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王何必曰利
【文题解读】
“王何必曰利”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面对梁惠王对“利”的热切期待和渴望,孟子旗帜鲜明而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王何必曰利?”,一句反问是对梁惠王追逐利益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孟子对“利”的极端唾弃,反问过后的一句“亦有仁义而已矣”,表明孟子对“仁义”的极力推崇和执著追求。“重义轻利”的思想是“王何必曰利”的真正内涵。
本课共选取了三篇短文。第一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劝说梁惠王要“后利而先义”;第二篇选自《孟子·告子下》,讲的是宋国学者宋到楚国去调解楚国和秦国的纷争,途遇孟子,孟子向他阐述“利”与“义”的关系;第三篇选自《孟子·尽心上》,阐述“利”与“义”的区别。
【目标锁定】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及常见的词语活用现象、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孟子重义轻利、后利而先义的思想。 3.学习和借鉴孟子正反照应对比的说理方法。 【目标达成】 一、语基梳理 1.字音字形 ①叟( ) ②弑( ) ..
③宋( ) ⑤说而罢之( ) .
④
⑥然而不王者( ) .⑧孳孳为善( ) .
⑦利与善之间也( ) .
⑨蹠之徒也( ) .2.通假举要 愿闻其指:____________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上下交征利:____________ ..
②二王我将有所遇焉:____________ .
③先生之号则不可:____________ .
④吾闻秦楚构兵:____________ ..
⑤孳孳为善者:____________ ..
⑥欲知舜与蹠之分:____________ .
⑦无他,利与善之间也: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1
?怀利以相接. ?兵刃既接
.
①接?忧与愁其相接. ??汉兴,接
.秦之弊 出则接遇宾客
.
?兄弟去
.利 ②去?逝将去.
女,适彼乐土
?去.门十里以为界 (3)词类活用 ①不远.千里而来:____________
②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____________
③亦将有以利.吾国乎:____________
④苟为后.
义而先利:____________
⑤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____________
⑥然而不王.者:____________
⑦孳孳为善.者: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①以罢三军之师.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以利吾家.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然而..
不亡者
2
:
:
: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要虚词
?弑其.
君者 ①其??距其.院东五里 ??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
孰能讥之乎
?先生将何之.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②之?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
??师道之
.不复 句读之
.
不知
??鸡鸣而.
起 舍生而取义者也 ③而?.??登轼而.
望之 藉第令毋斩,而.
戍死者故十六七
④亦将有以..利吾国乎:____________
5.特殊句式
(1)__________
①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②先生之志则大矣。
③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2)__________ ①何以利吾国? ②说之将何如?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
3
(3)______________ 孟子遇于石丘。 6.文笔精华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达则兼善天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探究 1.选文主旨
本课所选三则文章,均是孟子阐述自己对“利”的看法的。孟子对“利”是极端厌恶的,他将因逐利而产生的危害阐述得具体而深刻。在利与义上,孟子极力主张“先义而后利”,“重义轻利”,孟子的这种把仁义张扬在私利之上的价值观,背后虽然摆脱不了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但可以启发我们审查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以及人生追求的社会弊害,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2.句段赏析
(1)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 赏析 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勤勉行善,他的德行就是高尚的,因此跻身于君子的行列,即“舜之徒也”;如果一个人一心追逐私利,其德行就难以提升,始终与人格卑下的人为伍,即“蹠之徒也”。因此在生活中,不能过分关注“利”,甚至为了利不择手段。为了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我们应把践行正义、培养善德放在自身修养的第一位。
(2)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赏析 利害关系问题历来是孟子所反对谈的,既然有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关系的最佳行事方式,那为什么不去寻求最佳的行事方式与其他人、其他国家建立起相互关爱的关系呢?在孟子看来,这种最佳行事方式就是行“仁义”。如果君臣、父子、兄弟心怀仁义互相对待,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3.精读深思
(1)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孟子的“义利观”,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赞扬舜“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从舜的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品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三则选文,在说理方面,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的特点,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白对译
1.孟子见 梁惠王。 王曰:“叟 , 不远千里 而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人家,你不远千里来到这 来,亦将有 以 利 吾国乎?”
里,将会有使我国得到利益的手段吗?”
孟子对 曰:“王 何必 曰 利 ?亦 有仁义孟子回答说:“大王为什么开口就谈利益呢?只要讲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就行了。假如国君说:‘用什么办法使我的国家获利呢?’大夫曰:‘何 以 利 吾家 ?’士 庶人 曰:‘何说:‘用什么办法使我的采地食邑获利呢?’士人和百姓说:‘用 以 利 吾身?’上 下 交 征 利 ,什么办法使我自己获利呢?’上层下层互相从对方那里谋取财利, 而 国 危 矣! 万 乘 之 国,弑 其君 者,那么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 必 千 乘 之 家; 千 乘 之国 ,弑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卿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 其 君者, 必 百 乘 之 家。 万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卿大夫。国家有一万 取 千焉, 千 取 百而大臣拥有其中的一千,或者国家有一千而大臣拥有其中的一焉, 不为 不多矣。苟 为 后 义而先利, 不 百,这不能说不多了。但如果以义为后、以利为先,那么大臣不杀 夺 不 餍 。未 有仁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就不会感到满足。没有一个有仁 而遗其亲 者也, 未 有 义而 后其君 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者也。 王亦曰 仁义而已矣,何必 曰利 ?”
的人。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开口定要谈利呢?”
(《孟子·梁惠王上》)
2.宋将 之 楚 ,孟子遇于石丘 ,曰:“先生将宋将要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遇到他,说:“先生将要到 何之?”
哪里去?”
曰:“吾 闻秦 、楚构兵 ,我将见 楚王说 宋说:“我听说秦国、楚国交战,我将拜见楚王劝说他 而 罢之。 楚王 不悦,我将 见秦王 说而 使他停止战争。如果楚王不高兴,我将去拜见秦王,劝说他 罢 之。二 王 我将有所遇 焉。”
使他停止战争。楚王、秦王这两人当中我将有投合的。”
曰:“轲也 请无 问 其 详,愿 闻 孟子说:“我孟轲不敢问详细的情况,希望听听您做这件
5