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分析 课标:环境污染及防治
①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问题。
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分析: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判断环境污染能够带来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类型。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这条课标要求我们以事实为例进行教学,熟悉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有用地投入到情景学习里去,从而较好的理解污染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在分析环境污染事件的成因与危害之后,自然会引发学生对主要防治措施的思考。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成因逐条分析考虑对策,也可以找到某一胜利治理环境污染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整理出案例中所用的治理措施,再归纳出思考方法和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本章知识,在必修模块略有涉及,但当时要求较低,而本章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拓展,要求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编写时为了避免重复,在三节中分别重点分析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措施(水污染及其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从而
1 / 7
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但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三个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措施进行分析,使知识统统。为了避免课堂没趣没趣,在详细据分析第一节水体污染后,对于后两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分析,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关于水体污染,教材从3个污染源来介绍: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石油污染,分别选用了三个案例:日本水俣病事件、太湖蓝藻爆发、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来说明。其中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案例离学生生活较远,没有亲和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照本宣科必然会使课堂没趣、死寂。因此,本人“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件”案例来替代教材案例,以此来分析海洋水污染的原因、危害、措施。
为了增加课堂趣味,走进学生生活,本人利用“屈原穿越”的形式来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增强了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原先较孤立的3个案例有意义的联系在一起,撑起了本课的知识框架。
三、学情分析
水体污染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问题。所谓熟悉,是因为在必修阶段有所涉及,学生对其成因和危害有所了解。但选修部分对学生提高了要求,作为高二选修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面对详尽问题,往往不能从具象中提炼共同的本质,通过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再运用该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掌握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分析方法。
3.通过对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2 / 7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危机性。
2.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掌握案例分析的大凡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太湖蓝藻事件”这一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心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案例分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调和的可持续发展观。
(四)重点、难点
重点:水污染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分析方法。 难点:初步掌握环境污染的大凡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结合多媒体辅助等方式。教师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文字、图片资料发现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六、课堂研讨:
(一)导入设计:“屈原穿越”
引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2000多年前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穿越到21世纪,想寻找一处清水濯缨。他可找的到?
展示:以“中国水污染地图”为背景,展示“松花江中的化工原料桶、福建汀江水污染”等事件,以说明当今水污染的危机性。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中“濯我缨、濯我足”这些行为活动,对比当今,学生真切感受到当年水质的清晰,和今日水污染的危机性,自然而然引出本节课
3 / 7
课题。同时结合当今最热门的剧情设计“穿越”,激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并生出探究的欲望。
(二)“陆地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设计:“太湖蓝藻事件”
转承:在“太湖美”的音乐背景中展示图片,先展示太湖美景,再转为蓝藻爆发后的太湖图片,把学生带回那个危机的时刻。
1、危害:
学生活动:⑴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太湖蓝藻爆发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⑵根据P17图2.6,说说若蓝藻不断爆发,我们的子孙将看到什么样 的太湖?
【设计意图】作为无锡本地学生都经历过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水污染危害的大凡思路,同时全面的看清这次水污染事件带给我们的悲痛,特别是活动(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次事件可能带来的更为危机的后果,从而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
2、污染物:
学生活动:结合书本P17第一段文字,完成填空。
太湖蓝藻爆发是因为水质出现了现象,这是由于大量物质进入水体造成的。
海洋水体富营养化后出现。
【设计意图】该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为后面讨论污染物的来源及机理作铺垫。
3、污染来源
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分析,讨论导致2007年太湖出现蓝藻爆发的物质来源何处?
4 / 7
【设计意图】对于该部分内容,学生们大凡都能比较笼统的概括出污染来源于“生活污水、农业退水、工业废水”;本活动通过资料展示,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污染物的详尽来源:源于不合理的工业结构,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利用的低效和浪费,源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和大量含氮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从而使下篇治理措施的提出有据可依,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水污染出现与人类自生的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必须从我们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4、水污染产生机理
学生活动:结合P15课文,帮屈原解惑。
屈原的疑惑:当年我们也把污染物投入水体,为何没有发生蓝藻爆发现象?而且为何这次蓝藻爆发只是出现在太湖,而长江没有?
【设计意图】水污染产生机理相对没趣,但是该活动设计成替屈原答疑解惑,一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帮屈原解惑,学生在认识“水体自净能力”的概念、特点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5、措施:
小组讨论:从“环保部门、工矿企业、农业部门、无锡市民”等角度说说我们该做些什么来保护太湖水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例外的角度思考保护措施,体会一种新的解题思路。
通过分小组讨论活动,加强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同时措施由学生提出,而不是教师简单说教,更能让这些措施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落到实处,真正从自我出发保护环境。6、小结:师生共同得出水体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水体污染的现状、危害——水污染的原因——措施(对症下药)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