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D.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

(2)后人读此诗颔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6分)

答案与解析

1.(1)C 解析 C项对诗歌最后两句的含意理解错误。诗歌最后两句写西亭是隐居的好地方,何必去寻找蓬莱山。这样写意在突出西亭环境优美,而不是要劝说杨颖士。

(2)参考答案 ①“冷”“清”二字皆一语双关。“冷”既写竹叶上的露水是冰冷的,又写诗人烦躁的内心平静下来。“清”既写穿过杉树的风儿是清爽的,又写诗人心情好转,病容消除。②这两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西亭景观的喜爱之情。

解析 ①从炼字角度分析:“冷”“清”二字皆一语双关,既写环境,又写心情。②从情感抒发角度分析:这两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手法,指明效果。

2.(1)C 解析 C项,“是为表明自己愿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错误,诗人未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也未表明自己愿意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

(2)参考答案 ①“绿鬓”即青丝,借指青年;“黄华”即菊花,喻指诗人自己。②这两句的意思是,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而自己偏偏喜欢像傲霜的菊花一样直面困境。③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解析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中的“绿鬓”即青丝,借指青年;“黄华”即菊花,喻指诗人自己,两句写的是偏偏喜欢像微寒的菊花一样直面困境,极其鲜明展现出诗人身处逆境但始终积极进取的人生情怀,展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3.(1)D 解析 全篇以忧怀开端,以琴酒收结,切合了诗意,可以从第一、二句中的“忧”“怅”二字印证。诗人的确没有在艰难困苦的折磨中哀伤不已,但表现出的更多是怅惘、不平和无可奈何。所以D项中的“豁达超然”不恰当。

(2)参考答案 ①提升画面感。使用拟人手法,水传洞庭,风送寒气,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空旷肃杀(肃寒、凄寒)的日暮画面;②强化情感。借水的远阔、风的寒冷,强化了诗人寥落凄凉的情怀。

解析 诗句首先精妙在拟人手法的运用上,极大地提升了画面的质感,其次在于诗句描绘的肃杀画面与诗人情感的交融,再就是诗句创造的意境与诗人寥落心境的吻合。

4.(1)A 解析 A项,“穷”并非生活的贫苦,而是境遇的困窘。“居穷道不穷”,指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2)参考答案 ①绿竹摇曳影落书案,泉水潺潺声来耳边,“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周遭景致的清幽。②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③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

解析 题干要求简析诗歌颈联情景交融的妙处,作答时应先初步解读诗歌颈联两句“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的意思,然后抓住关键词体会手法。如“竹影”与“泉声”,诗人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表现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而“书案”与“砚池”则表现了弟侄“在干戈地”仍能静心读书。一切景语皆情语,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正是主人公心境的体现。

5.(1)D 解析 D项,“功业无成的伤感”有误,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2)参考答案 ①运用了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含蓄蕴藉。②以寒食节时朝陵驿道上处处盛开的梨花,渲染驿道上使者奔驰的热烈气氛。③画面优美,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喜悦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

解析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两句的意思是,可以预料,明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这两句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结合注释及标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的内容分析,“梨花处处开”,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6.(1)D 解析 D项错误。尾联“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所表达的是愁苦如万里春江,绕矶远逝,使得思乡之情更加绵长浓郁,而非消解;“万里春流绕钓矶”,以景结语扩大意境,并未提升格调。

(2)参考答案 虚实结合,今昔对比;上句想象,身在异乡春风乍起,想故园何处风吹柳拂,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下句写实,远离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实感叹“雨雪霏霏”之风霜;两句虚实结合,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写作此诗时身在异乡,怀念故土,“故园何处风吹柳”应该是想象的故园之景,为虚写;“新雁南来雪满衣”是写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为眼前实景:虚实结合。回忆当年“杨柳依依”

之往事,感叹“雨雪霏霏”之风霜,由欢乐转入伤感哀愁,今昔对比,更能突出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2)

D.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2)后人读此诗颔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6分)答案与解析1.(1)C解析C项对诗歌最后两句的含意理解错误。诗歌最后两句写西亭是隐居的好地方,何必去寻找蓬莱山。这样写意在突出西亭环境优美,而不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olqx9llqk1symv1jox557eja0pqkz006n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