作的。
勒卢阿:
法国史学家,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致力于研究牧师在各个社会中的功能,他从中发现每一个牧师的权力都来源于自救掌握的重要知识,而知识是在不同时代
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勒卢阿的思考由分析牧师转到分析文明的功能,他认为,一个后继时代的文明没有迹象表明将比上个时代的文明好或差,文明的差异是在特定时代中形成的。然而,人类的知识是无穷尽的,现代人有可能超越古代,知道更多,这是一种进步,他将世界史的范围不断扩大,并将世界历史充为一个整体。
克拉林敦:
是近代一位杰出的英国史学家,主要著作是《英国叛乱与内战史》,他所追求的是自己认为的真实,从书中我们便能体会到这本著作中可能带有倾向性。《英国叛乱与内战史》给他带来了同样多的批评和赞扬,有些地方的记载较为客观,有些地方却歪曲了事实,这本著作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由他的政治立场决定的,他只是想在著作中宣扬其观点,并位意识到自己的信念已经对他所追求的客观性产生了影响。
尼布尔:
近代德国史学家,政治家。他以博学著称,在柏林大学开设的罗马史课程吸引了所有希望感受伟大的罗马帝国兴衰的人。尼布尔在政治方面的经验使他有能力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融贯于一体进行研究,以至他自信地认为,只有政治家才能写罗马史,而自己就是自古以来具有这种条件的绝无仅有的人。
艾因哈德:
中世纪法国一位重要史学家,曾当过查理大帝的秘书,主要著作是传记体《查理大帝》,这本传记体裁不同于圣徒传,毕竟是描写一位世俗皇帝,有些类似于古罗马的传记体。查理大帝对作者的恩遇是作者进行历史叙述的直接动机。书中四处洋溢着对查理大帝的宽容、博爱的赞扬,这些品质与基督教伦理精神相符,其叙述的内在宗教动机,即服务于自身对宗教的信仰。
鄂图:
12世纪初德国历史上因博学和思想深邃著称的伟大史学家,是圣?奥古斯丁的信徒,以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的模式写成8卷本的《编年史》又称《双城史》,写从创世纪到自己时代的历史,把中世纪帝国当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以一种世界历史的眼光将一切已知历史事件相互联系的安排在上帝描绘的图表中,神学史观上并未对奥古斯丁有多少超越,但有大量著作,都用客观真实而受后人重视,将德国史学带上了一个高峰,为德国史学在近代的充分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彼德:
中世纪英国史学家,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主要著作《英吉利教会史》,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翻阅了当时英国所有档案,充分占有所能获得的任何资料,写作目的除道德训诲功能之外,以写作作为自己献身于宗教事业上的实践方式,书中牵涉当时英国社会、经济、文化、民间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在基督教纪年方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马可波罗游记》:
又称《东方见闻录》,此书被称为“世界第一奇书”,作者是马可波罗,意大利人,是西方世界第一个遍游东方而又留下历史记载的人,此书介绍了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科学文化及商业贸易等内容,此书的介绍极大地促进了西方人世界观上的转变,又为西方世界向东方扩张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麦考莱:
英国近代史学家,辉格党人的历史辩护大师。他有着天才的记忆力,流畅优美的文笔,其历史著作的文学价值足以让它流芳后世。生前留下5卷《英国史》,此书实现了作者对自己著作的要求。在历史写作中,他一开始就反对那种一味追求真实的做法,相信历史学家有权进行选择,也应依靠写作技巧将零散的历史片断缀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格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