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我漂亮吗?(得意地笑笑)并取了一个好听得名字叫信封娃娃。板书课题:信封娃娃 [设计意图:出示信封娃娃,导入课题.同时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信封及它原有的作用.] 2、观察,思考:
老师把信封装扮了一个漂亮的女娃娃,那小朋友可以用信封做怎样的纸娃娃呢?(学生讨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卡通人物、人物……)【引导欣赏更多信封娃娃作品:】
师:是的,信封娃娃的家族可大了,看,老师今天还请来了几位别的纸偶朋友。师:你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信封娃娃呢?那就让大家看看我是怎样制作信封娃娃吧。 3.学习制作方法: 教师示范:
a将信封对折剪一个圆(教师注意讲解位置) b画好想画的图案(教师注意提醒画大) c对准对折线,张贴
d装饰这样信封娃娃就做好了,试试你的信封娃娃会说话吗。 4.表演添趣,欣赏展评 (1)创作故事:
师:刘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制作的一个个美丽可爱信封娃娃,我想这些娃娃肯定有许多话要和我们说,如果几个信封娃娃走到一起的话,那肯定会发生动人的故事,现在小朋友4人一组合作,让你们的信封娃娃见面,为你们组所做的信封娃娃们创作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吧!
(2)表演故事:请小组上台表演你们组信封娃娃的故事,其他小朋友可要注意了,你们就是评委,要评评哪些信封娃娃制作得好,我们要评出最佳制作小能手。 师总结:同学们太棒了!(教师及时给予奖励) (三)课后提升
想一想除了信封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制作成漂亮可爱的娃娃?课后动手做一做吧! 教学反思: 17、影子大王 一、教材分析 本课影子大王选用学生颇感好奇的人物影子为题材,作为绘画学习活动的激活点。通过影子大王对自己身影的观察,激发对复杂平面形的兴趣,也对人体的形态留下较深的印象。人物的影子间接地反映人体的形态,因受光的角度和服装影响,影子大王使人形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因而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和表现有趣的人影轮廓的同时,更注重自我心中“影子大王”的想象和创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组织“捉影”游戏。(认识人物轮廓);开展“影子”探秘。(认识形态变化);想象完整形态,充分表现个性;欣赏评价,从中获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发展对形于色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捉影”活动,认识理解形态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依形想象并绘画成图。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21
1.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谜语。“你走他也走,你动他也动,就在脚下面,怎也抓不住。” (2)板书课题:《影子大王》 2 .捉影游戏
(1)室外操场。
观察人物、树等影子。思考:这些影子是怎么来的? (2)学习捉影方法。
你能用手捉住吗?怎样才能捉住呢?
(3)小结。用粉笔把影子的边缘画下来,就把影子捉住了。 3 .影子探秘
(1)观察影子的变化。(变化多端)
(2)多人组合姿势,变化更有趣的影子。
(3)构思。首先是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再是选择最科学的方法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画。 4 .完成添画
(1)集合学生观察影子,引导联想,它们像什么?(动物、大小壶等) (2)引导想象添画。 (3)小结:大胆添画。 5 .学生创作
(1)室内创作。(2)指导构图。(3)修改完善。 6. 欣赏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2)学生互评。(3)教师点评。 7 .当堂作业
学生完成一幅影子绘画作品。 (三)课后提升
试着做一些有趣的影子,课后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18、听听画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个主要的学习过程是听与画(也就是感受与表现的过程)听的过程以学习活动的展开为线索,通过听声音——听歌曲——听曲子这三个过程营造美术、文学、音乐学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根据实际绘画能力,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达对艺术的感悟和共鸣。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觉点、线、面来表现。
2 能力: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能用简单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3 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和表现。 三、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并注意视觉、听觉的协调运动。
四、教学难点: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 五、教学准备:音乐、课件
22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 引导阶段:
导语:同学们,今天李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特别的朋友,但是它们看不到,摸不着,我们需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感觉,才知道它们是谁。而且这个新朋友一来就邀请我们同学伸出手来,和他一起动起来。
播放音乐《娃哈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思考:刚才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同学有的唱,有的拍手,有的随着音乐舞动。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绘画)
3 导入新课: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听听画画。 4 讲授新课。
(1)听音乐《小小的船》《火车开了》第一遍,好听吗?那谁听出了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呢?(拍手提示)音乐节奏的快和慢在绘画中怎么来画呢?请同学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们可要仔细想想。 (2)第二遍听《小小的船》《火车开了》:
A、出示画:这两幅同样是画的小小的船,有什么区别吗?(一幅是画的具体的船,星星等,别一幅是用点,线,面画的)
B、听火车开来了,谁能说一说,这两幅画又有什么区别呢?
C、火车宝宝给咱们出了个问题,看同学们谁观察的最仔细: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节奏快的音乐,画面,色彩鲜艳、丰富,线条起伏大;音乐节奏慢的画面色彩柔和,线条起伏小。
5 学生听一听,画一画。 (1)下面还有三首好听的音乐,这回可要听仔细,你喜欢哪一首音乐,怎么才能把它画下来呢?(放音乐)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3)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师点评。
(4)小结:美的音乐加上同学们画,美丽极了,你们真是了不起。让我们在美丽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这课,希望大家听着音乐,保持的愉快的心情走出教室,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课后提升
创作一副画,配上一首合适的音乐。 教学反思: 19、蹦蹦跳跳 一、教材分析 本课目是从民间折纸“纸弹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折、剪、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教材中主要展示了两大类能蹦蹦跳跳的玩具。一是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部,玩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按,它就能蹦蹦跳跳;另一类是利用纸弹簧来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教师可启发学生变化出各种形象。教材除了对纸弹簧的制作方法作了提示外,还呈现了用铁丝做弹簧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在家完成一个利用铁丝弹簧做的小玩具。
本课学习内容将制作和玩乐充分地融为一体,无论是在玩具的制作上,还是在玩具的玩法上都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趣味性,学生都能以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其中。 二、教学目标
23
1 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 2 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3 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三、教学重点:如何制作纸弹簧玩具。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有特色的玩具及玩法。 五、教学准备
教具:白色纸弹簧若干个,彩色纸条若干条,弹簧玩具2个,纸弹簧玩具7个,制作小丑的零部件,课件。
学具:纸条,彩色笔,剪刀,彩色纸,双面胶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 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会是谁呢?请两位小朋友帮忙把它们请出来吧!
师:原来是小白兔和大青蛙,活蹦乱跳的,真可爱!我们送它们去参加蹦跳大比拼吧!(出示大比拼) 师:我们还要请别的动物来参加,还有什么动物是蹦蹦跳跳的?生答。师:其实我们能让所有的动物.人物都蹦起来,跳起来,我们怎么去实现他们蹦蹦跳跳的愿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蹦蹦跳跳的玩具。(出示课题)
2 .观察.探究“纸弹簧”的折法
(1)师:老师还带来了小猴子和小企鹅,观察一下,它们会动的这一部分,轻轻一按就会弹起来,拉一拉还会动,很像生活中的哪样东西?生:弹簧。师:是不是像这样(师出示弹簧玩具),平时的弹簧都是用铁丝.塑料做的,这里的弹簧纸做的,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生:纸弹簧 (2)师:那这个纸弹簧怎么折的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老师,就是这些白色的纸弹簧,待会儿,两个小朋友一个,你会怎么向它学习?生: (3)学生拿出白色纸弹簧,观察,探究学习折法。 (4)请一位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发现了什么规律。
(5)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学生尝试折纸弹簧。
(6)师:折好的拿在手上摇一摇,晃一晃。发现什么没有? (7)观察思考,了解“纸弹簧”的应用
老师这里有几组可爱的弹簧玩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玩具的哪些地方用了纸弹簧?为什么要用在这些地方?(课件出示2组弹簧玩具) a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
b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的其它部位
小结:能活动的地方就可以用纸弹簧,不同的纸弹簧适合做玩具身体的不同部位。 (8)请几个学生说说刚才折的纸弹簧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3 .观察.演示纸弹簧玩具的制作方法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棒,老师迫不及待想尝试一下了。我想做个可爱的小丑。已经准备好了纸弹簧和小丑的头.四肢,谁来帮助我?
(1)选择大弹簧做身体,小弹簧做手.脚。还可以直接剪贴出手脚。 (2)出示三个小丑头部请学生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3)示范粘贴,注意粘连要牢固。
(4)小结动物.人物要用夸张简练的造型。 4. 创设情境,学生实践创作 (1)创设作业情境
(2)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做一个怎样的弹簧玩具?把纸弹簧用在什么地方? (3)提出制作要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纸弹簧玩具。
24
a设计纸弹簧
b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进行装饰 c玩具形象生动有趣.新颖独特
(4)拿出刚才折好的纸弹簧把它装饰成弹簧玩具参加蹦跳大比拼吧! (5)学生作业,师巡回指导。 5 .作业展评
(1)每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展评(自评.互评),评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 (2)请几名学生用自己的弹簧玩具表演一下(自我介绍.蹦跳表演等) (3)师生一起把弹簧玩具送去大比拼。(用粘.挂的方式把玩具放在展示台) (三)课后提升
思考:纸弹簧玩具还可以怎样做?怎样玩?
(1)师拿出一个用线拉着玩的和用木棒转动玩的纸弹簧玩具。 (2)有什么不一样?可以怎样玩?简单介绍。
(3)师小结:其实纸弹簧玩具还有许多的做法和玩法,小朋友们可以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材料做出更多蹦蹦跳跳的纸弹簧玩具。 教学反思: 20、小泥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 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 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操,并根据情境作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五、教学准备:课件,彩泥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 .引入
(1)课件出示泥人图片
师:同学们看那,我们教室里来了群泥人朋友,猜猜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生:做游戏?跳舞?做操?……
师:多么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啊!你们想不想也捏个泥人玩玩呢? (2)揭示课题《小泥人》 2 .做个泥人试试 (1)想一想提问:“人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的呢?” 生:人由头、身子、四肢这几大部分组成。
25
(完整)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